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骗局,2014年银行内外勾结被骗贷33亿
繁体引言:尘封十年的金融大案浮出水面
2025 年 8 月,江西南昌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时,从四川、湖北等地调取的多份刑事裁判文书,意外揭开了一桩尘封十余年的惊天骗贷案。乐山市商业银行在 2013 年 7 月至 2014 年 4 月的短短半年间,被不法分子以虚假担保方式骗取贷款 33 亿元。面对这一触目惊心的事实,该行副行长邓湘海在 2025 年 9 月公开回应时明确表示:“报道中的事实都是真实的,无可辩驳”,并强调案件追责 “内部外部都没有划句号”。
一、精心布局的骗局链条:从假公章到COSPLAY-角色扮演
每一起骗局,肯定都是有组织的,且是精心设计的。
这起案件的涉案人员有:所谓的金融中介、以及工商银行湖北应城支行原工作人员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那是怎么骗过银行的层层监管的?
这起骗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由金融中介、银行内鬼、企业主组成的犯罪团伙精心设计的系统性骗局。核心成员包括以 “融资顾问” 身份操盘的中介贡婷婷、殷学明,工商银行湖北应城支行原工作人员张应林,以及湖北融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碧元等。他们分工明确,构建了一套环环相扣的诈骗流程。
在伪造材料环节,犯罪团伙展现出惊人的 “专业性”。陈碧元安排人员私刻工行应城支行及行长杨开泰的印章,殷学明则在街上花 30 元请人私刻了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的公章,同时伪造了工银湖北省分行的授权文件、授信审批材料等关键文书。
注:文中部分插图由豆包生成
为了让虚假资料更具迷惑性,同伙还对贷款企业的产值数据进行虚增修改,虚构了诸如武汉业大公司与中建三局签订 39.8 亿元 LED 灯改造配套工程合同等虚假项目背景。
角色扮演是骗局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与出资银行面签时,仅为工行应城支行二级支行行长的张应林假冒该行副行长,殷学明则伪装成工行湖北省分行公司部领导,甚至安排陈碧元公司的女清洁工穿上事先准备的工行女式制服,冒充管理印章的银行职员。面签场地选在工行应城支行的真实办公室,还临时购置保险柜存放假印章,营造出十足的 “官方氛围”。
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工商银行应城支行作为“兜底担保”方,然后去找其他银行放款。
二、疯狂的骗贷行径:半年收割 33 亿,中介费高达 1.1 亿
犯罪团伙以 “工行应城支行兜底担保” 为诱饵,通过 “同业买入返售” 的信托贷款形式,先后瞄准多家出资银行实施诈骗。其骗贷轨迹清晰且疯狂:
2013 年 7 月,在骗取招商银行佛山分行 2 亿元贷款的同时,团伙通过中介贡婷婷串联乐山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航信托公司,以同样的虚假担保模式,为湖北融升公司骗取乐山市商业银行 2 亿元信托贷款。此后,他们如法炮制,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连续作案:为武汉业大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骗贷 13 亿元,为湖北省君合实业发展公司骗贷 10 亿元,为湖北华特红旗电缆公司骗贷 5 亿元,为唐仕(宜昌)置业公司骗贷 3 亿元,累计从乐山市商业银行套取资金 33 亿元。
巨额骗贷背后是丰厚的非法收益。仅湖北融升公司的 2 亿元贷款,陈碧元就向殷学明、杨锦等三人支付中介费 1640 万元,并为张应林偿还债务 80 万元。整个骗局中,贡婷婷等人累计获得的 “中介费” 高达 1.1 亿元。
