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同志回忆:“十余年间,我多次同毛主席接触,受到他的关怀、爱护。他有时吸收我参加中央有关会议,有时找我谈话,有时写信给我,以至题词勉励我,使我不断受到教育。毛主席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这鲜明地体现了他为党制定的爱护地方干部和广大干部的政策。”(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在毛主席的指导与关怀下,习仲勋同志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国革命政治事业的进步、中国革命军事力量的壮大、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力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习仲勋同志

毛主席到达陕北之后,立刻挽救了包括习仲勋同志在内的很多在陕北肃反扩大化中被逮捕的领导干部。“李维汉、贾拓夫在甘泉县下寺湾同郭洪涛会面,证实当地干部和群众反映陕甘苏区正在对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党组织进行肃反,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领导干部已被拘捕的消息无误,即将情况报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毛泽东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35年,二十二岁。中央文献出版社)我们可以认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习仲勋同志。

习仲勋同志深情回忆:“毛主席马上下达指示:立即停止任何逮捕,所逮捕的干部全部交给中央处理,并派王首道等同志去瓦窑堡办理此事。我们这一百多个幸存者被释放了。毛主席挽救了陕北的党,挽救了陕北革命,出现了团结战斗的新局面。”(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之后,习仲勋同志在毛主席的栽培下,成为了工作艺术炉火纯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对习仲勋同志的培养与鼓励

毛主席的统一战线政策,习仲勋同志正确理解、坚决执行

1935年12月27日,习仲勋同志“出席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并聆听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35年,二十二岁。中央文献出版社)主席在这篇辉煌著作中,清晰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的转变,并清晰指出:领导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的共产党可以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抗日的地主阶级、与日本帝国主义有矛盾的英美买办资产阶级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打败现阶段最危险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习仲勋同志回忆:“我凝神谛听毛主席的报告,觉得他讲的完全合乎实际,路线完全正确。我感到迷雾顿散,信心倍增。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毛主席讲话,心里高兴极了。”(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习仲勋同志在关中担任特委书记期间,正确执行了毛主席亲自传授的统战方针,为建立我党尽可能广泛的统一战线并逐渐发展壮大革命的政治、军事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主席讲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习仲勋同志铭记于心

一九三六年九月,毛主席在保安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据习仲勋同志回忆:“毛主席一见到我,便亲切地叫着名字,同我握手。”“会上,毛主席还总结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在中心区和边沿区、游击区,因情况不同,工作方针和任务也应有所不同。”“他还批评了王明路线的宗派主义,指出不应当把项英等留在南方,因为他们同当地群众没有联系,留下他们,势必害了他们。”(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可见,毛主席仔细讲授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正确政策、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勾心斗角搞小圈子的宗派主义这一系列正确的思想方法。主席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不仅为共产党干部在抗日战争中夺取胜利指明了方向,而且是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定海神针。

习仲勋同志回忆说:“参加这次会议,我受到一次深刻的路线教育,进一步懂得了:任何革命理论、原则的实行,都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主义之所以错误,就因为它不问实际情况,完全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政治路线错了,组织路线也必然是错的,政治上搞‘左’倾机会主义,必然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同时,思想上也明确了: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正是因为包括习仲勋同志在内的广大领导干部们学习和领会了毛主席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的正确思想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从小到大、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土生土长,最终成为全国性政权;正是因为毛主席领导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拥有了强大的组织集体自我生存能力,中国共产党才拥有了雄厚的执政根基和组织生命力,从而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组织生命力最旺盛的集体。

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号召,习仲勋同志正确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

我们知道,在中央苏区时期,毛主席就以炉火纯青的经济建设艺术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根据地建设政策:例如:发展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等等各种合作互助组织,发动农民共同建立水利工程,发挥集体优势;建立独立自主的苏区银行,实现中共经济命脉、金融命脉的独立;大力发展公私工商业,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对这些经济体正确规范;国家统一管制对外贸易,以防奸商压榨群众的劳动果实......抗日战争时期,主席同样以炉火纯青的经济建设艺术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对于主席正确的根据地建设政策,习仲勋同志是坚决执行的。习仲勋同志“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的号召,指示关中分区机关在新庄窝开办农场,乡区机关及各县也要办农场、合作社,以解决分区工作人员吃粮和物资贸易问题。”(《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39年,二十六岁。中央文献出版社)发动群众办合作社,无疑是在执行主席的正确经济政策。习仲勋同志严格执行毛主席的根据地经济建设政策,为革命的、抗日的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领导扩军、征粮问题的工作中,习仲勋同志严格执行毛主席的正确思想方法、贯彻毛主席的群众路线

1940年3月,习仲勋同志出席陕甘宁边区联席党政会议。“会议总结边区征粮、扩军工作的落实情况,讨论经济建设工作。四日聆听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问题、边区问题、宪政问题、磨擦问题的讲话。”(《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40年,二十七岁。中央文献出版社)毛主席在讲话中说:“陕甘宁边区的方向就是全国新民主主义的方向,边区有十大好处,即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发国难财的、没有吃磨擦饭的等,是全国的模范,是取消不了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40年,四十七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十个没有”,就是毛主席正确的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政策的辉煌成果。

