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杨澜采访杨振宁:您去世后,翁帆怎么办?他的回答令翁帆泪眼婆娑
繁体2025年10月18日正午,当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神州,这位享年103岁的物理学巨擘留给世界的,不仅是13项镌刻于石的科学贡献,还有一段跨越半个世纪光阴的爱情传奇。
此刻人们总会想起十年前杨澜采访中那个尖锐却真挚的提问——“您去世后,翁帆怎么办?”,而先生的回答,至今仍能让听闻者湿了眼眶。
那是一场被无数人铭记的访谈。在2015年的《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杨澜曾向当时93岁的杨振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您去世了,那翁帆怎么办?”
彼时杨振宁已年过九旬,翁帆正值盛年,两人相差54岁的婚姻早已从最初的舆论哗然,沉淀为清华园里随处可见的温情日常。可当杨澜将那个萦绕在公众心头许久的疑问轻声抛出时,演播室里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
镜头扫过翁帆,她指尖微微收紧,眼帘轻垂,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无法回避却又太过沉重的话题,关乎生命的终点,更关乎爱与责任的延续。
杨振宁没有立刻作答。他侧过头看了看身旁的翁帆,目光里没有丝毫闪躲,反而盛满了岁月淬炼出的温和与坚定。这位在量子场论领域开辟新境的智者,此刻卸下了物理学家的严谨,用最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
他说:“这个问题,我太太不允许我和她讨论,但是你们总是喜欢问,那我可以回答你们。”
他微微一顿,然后给出了那个令无数人动容的回答:“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我不会同意她再嫁。但现在,我希望她再嫁,拥有一段全新的幸福生活。”
就是这几句平实无华的回答,让一直默默隐忍的翁帆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不是悲伤,而是被全然理解与珍视后的动容。
她抬起头,泪眼婆娑地望着杨振宁,嘴角却悄悄扬起弧度。那泪水里,有对先生通透心性的敬佩,有对这份爱情被深刻读懂的欣慰,更有对两人相知相守岁月的无限眷恋。
翁帆后来坦言:“当初我听到杨先生说这个话,心里很不舒服,我那时认为他这样讲,证明他不爱我。如果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是绝对不会让她再嫁的。”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翁帆逐渐明白了杨振宁这番话背后深沉的爱意。
那不是不爱,而是一种超越占有欲的更高境界的爱——希望对方幸福,即使那份幸福不再与自己有关。
这份通透与深情,早已根植在他们婚姻的起点。很少有人知道,杨振宁与翁帆的结合,其实暗合了前妻杜致礼生前的心愿。在杜致礼女士病逝前两年,她就曾对弟子葛墨林院士坦言,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杨振宁,如果自己不在了,若他生活不便,“就应该再婚,再找一位合适的伴侣”。
而杨振宁与翁帆的缘分则始于1995年。当时,杨振宁夫妇受邀参加汕头大学举办的华人物理学大会,负责接待他们的正是年轻学生翁帆。
翁帆从没想过能和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如此近距离接触。她在接待过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气质,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大会结束后,双方保持了断断续续的信件往来。
2003年,杨振宁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去世,给杨振宁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就在这时,翁帆写来了一封慰问信,信中的关怀让杨振宁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从此,他们的通信越来越频繁,几乎一天一封,把对方当成最知心的朋友。
2004年2月,杨振宁回到国内定居,安顿好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翁帆打电话:“要见一面吗?我在中山大学等你!”时隔多年的再次相遇,杨振宁被眼前这个青春活力的女孩吸引了。
2004年12月,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的消息传出,瞬间引爆了舆论。54岁的年龄差让外界对这段感情指指点点,有人说翁帆“贪图金钱”,有人指责杨振宁“老不正经”。甚至有人冷笑道:“这段婚姻肯定撑不过几年。”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质疑,杨振宁和翁帆却表现得异常平静。杨振宁早早将家产分配给前妻的孩子们,翁帆仅获得一所房子的居住权。这一决定公布后,虽然堵住了一些人的嘴,但质疑声依旧未曾停歇。
然而,翁帆并不在意,她曾回应说:“他是我生命里最珍贵的馈赠。”而杨振宁则深情地说:“她不是保姆,是上天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
婚后的岁月,是对这份爱情最好的注解。在清华园的小径上,人们常看见两人相携散步的身影;在学术讲座的会场,翁帆总会坐在第一排,认真记录先生的每一句话。
杨振宁曾不止一次形容,“翁帆是上帝恩赐给我的最后礼物”,这份礼物不仅温暖了他的晚年,更让他在90岁之后仍能保持学术上的敏锐。而翁帆也在陪伴中完成了自我成长,从青涩的硕士研究生,蜕变为能与先生畅谈人生与学术的灵魂伴侣。
世人总爱用世俗的眼光衡量这段婚姻,却忽略了爱情最本质的模样。杨振宁先生用他的智慧与温情,给了翁帆最坚实的依靠与最充分的尊重;翁帆则用她的青春与陪伴,回报给先生最纯粹的爱恋与照料。
当杨澜的问题触及生死边界,先生的回答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怎么办”,而是给出了爱情最崇高的定义,爱不是占有,不是担忧,而是相信对方的力量,是给予彼此对抗岁月的勇气。
结婚二十年来,有杨振宁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翁帆的身影。杨振宁年纪渐长,行动缓慢,翁帆总是耐心搀扶,步伐小一点也毫无怨言。在杨振宁的鼓励下,翁帆从那个刚走出校门的青涩少女,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做决定的成熟女性。
杨振宁对翁帆未来的祝福,体现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已达到了另一种境界。从“占有”到“成全”,这是他百岁人生悟出的爱的真谛。
杨振宁曾坦言:“在太太去世后,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哈密顿过了相当漫长的孤独日子,甚至在书页上都有饮食的污渍,我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如果我没遇到翁帆,还是会再婚的。”
这份坦诚,道出了老年人面对孤独的真实感受,也反衬出他与翁帆婚姻对他的重要意义。真正的爱,不是紧紧抓住不放,而是明明不舍,却仍愿给对方自由。
如今,杨振宁先生的离去,是物理学界的损失,却也让那段爱情故事有了更完整的注脚。当我们再想起杨澜的提问与先生的回答,终于明白:真正的爱情从来无关年龄与时长,它是两个灵魂的相互照亮,是即便面对生死阻隔,也能留下温暖彼此一生的力量。
就像先生留在大理石上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的科学成就与爱情传奇,都将如同星辰般,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闪耀。
来源:百晓生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