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44—1846年。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被陷害入狱十四年后,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特

《GONE WITH THE WIND》在中国的翻译有两个版本:《乱世佳人》和《飘》。1936年,长篇小说《飘》(又译《乱世佳人》)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打破了美国出版史上的销售记录。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不仅获得了奥斯卡奖,还创造了世界电影票房收入之最。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特仅凭这一部作品,就奠定了自己在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一部流传近一个世纪的经典之作,一段战火纷飞下的乱世儿女情。

简爱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简·爱》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红与黑

红与黑

司汤达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830年。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

(孤星血泪)狄更斯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比较晚期的作品。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远大前程》一书中。这部作品原题名是Great 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中国把它译成“远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

狄更斯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该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该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双城记

双城记

狄更斯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海明威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桑提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本作品被称为是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瑰宝。1953年5月4日,海明威以作品《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前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的作品。 《静静的顿河》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在不到五年内,葛利高里一会儿投入红军,一会儿倒向白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 《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罪与罚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曾说自己最敬仰的作家只有两位,一个是写《神曲》的但丁,还有一个就是写出《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一部震撼无数读者心灵的世界文学名著,曾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部文学经典”。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事无巨细地剖析了一个罪犯的内心世界,令无数读者折服。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揭示人性与救赎之路,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杰作,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人物描绘,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背叛与救赎的故事,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弱点、自我救赎、战争的残忍以及亲情、友情与爱情的伟大。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大国的崩溃

大国的崩溃

[美] 沙希利·浦洛基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老布什图书馆绝密档案新近解密!:[美] 沙希利·浦洛基哈佛大学现代史专家,还原改变苏联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五个月)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作者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来讲述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雨果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发表在1862年。《悲惨世界》的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地铁三部曲

地铁三部曲

[俄] 格鲁霍夫斯基

核战争结束二十年后,人类几近灭亡,世界化为一片废墟。楼房倾塌,森林被烧为灰烬,遍布辐射尘的地表被各种变异生物占据。最后的幸存者们蜷缩在莫斯科地铁站与隧道中,建立起新的团体、城镇和文明,在挣扎求生的同时,也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斗争与厮杀。而人类的最终命运也渐渐从黑暗中浮现……作者简介[俄] 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Dmitry Glukhovsky,1979年出生于莫斯科,毕业于耶路撒冷大学新闻和国际关系专业。曾任欧洲新闻电视台、“德国之声”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精通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等多种语言。2002年发表第一部科幻小说《地铁2033》,后由4A Games工作室改编为系列电子游戏,引发全球玩家热议.....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故事讲述马孔多小镇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变化与传奇故事,记录了家族命运与百年历史,是重复地叙述相同而荒唐的命运,是拉美国家几百年命运的缩影,独具意味地隐喻着人类“文明”史的建立、发展与终结,在荒凉失落与荒唐可笑中诠释宿命式的轮回。

外国短篇小说选

外国短篇小说选

莫泊桑等

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精选莫泊桑等名家短篇小说。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美国戴尔·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是美国戴尔·卡耐基编著的社会学著作,于1936年首次出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告诉了人们这样几条处世规则:一、对别人表现出诚挚的关切;二、微笑;三、记住他人的名字,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本人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四、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五、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使对方觉得重要--以一种诚恳的方式进行。卡耐基作为人类的心灵导师,他深刻地洞察到,世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忧虑、自卑和人际沟通障碍所致。他提出了"相信你能成功,你就能成功"的论断。

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

斯蒂芬·金

本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入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同时创下了收录的四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的记录。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的救赎》(又译《刺激一九九五》)。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书中的另两篇小说《纳粹高徒》与《尸体》拍成电影后也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其中《尸体》还被视为斯蒂芬·金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是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哈佛幸福课

哈佛幸福课

(美)吉尔伯特

《哈佛幸福课》是哲学类书籍,作者是丹尼尔·吉尔伯特。本书作者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儒勒·凡尔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写于1865~1866年,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一部,全书共3卷70章。小说故事发生在1864年,讲述了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当中,得到了两年前遇险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为了搭救落难的格兰特船长,格里那凡爵士自行组织旅行队,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起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 整部小说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具有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的特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读者,展现了苏格兰民族的精神。

神秘岛

神秘岛

儒勒·凡尔纳

《神秘岛》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三部曲的第三部,全书共3部62章。故事叙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几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他们团结互助,建立起幸福的生活;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所指挥的“邓肯号” 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小说将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该书最早被翻译到中国则是在1902年,题为《海底旅行》,由卢藉东、红溪生据太平三次的日译本《五大洲中海底旅行》转译(该译本据英译本转译),最初连载于《新小说》,只可惜并未刊完。

推理悬疑系列

推理悬疑系列

阿加莎·克莉丝蒂

要说起推理小说,无法绕开的就是作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之一的阿加莎·克莉丝蒂,她将密室杀人发展到密闭空间杀人案件,开创了侦探小说中新的写作模式。作为侦探小说女王的她,单单推理小说就有80篇,同时她还有其他著作。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当属以下26部作品。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 ),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 其代表作品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阿加莎·克里斯蒂16岁时到巴黎学习声乐,但文学的爱好使她最终放弃了走歌唱家的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参加了英国和红十字志愿队,从事救护工作。1920年发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该书第一次出现了侦探波洛这个人物形象。1930年,阿加莎在《牧师家的谋杀案》中起用新的侦探形象,来自英国乡村的女侦探玛普尔小姐。1947年,应BBC之邀为玛丽王太后的八十寿辰创作了广播剧《三只瞎老鼠》。1956年,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71年,她又获得女爵士封号。她因创作侦探小说的成就,被吸收为英国皇家文学会的会员,后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的桂冠。1973年,她写完了老年汤米和塔蓬丝的故事《命运之门》后便搁笔了。1975年,波洛系列最后一部小说《帷幕》出版。1976年1月12日,她在英国沃林福特去世,享年85岁

世界名著英文版

世界名著英文版

搜集整理部分优秀世界名著的英文版,有的是英汉对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