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成事方法论
1人们常说“成事”,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事”,可到底什么是成事,又该如何成事呢?从字面意思来看,成事即把事情做成。以此来论,人要成事,便需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做成,这些小......
重温任弼时《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
延安时期,为了系统清除党内长期存在的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痼疾,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在整顿党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过程中,党中央注意到一些党员存在思想......
严泉 | “新加坡模式”的体制内民主
长期以来,人们在提到新加坡政治模式时,习惯于称之为威权政体。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这位留学英国的政治家,在许多人印象中同样也是威权有余、民主不足。事实上,新加坡作......
周树辉 | 毛泽东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意涵与时代启示
【摘要】毛泽东的一生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一生。毛泽东在汲取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思想、发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历史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等内因,以及在......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及其借鉴意义
作者|孙继业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实业计划》是构成孙中山思想集大成者《建国方略》的主要组成部分,描绘了近代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集中体现......

“文革”为什么没有让国家垮掉?邓小平总结了三个原因
“文革”这场长达十年的浩劫席卷全国,为何国家机器始终未陷入崩溃?1985年5月24日,邓小平在与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会晤时,首次系统阐释了这一历史之问的深层逻辑。面对外宾关......
周恩来一生对毛泽东罕见的一次 “顶撞”:“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毛泽东与周恩来携手同行,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共同奋斗,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与默契。然而,在复杂的历史进程里,也出现过一次周恩来对毛泽东罕......
从“南陈北李”建党历程看新闻舆论的强大力量
|编者按|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之际,我们回望那段风雨如晦、星火初燃的岁月。陈独秀、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早期著名领导人,......
当年毛主席发起的抗大之约:“我们将来要永远以革命的面目相见!”
1938年,在抗大第四期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同志向学员们郑重提出:我们要“订一个条约”——“我们将来要永远以革命的面目相见!”在抗大第五期开学典礼上,他再次重申了这一条约......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一个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
论持久战丨党领导中国抗战的纲领性文献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段言简意赅的问答是毛泽东1938年......
毛主席的一生,写满了两个字:人民!
有人说他伟大,赞扬他在历史洪流中矗立的高大身影。可是,没人看到他在那一瞬间,从农田到山野,从草根到斗争,从贫瘠的泥土到绚烂的星空,他的每一步都写着这两个字——人民......

将革命进行到底,过时了吗?
今天再谈革命,过时了吗?若要知道未来,就不能不了解历史!自1921年党成立以来,数十载风雨兼程,当年建党时绘就的宏伟蓝图正逐步化为现实。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党不仅完成了......
王立华:刘志丹对陕北根据地有多重要?他的牺牲值得细细追溯
前面20节,主要讲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过程,从这一节讲一下这个时期一些重要的人和事。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二十一、纠正陕北错误肃反和刘志丹牺牲前后的一些事193......
周 忠: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枢纽作用——理论统一性的历史生成与体系化建构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基础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首次伟大统一。与苏联列宁主义后出现......

田纪云:近距离感受胡耀邦
胡耀邦同志辞世已整整十五年了(此文写于2004年——编者注),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民公仆的品质,至今仍然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个彻底......
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同的自卑感 不同的人生路
毛泽东和蒋介石小时候至少不像我们今天许多孩子那样“乖”。不仅不乖,而且极具反抗精神。他们在后来近乎残酷的政治斗争的风浪中战胜各自的对手,成为一方的最高领袖,这种独......
红二代叶选宁骂显摆特权的人
住在北京大院内的一帮小孩儿,放学后,天天聚在一起玩耍嬉戏,那是他们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自拥有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但仍然偶尔聚在一起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