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狠话作者又来了。
新的周一,新的狠话。
周六周日按惯例推送了图文,看似说了两个话题,其实只说了一件事:
就是别把自己掏空了然后等着别人填补。
有读者发来私信,说了另一个角度:
可是他要很多,但我已经给不了了,我连自己都力不从心,自己都很累。
有的人扮演索取者角色,想要从别人那里求什么,有的人扮演付出者角色,为了满足他人获取。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累的。
这里面付出和索取的不平等性,让彼此都感觉心力交瘁。
但是否想过另一个问题:
为何有的人要一味索取,为什么有的人能一味付出?前者看似欲壑难填,后者又是飞蛾扑火。
我曾写过各种角度,谈过各种立场,渴望能打通亲密关系认知中的某些桎梏,带来一定的清醒。
那你是否意识到另一件事?
其实最开始,就是你错了。
错就错在,你让一些人,丝毫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接近你,索取你,控制你,甚至绑架你。
所以,我有一个建议:
不要让任何人零成本接近你。
02
我有过这么一个小观察。
在商场或超市,我们总能遇到一些免费试吃的活动。
有满脸堆笑的工作人员举着托盘,邀请路过的人免费试吃。
我曾观察过,十之六七,都是躲着走或摆手拒绝,也有人盛情难却,试吃一下,然后也走了。
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会真的停下脚步听听讲解,有了一点兴趣。
我经历过这么一件事:
在超市时,有人让我试吃新款饼干,看起来产品普通,味道想来不好,我本想拒绝,但小姑娘几近哀求,我就吃了一块,还是觉得普通,就走了。
等到逛了一圈,看到有一个新的展台,布置华丽独特,产品摆放也花心思,于是买来试试。
等回家拆开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就是让我试吃的。
但想来是心理作用,觉得比试吃的时候要味道好一些。
这是何故?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这是我花钱买的。
从消费心理学上来说,一旦付费,就等于设置了门槛,无以异于附加了除产品本身之外的其他价值。
人亦是同理。
免费的东西,人人都想占便宜。
但免费的,从来都不是真正好的,不是普通,就是次品。
唯有设立了门槛,反而能够首先彰显自己的价值。
人性当中,有一个特质是试探性。
当一个人尝试靠近你时,无论发心何在,都带有一定的试探性。
当你可以零成本接近,就意味着对方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即可进入你的生活,并享用你的资源。
这倒不是绝对的劣势。
却具有危机。
人性天然趋向于寻找最小阻力路径。
当获取某事物的成本趋近于零时,人容易失去敬畏心,更容易产生【不拿白不拿】的心理,就就会诱发试探、索取甚至剥削行为。
就像是商场门口可以免费领的小礼品,大家挤破头去抢,拿了还要抱怨:
这是什么垃圾。
再去想:
当你允许他人零成本靠近你的时候,很多人趋之若鹜,这说明什么?
你人缘好?你和蔼可亲?你有价值?
不。
只能证明你便宜,甚至免费。
这里面,不是别人对你有误解或轻视你,而是你自己首先轻视了自己。
所谓成本,不一定是金钱,可能是时间、精力、诚意展示等等,这些都是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尺。
如果你允许零成本,等于向对方暗示:
我对自己的价值认定较低。
这无形中,就会扭曲他人对你价值的判断,导致轻视或工具化利用。
03
允许他人零成本接近你,实际上是客体化的表现。
允许他人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将你视为客体,一个工具,一种资源,一个服务者。
当你的时间、精力、存在都可以随时被他人无代价地调用时,你的主体性就被削弱了。
你就成了他人需求的延伸。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且不自知。
你以为你是在付出,你以为你是在为他人好,你以为这是一种奉献或无私,但实际上,你只是没有门槛地被他人使用。
且,你忽视了关系中的博弈这一层面。
人际关系的权力结构,在接触瞬间就会即刻形成。
零成本意味着你主动放弃了博弈的筹码,赋予对方可以随时调用你的隐形特权,为未来的操控和不平等埋下了伏笔。
且去这样回想:
你一直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你被人无限度索取却毫无收获,本源何在?
说句最直接的:
还不是因为你最开始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好使唤?
记住我一句话:
没有成本的善意,最终会滋养贪婪,而非感恩。
如果稍微往深去延展:
人性天然会将所谓的【易得性】和【低价值】绑定。
零成本接近,会触发大脑对事物的贬值判定,形成【低价值-可剥削】的潜意识逻辑。
无论他人过度占用你的是时间、精力、情感或其他,这一切,原本都是你不可再生的生命资源。
允许零成本占用,等同于授权他人直接窃取你的生命片段。
设置成本和门槛,是对这些生命资源定义权和定价权的争夺。
这是维护自我主体性的刚需。
最后:
写到这里,我想起这么一件事。
有人调侃一些比较昂贵的物品,会这么说:
贵不是它的错,是我的错。
这句话里,就有一个意识是:
某个东西,定价昂贵,门槛巨高,不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乍看之下是曲高和寡,但站在自己的角度,是自己无法有接近和拥有的资格。
而那些能够消费的人群,不仅可以购买,还可以通过它们来彰显身份与地位,将产品的品牌价值与消费群体价值与标签,回笼到自己的身上。
人虽不可这般粗暴物化,但道理类似。
你有接近门槛,看似不好惹,还清高,又挑人,不是每个人都能靠近你,你也不允许随便就被人操控。
有人可能对你不满,觉得你不好接近,甚至滋生恶意。
但,哪怕可以零成本接近,就是人人夸赞了么?就所有人都对你满意了么?
人永远都众口难调。
你周全不了所有人。
这就像是有人觉得一些小众产品或奢侈品是溢价之物,徒有其表,名不副实,认为买的人都是有钱烧的慌。
但实际上,买的人太有人在,只不过那个人不是他自己而已,他不是受众群体。
做人这般,何解?
你就只有首先周全自己。
我就没听说过哪个奢侈品,因为大家说没价值也太贵了,就从几万降价到几百甚至免费。
做人也根本不是这样的逻辑。
所谓首先周全自己,一定要具备一个核心意识是:
你不是公共物品。
且不要将自己降级为公共物品。
一旦这样做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取用,看似是人人负责,实际人人免责,且无须维护。
这不仅消耗自身,更会吸引大量低价值,而一段高消耗的关系,最终导致精疲力竭,更会丧失自我价值。
免费从不吸引价值,只会导致浪费和轻视。
这世界也从不为免费买单,只对明码标价竞标。
真正深度的关系,始于双方对彼此价值的认可与尊重,而付出成本,是这种认可最直接的体现。
三点:
做人边界:定义我是谁。
付出成本:宣告我值多少。
门槛维持:决定自我价值。
这三者的共同作用,才可以有效启动你关系的筛选机制。
最后,我想说——
我一直认为,生而为人,自我完整性,高于他人连接性。
我们内心有一种冲突是:
连接渴望与自我完整性的博弈。
零成本接近的本质,是用连接的幻觉兑换完整性,但实际上,你原本不需要、也没必要非要通过与他人连接,才可看到自身的完整。
每一次无门槛的自我给予,反而都是对完整性的瓦解与破坏。
没有围墙的教堂终成叽叽叽喳喳的集市。
没有设闸的河流终有拥堵不堪的淤塞和泛滥。
完整性不是隔绝世界的堡垒,而是让每次连接都成为一种仪式。
当他人需要付出代价才能走近你时,你们才能在完整性的同一海拔上真正相遇,而非在廉价连接的泥沼中相互拖坠。
不要让任何人零成本接近你。
不要成为一个精神上裸奔的人。
来源: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