在这次会议,习仲勋同志做了关于边区工作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关中分区在扩军征粮中创造的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分散力量;一齐下手‘热蒸现卖’,连登记带收一股劲往下干;把扩军征粮工作变成群众工作;深入检查、具体了解下边的情况,有缺点马上纠正;相互通讯,交换彼此经验;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各巷都请新兵吃饭,新兵家庭相互请吃饭,希望出门在外的相互关照。”(《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40年,二十七岁。中央文献出版社)不分散力量的重点论、尊重和引导群众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具体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偏差的反对本本主义的态度、总结和推广各地经验实现各地共同进步、对战士家庭注意关照,都是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典工作方法。习仲勋同志运用毛主席的工作方法,为抗日军事力量的壮大和群众抗日事业的前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对习仲勋同志的培养与鼓励

习仲勋同志对毛主席工作方法接近完美的贯彻

1942年10月19日到1月14日,习仲勋同志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会议期间,党组织在习仲勋的鉴定中写道:“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平时在办公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群众,当他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极其自然和融洽。也许有时他正忙着,然而他宁愿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和蔼地和他们交谈,没有一点架子,没有一点官僚主义。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因之,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他们总是把仲勋同志看成最知心的朋友,而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听从他的指挥。”“他过去领导群众斗争时,常常遭遇极大的危险,然而每一次都是平安地过去了。因为群众掩护他,替他站岗放哨,替他隐蔽得很好,而且几十里外的人专程去慰劳他。”“由于这一切,使得仲勋同志成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42年,二十九岁。中央文献出版社)可见,习仲勋同志几乎完美贯彻了毛主席的工作方法。

习仲勋同志的工作方法,可以概括为这些要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反官僚主义精神;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方法贯彻群众路线的精神;与群众真诚相待、将心比心的精神。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根据群众需求制定政策的科学方法。我们是否想到了毛主席在中央苏区时期关于群众工作方法的精辟论述?主席说:“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习仲勋同志的工作方法,是对毛主席正确工作方法的几乎完美的贯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在毛主席领导下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干部的杰出表现,使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深入人心,为共产党最终推翻国民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毛主席亲自为习仲勋题词,对他的工作表示认可与鼓励

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对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辉煌的二十二位干部予以表彰。会议认为,习仲勋同志“统一领导关中党政军民,巩固边区,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关心群众,在群众中有威信。在他七年如一日的刻苦领导之下关中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现民众平均每人收麦四石。他在提高劳动力、推广种小麦种荞麦方面均有成绩。”(《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43年,三十岁。中央文献出版社)这是习仲勋同志的辉煌成绩,也是毛主席教导共产党干部的正确指导方法的辉煌成果。正如习仲勋同志所说:“......从一九四一年毛主席亲自拟定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始,边区进行民主建政,建立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和民主议会,制订抗战时期的经济建设方针,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运动和文化教育运动,边区党政军民生活日益改善,真正作到了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耕三余一’。文化教育也发展了。”(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

毛主席为了表彰这些贡献非凡的干部们,亲自为他们分别题词。主席给习仲勋同志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43年,三十岁。中央文献出版社)。这是主席对习仲勋同志的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主席对习仲勋同志的鼓励——要求他再接再厉,保持高度的党性精神,继续为党的事业永不停息的做出自己的贡献。

受到毛主席关怀、器重的习仲勋同志成为了中共中央西北局负责人

在毛主席的正确教导、悉心栽培下,习仲勋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毛主席亲自栽培的擅长为人民服务、工作艺术炉火纯青的杰出的共产党干部。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习仲勋同志的关怀与信任,1945年10月,也就是抗战胜利后,习仲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负责人。

起初,习仲勋同志向毛主席表示:“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没有在领导机关工作过,怕难以胜任。”(《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45年,三十二岁。中央文献出版社)主席说:“正是因为你长期在下面没有在上面,所以才调你到上面来工作。把你调动一下,放在新的岗位上,你就得动脑筋了,就得调查研究,想办法把工作做好。”(《习仲勋年谱(1913-2002)》(第1卷)1945年,三十二岁。中央文献出版社)从毛主席的言语中,我们能看出老人家对习仲勋同志多么关爱、多么器重、多么信任。正如王立华老师所说:“习仲勋32岁就当中共西北局书记,管几个省,我们现在的最高领导这个年龄还是县委书记。建国后,习仲勋调中央的第一个职务是中宣部部长,毛主席对大家说,他是一个活着的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说明毛主席非常看重他,是作为一代接班人培养的。”(王立华:《我们为什么热爱、怀念、崇拜毛主席》)

毛主席成功栽培习仲勋同志,指导他成功成为擅长为人民服务、工作艺术炉火纯青的杰出共产党干部的辉煌历史,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来源:毛著毛时代时Maoism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