2025年4月,网名为“柴怼怼”的博主发布多条视频,声称胖东来售卖的和田玉价格虚高。在柴怼怼的口中,胖东来所售卖的价值几千的玉石,其实“只值几十块”。


事情越闹越大,市场监管部门对胖东来展开了日常检查。没有查出任何违规经营的问题。

2025年7月2日,“柴怼怼”被网信中国点名,“柴怼怼”被批编造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无事实依据蓄意抹黑某企业的产品质量,恶意诋毁某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并借机吸粉引流带货。网信中国称,“柴怼怼”多平台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据媒体9月15日报道,“柴怼怼”(原名柴某前)等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于9月8日被温州平阳警方带走调查。次日,“柴怼怼”及其妻子肖某被刑事拘留。

2025年10月17,温州平阳警方的逮捕通知书,为网红"柴怼怼"的荒诞戏码画上了句点。

以假乱真的网红玉石奸商柴怼怼被警方收拾了

这个曾坐拥28万粉丝、自诩"玉石专家"的博主,终究在自己编织的谎言网中溺毙——他耗费数月抨击胖东来"以假充真牟取暴利",到头来却被证实是自己将染色石料包装成和田玉,把367元的假货标到16800元售卖,用45倍的溢价收割信任。

这场以"打假"为名的造假闹剧,堪称直播时代最辛辣的黑色幽默。

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碰瓷

2025年4月初,柴怼怼在短视频平台连发数条视频,将矛头对准以诚信著称的胖东来商超。他言之凿凿地宣称,胖东来售价数万元的玉石成本仅几百元,"买的人都是交智商税",甚至对比自家产品断言"三千元的货能吊打对方三万元的品质"。

为了强化可信度,他刻意标榜自己"研究和田玉二十年"的资深背景,却对自己温州某珠宝公司运营者的真实身份避而不谈——彼时他的直播间正以场均5万余元的规模兜售玉石制品,这场声讨更像一场精准的引流营销。

面对指控,胖东来的回应透着老牌企业的沉稳。4月8日起,企业接连公布珠宝部毛利率不超过20%的销售数据、和田玉进销货台账,甚至承诺"第三方鉴定不符可退货,假一赔十"。5月,许昌市监局的突击检查给出了更有力的证明:随机抽查的13件和田玉均手续齐全、鉴定证书有效,4177件在售商品无一件造假。

真相面前,柴怼怼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在直播中抛出"胖东来偷税漏税"的臆测,甚至放言要在其门店对面开玉石店"正面较量",全然不知自己的表演已经露怯。

闹剧的转折点,始于消费者的觉醒与监管的介入。在柴怼怼与胖东来缠斗期间,有买家发现其售出的"和田玉籽料"色泽异常,送检后竟被鉴定为"染色处理品,未见籽料特征"。

随着投诉增多,更多荒诞细节浮出水面:有消费者花近4万元购买的12件饰品,官方鉴定总价仅3509元;首批送检的30多件商品中,15件是染色玉石,另有多件因"无鉴定价值"被机构拒收。

就在柴怼怼否认销售假货时,平阳县市监局早已因他售卖的祛湿茶涉嫌虚假宣传立案查处,其妻子控股的公司也因同类问题被罚22万元。

谎言终究挡不住真相

5月3日,抖音平台核查后下架柴怼怼29条涉嫌侵权视频,封禁其投稿权限一个月;7月,国家网信办在"清朗"专项行动中直指其"编造虚假信息诋毁企业,借机带货牟利",相关账号被全面关闭。

9月8日,温州警方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将柴怼怼及其妻子肖某拘传,次日依法刑事拘留;10月17日,逮捕通知书正式下达,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消息传来,曾被骗10万元的谭女士终于松了口气:"总算能回归正常生活了"。

这场闹剧留下的是多重讽刺

柴怼怼曾痛斥"玉石行业乱象",自己却成了乱象的制造者;他指责胖东来"造神营销",自己却靠诋毁他人涨粉变现;他要求企业公开透明,名下25家关联企业中7家已注吊销,连妻子的公司都因虚假宣传受罚。

被他污蔑的胖东来,至今保持着"假一赔十"的承诺;而他自己的直播间,早已成了假货的集散地。

正如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所言,这场纷争维护的不仅是企业利益,更是"社会环境的公平正义"。

柴怼怼的落幕,为所有流量至上的主播敲响了警钟:直播镜头可以放大声量,却无法掩盖真相;话术可以煽动情绪,却不能替代诚信。当一个人把假的说成真、把真的说成假时,就是对法治与良知的践踏。

如今,柴怼怼的账号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那些染色玉石和鉴定报告,成为这场荒诞剧最确凿的证据。

这世间最公正的裁判是那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本文初摘录于:2025-10-19,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