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改变国防战略,中国将不再是“靶心”?
繁体舰载机成功弹射起飞意味着什么?听听金一南怎么说
海军有关部门9月22日发布消息说,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于此前成功完成了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标志着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具备了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电磁弹射和回收的能力。
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为什么说这次试验的成功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随着福建舰入列,中国海军将正式迎来三航母时代,这对“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阔步前行”的中国海军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就是本期《一南军事论坛》要关注的话题。
歼-15T、歼-35、空警-600列阵海军福建舰飞行甲板
李悦: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也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9月22日,我国海军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经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舆论普遍用“重大突破”和“里程碑意义”这样的词汇来评价这次训练。一南教授,您如何看待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起降训练的重大意义?
金一南:三型舰载机成功在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上完成起降训练,这是一次历史性突破,特别是电磁弹射技术被成功验证。此前,只有美国掌握该技术,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搭载的就是电磁弹射系统。不过“福特”号航母于2013年下水,直到今天仍无法执行弹射F-35隐形战斗机的任务。而福建舰于2022年下水,比美国“福特”号晚了整整9年,却已经成功弹射了三型舰载战斗机。其中,歼-35还成为世界第一型通过电磁弹射升空的隐形战斗机。
事实上,航母舰载机的弹射技术非常复杂。目前世界上有两种弹射方式,一种是蒸汽弹射,另外一种就是电磁弹射。蒸汽弹射技术是1950年英国人研究出来的,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电磁弹射是当前最新的技术,与蒸汽弹射相比,它有很多优势,比如故障率低、弹射效率高,而且可以根据弹射飞机的不同重量,调节弹射力度。而蒸汽弹射的弹射力量是一样的,这样容易导致在弹射轻型飞机时,因拉力过大出现故障。
虽然电磁弹射好处很多,但也有致命的问题,就是电磁弹射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此前美国人曾断言,“由于中国没有船用核动力反应堆,所以中国无法使用电磁弹射技术”。但美国人没有想到,我们不仅搞成了电磁弹射,而且使用的就是常规动力,使福建舰不消耗大量电力就能够完成电磁弹射任务。
所以说,福建舰成功弹射三型舰载机,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突破,这意味着中国海军的航母建设发展不再跟在别人的后面,而是实现了技术上的领先与超越,这是中国海军建设发展转型中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在海军福建舰阻拦着舰,这是飞机着舰前一瞬间
李悦:
在此次着舰和回收训练中,不少网友都关注到了空警-600的上舰信息,以前预警机更多是在空军序列中出现,遂行预警探测、指挥引导、目标指示和作战协同等任务,这次作为航母舰载机出现尚属首次。有分析认为,空警-600上舰意味着航母编队对相关海域的控制从“阶段性存在”转向“持续性掌控”。一南教授,您能更通俗地为我们阐释一下空警-600上舰的意义吗?
金一南:预警机的作用是什么呢?通俗来讲,它可以给航母编队提供更大范围的空中情报,比如空警-600,它起飞以后,依靠相控阵雷达,也就是飞机脊背上搭载的“大蘑菇盘”,就可以实现对更远距离目标的搜索与识别,而且在必要时它可以履行空中指挥、引导舰载机作战等多重职能,所以在大型航母上搭载预警机,特别是固定翼预警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航母编队的侦察更多只能依靠本舰和驱逐舰、护卫舰的雷达,或者依靠岸基的固定翼预警机来实现,侦测范围就会受到很大制约。
辽宁舰和山东舰为什么没有搭载固定翼预警机?因为这两艘航母上的舰载机是采用滑跃起飞的方式。空警-600是固定翼飞机,采用涡桨发动机,这种飞机体形大,并且不像喷气式飞机那样具有强劲的动力,因此在滑跃式起飞的航母上难以起飞,而福建舰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从现在媒体公开的图片上看,福建舰的舰面上同时停放了3架空警-600,这说明福建舰在出航之后,可保持空中一直有预警机值班的状态,这就极大地增强了福建舰遂行重要军事行动的能力,所以我们说空警-600上舰的意义十分重大。
资料图:海军福建舰
李悦: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仅仅10年间,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此次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起降训练的消息公布后,不少分析认为,这预示着福建舰正式交付海军的日子越来越近。那时,中国海军将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一南教授,您对中国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又有哪些期待呢?
金一南:我国现在拥有的这三艘航母都带有试验属性,距离“理想”航母还有差距。比如,我们通过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学习如何给航母加装武器装备,学习如何使用航母开展军事训练;通过第二艘航母——山东舰,学习如何建造航母;通过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学习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电磁弹射型航母。可以说,中国海军一直处于渐进式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以现在还不能说我们有了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以后就如何了,中国海军仍在高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捍卫自身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仍在不断地学习,以提升自身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正如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近日在会见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一行时说的那句话,“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应守住不冲突不对抗底线,特别是在军事战略上要校正认知逻辑,防止误解误判,避免给双边关系乃至世界稳定带来严峻挑战。”我想,这就是我们发展武器装备、建设强大国防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要让对手真正知道我们的力量,和我们用力量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
美国可能改变国防战略,中国将不再是“靶心”?
