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毛刘夜谈:“这个口子开了,就收不回来了!”
繁体1964年政治局开会,小平对主席说:“如果工作忙可不必参加。”
毛主席坚持要参加。刘少奇又加了一句:“参加可以,但不要发言了。”
一个不让参会,一个让参加却不让说话。
第二天,毛主席早早拿着党章和宪法坐到会场上,一开场就申明:“第一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大家说有人不让我参加会,也不让我讲话,对不对?”
毛主席的话震动很大,全场气氛紧张,据说在场的许多军队将领都站出来为毛主席撑腰。
主席转身离开了会场。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主席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做了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整场谈话不到一个小时,两个人抽了大半盒烟)。
刘对那场运动十分不理解。他坚信“新民主主义路线”,认为中国太落后,要鼓励人们发家致富,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他的理论逻辑是这样的:政权掌握在我们手中,中国未来绝不可能出现什么资产阶级,即使出现了,我们到时候再限制他们就是,这就相当于把猪仔养肥了再宰。
刘少奇是个坦诚的人,以上观点是他一如既往的真实想法。
毛主席没有生气,也没有对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论”表态,一直沉吟不语,只是不停地吸烟。
过了好一会儿,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口子开了,就收不回来了!”
“认真地读几本书吧,德国人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法国人梅特里写的的《机械人》,值得一读。还有中国的《淮南子》。”
资本绝不仅仅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物体,资本代表着一种“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向上层建筑蔓延扩展。
这也就是毛主席推荐刘少奇读《淮南子》的原因,其中蕴含的基本哲学思想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其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毛主席认为,人类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一固定目标上,具体到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今天中国所面临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三座大山,所面临的贫富分化问题积重难返,毛主席的精准预言对刘说:“这个口子开了,就收不回来了!”
21世纪,凤凰卫视记者采访刘夫人:“夫人,您是怎样看待当年毛主席的一张大字报——《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
刘夫人沉思片刻说:“看今天的社会,毛主席当年是对的。”
今天看来,“肥猪”不听使唤。口子开了,还能收回来吗?
我更加相信主席的高瞻远瞩!~
来源:春秋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