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事情,一名00后的网友向我吐槽:

自己刚毕业两年,在公司做程序开发。本来赚的也挺好,项目做的也不错,未来一片光明,后面谈了个女朋友。

每天晚上不仅要视频电话,平时要照顾她的情绪,还要时不时给她制造惊喜,稍微怠慢一点就闹情绪。

半年后,工作状态整个都下降,花更多时间在女朋友身上。项目拖延还搞砸,事业完全被耽误。

最后这女的还是跟他提出分手了,理由是“觉得生活没意思,看不到未来”。

二十几岁的女生,从来不是为二十几岁的男生准备的。

逻辑是什么?男女在感情里所依赖的核心资本不同。

女生所依赖的,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气质,年轻貌美,而二十多岁的女生正是青春价值顶峰的阶段。

那男生依赖什么?说实话,没有任何资本。男生的所有底气,全都是后天从外界一点一点打拼、叠加到自己身上的。

所以从价值匹配的角度来看,男女要在什么状态才均衡:

当女方处在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时,恰好遇到积攒足够资源的男方。

别总把你的青春和对方的青春画上等号,你们的青春在价值维度上就不一样。

对女生来说,青春几乎等同于感情里的全部筹码;但对男生来说,青春更像是一段需要用来积累资源的“窗口期”。

所以如果你才二十几岁,就急着想要那些东西,本身就不符合价值运转的规律。

你在二十多岁时,唯一该做的事是什么?是不断向上走、不停提升自己,一直走到自己能力的最高点。

等你真正抵达那个极限后,再去谈感情里的匹配,这样的匹配才真正有意义。

很多人问过我怎么挑选另一半,该用什么标准,好像存在一套完美模板,照着模板去选,就能获得理想的伴侣。

可实际上,漏掉了一个核心问题: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两个人参与。

这本质上是双向的过程,问题不在于你心里没有清晰的择偶标准,而在于你没能契合对方的期待与要求。

不是说人在奋斗阶段就不能谈感情,只能孤身奋斗,选对的人才能实现1+1>2。

都有清晰的目标,有专注投入的事;既能懂你为生活奔波的忙碌,也会打心底里支持你每一个重要选择。

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你在为未来奋斗的路上,握紧手一起走下去。

25岁到35岁这十年,是人生里最关键的成长阶段,每一步都影响着未来的方向。

这十年里,你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相伴,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能走多远、能站上怎样的高度。

别因为怕一个人孤单,就勉强自己留在消耗精力的关系里。

也别因为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就白白浪费自己最宝贵的时光。

你有限的时间、珍贵的精力,还有那颗始终进取的初心,都太值钱了。

你当下该聚焦的事,在努力奋斗的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要做好筛选,而不是随意挥霍。

朋友圈,更高级。

来源:顶层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