模式都是一样的,安排面签的人员到借用的办公室,假冒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当着对方工作人员的面签字盖章,当然,协议上盖的是假章。
三、内鬼配合:15 年重刑背后的风控崩塌
骗子是的手段是高明的,但是,没有银行内部的接应,这个骗局,也很难成功。
案件爆光后,才得知时任乐山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总经理及总经理助理,是促成这场骗局最关键的一环。
骗子为了顺利获得贷款,先后向总经理及总经理助理行贿。他们收受贿赂后,就未严格按照核保要求进行核实,导致巨额资金被骗。
监督机制完全失效,内部风险控制的层层关卡,在这场内外勾结的骗局面前形同虚设。
乐山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时任总经理杨涛、总经理助理李轩成为关键突破口。犯罪团伙通过行贿手段腐蚀二人,在收受好处后,他们完全放弃了风险管控职责,未严格按照核保要求核实担保材料的真实性,使得银行内部的层层风控关卡形同虚设。
2024 年 4 月,四川峨边县法院以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分别判处杨涛有期徒刑十五年、李轩有期徒刑六年。作为骗局的核心组织者,贡婷婷在 2024 年 10 月被乐山市沙湾区法院以骗取贷款罪、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殷学明、张应林等其他被告人也分别被以骗取贷款罪判处相应刑罚,二审法院维持了刑罚部分的判决。截至一审判决时,33 亿元骗贷中仍有 25 亿余元逾期未还,扣除抵押物价值后,实际损失达 20.16 亿元。
四、骗局败露:密码遗忘的破绽竟未被察觉
这起精心策划的骗局,最终因债务逾期而暴露。2015 年 9 月,招商银行佛山分行发放的 2 亿元贷款到期未还,该行向工行应城支行发出风险提示函,后者才发现从未开展过此项担保业务,随即报案。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当初与招商银行面签时,团伙成员取假印章时竟忘记了保险柜密码,最终呼叫假扮司机的人员前来打开,如此明显的破绽却未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丝毫警觉。
那又是怎么揭穿的呢?因为到了时间后,贷款的公司迟迟没有归还贷款。
招商银行佛山分行向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和应城支行发出《银行函》,称该贷款有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
工商银行应城支行看到招商银行发的《银行函》,才知道此事,随即报案。
至此这一骗贷案彻底大白天下。
警方介入后,首先控制了工行应城支行 “内鬼” 张应林,通过司法鉴定确认了涉案印章和文件的伪造属性,进而逐步锁定了所有团伙成员。值得注意的是,该案的侦查过程一波三折,2018 年 4 月应城市检察院曾以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对贡婷婷等人作出不起诉决定,直至 2022 年 3 月案件移送四川乐山警方后,才得以全面推进侦查起诉工作。
五、33 亿资金流向全追踪:从 “合规通道” 到利益分赃
(一)资金流转的 “合法化” 包装
涉案 33 亿元均通过 “同业买入返售 + 信托通道”模式完成转移,具体路径为:乐山市商业银行作为出资方,将资金划入中航信托等通道方设立的专项计划,再由通道方以信托贷款名义发放给湖北融升、武汉业大等涉案企业。这种模式利用同业业务的监管模糊地带,使巨额资金绕开常规信贷审查流程,形成 “银行 - 信托 - 企业” 的资金闭环。
(二)四重资金分流路径
中介 “中介费” 抽成:贡婷婷、殷学明通过广西旭联投资管理公司等载体,直接从涉案企业收取 1.1195 亿元 “服务费”,其中贡婷婷个人分得 7170 万元,殷学明获取 4025 万元。这些资金部分用于行贿银行人员,如向乐山商行原总经理杨涛、助理李轩支付的贿赂款便出自其中。