通常情况下,美国国防部会在新政府上任后制订并发布新版的《国防战略》报告。据美国媒体透露,本届政府的《国防战略》报告最快将于本月正式公布。而且,今年的报告草案显示,美国国防战略将出现重要转向,未来美国将会把本土安全,以及西半球的安全置于“大国竞争”议题之上。
相关报道不仅引发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还在美军内部造成严重分歧,导致多名四星上将相继辞职。
那么,在这种形势之下,美国国防部将会怎样调整其国防战略?如果出现重要转向将会对美国在全球的地位作用带来怎样的冲击?这些就是本期《一南军事论坛》要关注的话题。
2025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楼的一场仪式上发表讲话(来源:环球网)
李悦:
回顾前两届美国政府的《国防战略》报告,大国竞争尤其是对华竞争几乎成为其战略的“首选项”。可是,根据近期相关的报道,这一态势似乎出现了变化。在上个月提交给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2025年《国防战略》草案中,美国本土防御与西半球安全被列入优先级,被提升到对抗中俄等“竞争对手”之上。尽管这并非特朗普第二任期《国防战略》报告的最终版本,但舆论普遍预期,美国的国防战略将有重大调整,并认为“这标志着当前政府在国防战略上的明显转向”。然而,这一调整也引发美国军方内部的强烈不满,为此,赫格塞思近期紧急召集分布全球的数百名将级军官开会,意图统一思想。一南教授,面对来自军方的压力,美国国防部最终会对国防战略进行调整吗?
金一南:美国政府的《国防战略》报告,主要是研究确定美国在防务领域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其中包括美国的战略方向、主要对手、使用力量以及资源分配等等。美国即将出台的《国防战略》报告,之所以会在美军内部引发激烈争论,是因为这里面,既有利益之争,比如军种之间利益如何分配和平衡,也有观念之争,比如美国现在的主要对手是谁。一旦调整了主要对手,以前的方法手段、力量运用都要随之发生改变。
那么,美国现政府为什么要考虑调整国防战略呢?
首先,美国国力日渐衰弱。当前,美国工业基础薄弱,大量制造业外流。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债务总额已突破37万亿美元,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国要想从复杂的、艰难的财政困境中解脱出来,必须对未来的战略目标加以调整,不能再将“大国竞争”作为核心,不再主动寻求与中国对抗。其次,是中国国力的提升。从九三阅兵,我们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中国在科技、工业以及装备发展上,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必须基于现实的力量对比,对其国防战略进行调整。
所以在今年北约峰会期间,特朗普要求不得发表任何有关中国的评论,这也导致今年北约海牙峰会最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只有一页纸,没什么可说的。此外,北约还宣布暂停在日本设立办事处的计划,意味着北约暂时搁置了东扩的计划。从这些变化都能看出来,美国国防战略做出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悦:
据美国独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伊万·伊兰分析,美国国防部、军工复合体及外交政策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夸大所谓的“中国威胁”,而当前强调西半球防御是在回归传统势力范围,凸显该地区安全在美国整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但也有多名美国国防官员认为,新版《国防战略》仍然把应对中国当作重点,强调西半球的安全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对抗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活动”。还有观点认为,新的国防战略可能意在借助拉美地区构建一条“外围遏华”路线,并在印太采取“远程威慑为主、前沿存在为辅”的军事姿态。一南教授,对此您如何分析?
金一南:美国现政府对国防战略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就此放弃与中国的博弈和竞争。一是,长期以来美军视中国为主要对手,现在突然要改变这种观点是很困难的。美军内部仍有一部分人想要依据现有的作战方式,与中国打一场局部战争。二是,特朗普判断,当前与中国发生军事上的冲突占不到什么便宜。他更感兴趣的是,与中国进行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抗衡。中国强大的军力需要经济和科技支撑,所以美国力图通过遏制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甚至让中国内部产生问题,最终战而胜之。所以说,特朗普调整国防战略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打败”中国的想法,只是方法手段改变了。这是美国政府调整国防战略的本意。
资料图: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红海航行(来源:参考消息)
李悦:
其实,美国的战略调整不仅仅涉及亚太地区。在西方学者看来,此次美国国防战略的转向也为欧洲安全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欧洲可能被迫加大防务自主的投入,以进一步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众所周知,美元和美军共同构成美国全球霸权的支柱。如果美国因国内经济压力而在军事上采取收缩态势,是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全球影响力走向衰减呢?
金一南:现实非常清楚,如果美国当下不进行战略上的调整,还是按照现有的战略走下去,美国将更加明显地走向衰弱。从美军的角度看,当前,美军的威慑力正在下降,例如美军航母编队通过红海时,不时遭到胡塞武装的袭击;美军近年来相继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等等,这都暴露出美国军事力量全球维持的艰难。从美元的角度分析:美元体系也正在遭遇挑战。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导致俄罗斯开始去美元化,后来很多国家也纷纷效仿。虽然去美元化的进程,有的国家是公开进行的,有的国家是悄悄进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元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统治力正在走向衰弱,美军支撑美元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差。
所以特朗普想要补救,要继续维持美元、美军对世界的控制,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本届任期开始后不久就宣称,“加拿大是美国第51个州”“格陵兰岛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美国要掌控巴拿马运河”等等,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重塑美国!特朗普认为,现在美国自身的能力出了很大的问题,必须想办法从这些困境中解脱出来,加上特朗普认为民主党的自由主义给美国带来了新的衰弱,比如美国人不再热衷于对外征战,开始关心变性、生态保护等等议题,这在特朗普看来,给美国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特朗普现在采取种种调整措施,就是为了避免美军和美元在全球持续走向衰弱,他首先要保住美元,其次再振兴美军,这个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来源:央广军事《一南军事论坛》
本文初摘录于:2025-10-19,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