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猛虎:资本无序扩张下的社会之痛
繁体笼中猛虎:资本无序扩张下的社会之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振聋发聩的论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精准揭示了资本逐利本性的原始底色。这并非对资本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不受约束时异化力量的深刻警示。当网约车司机为每公里微薄的收入奔波十余小时,当中小商家因平台垄断被迫“出局”,资本的无序扩张已在便利生活的表象下,对行业生态与社会肌理造成了深层侵蚀。

一、系统性压榨:数字时代下的劳动者
资本的残酷性首先体现在对劳动者的系统性压榨。马克思指出,资本通过雇佣劳动制度无偿占有剩余价值,使“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这一论断在当代灵活就业领域得到精准印证: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全国持有许可证的网约车司机数量庞大,其中多数人面临着平台高额抽成。在极端案例中,乘客支付1.5元/公里的费用,司机到手仅8毛,甚至高速路桥费也被计入抽成基数。快递行业同样如此,高抽成与计件薪酬制度迫使从业者陷入“内卷”漩涡,超长工时成为常态,而资本却在算法加持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看似“自由”的雇佣关系,实则是资本通过技术手段对劳动者的新型绑定,将马克思所描述的剥削关系包装在数字经济的外衣之下。
二、垄断性摧残:产业生态的失衡与破坏
资本的破坏力更显现在对产业生态的垄断性摧残。马克思揭示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暴力性”,在当代转化为平台资本凭借数据、流量和资本优势进行的无序扩张。例如,部分电商平台通过低价倾销,将T恤出厂价压至8元,导致广东地区大量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制造企业破产。同时,流量分配极度不均,据部分第三方研究显示,头部电商平台内极少数的顶级商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流量,而绝大多数中小商家日均访问量寥寥,几乎丧失生存空间。这种“赢者通吃”的格局不仅扼杀了市场活力,更扭曲了产业发展逻辑——尽管监管部门对“二选一”等垄断行为开出高额罚单,但排他性经营行为的整改仍面临挑战,资本对市场规则的侵蚀可见一斑。
三、脱实向虚:金融空转与系统性风险
金融领域的乱象则暴露了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后的致命风险。马克思警示的“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引发经济泡沫”,在当代资本市场屡现端倪。从ST舜天通过虚假交易虚增营收超百亿,到“牛散”通过控制数十个账户操纵股价,再到上市公司实控人进行内幕交易非法牟利,这些案例层出不穷。包括最近投资界众所周知的东旭集团财务造假事件,这些行为不仅让广大投资者血本无归,更动摇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诚信根基。当金融资本不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而是在体系内空转套利,其制造的风险便会通过复杂的信贷链条传导至整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资本矛盾最终会引发系统性危机。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辩证审视与规制之道
必须承认,我们在批判其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应辩证看待资本的历史作用。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社会财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马克思也肯定了其“伟大的文明作用”。网约车带来的出行便捷、电商平台提升的交易效率,都是资本合理运作的积极成果。
然而,资本的逐利本性如同一头猛虎,一旦挣脱监管与道德的笼子,便会异化为巨大的破坏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资本及其作用”,正是要求我们既要发挥资本的积极效能,更要通过制度约束遏制其无序扩张。这要求我们的规制必须更加精准和有力:
1. 在数据算法层面,强制平台公开抽成规则与算法逻辑,确保定价与分配机制的透明度,并将算法决策纳入监管。
2. 在反垄断层面,不仅事后罚款,更需加强事前事中监管,预防市场垄断结构的形成,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门槛。
3. 在劳动者权益层面,探索适应零工经济的社会保障与劳动保护体系,为灵活就业者筑牢安全网。
4. 在金融监管层面,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的根本定位,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从交通运输部要求平台公开抽成上限,到市场监管总局规范网络交易收费,监管“笼子”的不断加固正在回应社会关切。唯有让资本在法治与道德的轨道上运行,让劳动者获得应有尊严,让中小企业拥有公平空间,才能化解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社会阵痛,实现资本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这既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践行,更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来源:海阔天空A
本文初摘录于:2025-10-29,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10-29
本文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