企业主挥霍与偿债:湖北融升公司法定代表人陈碧元在获取 2 亿元贷款后,除支付 1640 万元中介费外,还拿出 80 万元为工行内鬼张应林偿还个人债务,剩余资金多数用于填补企业旧债窟窿,并未投入申报的 “双氧水项目”。武汉业大公司 13 亿元贷款中,有 3 亿元被实际控制人姚荣萍用于个人名下房地产项目 “填坑”。
虚假项目垫资:为维持骗局真实性,犯罪团伙将部分资金投入虚构项目的 “表面运作”。如武汉业大公司伪造与中建三局的 39.8 亿元 LED 灯合同后,划出 5000 万元用于租赁临时厂房、采购少量设备,制造项目开工假象。
跨区域资产转移:唐仕(宜昌)置业公司将 3 亿元贷款中的 1.2 亿元用于收购重庆某烂尾楼项目,后通过低价转让给关联方实现资产转移;湖北君合实业 10 亿元贷款则流向海外账户,部分资金涉嫌洗钱。
六、涉案企业的最终宿命:从 “融资明星” 到失信被执行人
(一)企业主的法律追责
陈碧元(湖北融升):因先后骗取招行佛山分行 2 亿元、乐山商行 2 亿元,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名下房产、车辆均被拍卖,家属已办理离婚析产,规避债务追索。
姚荣萍(武汉业大):以骗取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其在海南的两套别墅被查封,但已设置多重抵押,实际清偿率不足 5%。
君合实业实际控制人:案发后持虚假护照逃往东南亚,被列入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涉案资产仍在跨境追讨中。
(二)核心涉案企业现状
企业名称/涉案金额/当前状态/资产处置情况
湖北融升医药科技/2 亿元/2018 年破产清算/厂房、设备拍卖得款 3200 万元,已用于偿债
武汉业大高科技产业/13 亿元/失信被执行人 + 经营异常/虚构 LED 项目土地被政府收回,无有效资产
湖北省君合实业发展/10 亿元/2020 年吊销营业执照/关联公司股权被冻结,实际控制人失联
湖北华特红旗电缆/5 亿元/2019 年破产重整/核心生产线转让给同行,回款 1.1 亿元
唐仕(宜昌)置业/3 亿元/项目烂尾 + 诉讼缠身/重庆烂尾楼被法院查封,评估价值不足 8000 万元
七、同类金融诈骗案深度对比:共性漏洞与差异化特征以及技术升级
(一)典型案例样本分析
案件名称/涉案金额/诈骗模式/风控失效关键节点/资金回收率
乐山商行 33 亿骗贷案/33 亿元/假担保 + 内鬼串通 + 信托通道/核保环节未核验公章真实性/约 15%
河南商丘华商农商行案/5800 万元/伪造合同 + 11 重审查失效/客户经理与企业串通伪造流水/0%
招行佛山分行 2 亿骗贷案/2 亿元/假面签 + 临时办公场景伪装/未通过总行系统核验担保信息/22%
某股份制银行 10 亿骗贷案/10 亿元/关联企业互保 + 虚假贸易背景/未穿透核查资金最终用途/8%
(二)行业共性漏洞透视
同业业务沦为 “监管盲区”:乐山商行 33 亿案中,“同业买入返售” 模式被滥用,银行将风险审核责任转移给信托通道,自身仅关注收益,未履行实质审查义务。此类问题在 2017 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出台后才逐步遏制。
核保流程形式化:商丘华商农商行虽设置 11 个审查环节,但所有环节均由同一客户经理主导,未实现交叉核验;乐山商行工作人员仅通过肉眼识别公章,未使用电子验印系统,导致假章轻易蒙混过关。
内鬼腐败成本极低:乐山商行原总经理杨涛收受数十万元贿赂便放弃 38 亿元贷款的风险管控,行贿金额与造成损失比达 1:10000,反映出银行内控对高管权力的约束失效。
(三)差异化骗术升级趋势
技术伪装升级:近年案例中,骗子开始使用 AI 生成虚假合同、伪造银行流水电子版,甚至通过 Deepfake 技术伪造面签视频,突破传统人工审核防线。
跨机构联动诈骗:不再局限于单家银行内鬼,而是串联担保公司、资产评估机构、信托公司形成 “诈骗产业链”,如某案中评估机构将厂房价值虚增 10 倍,为骗贷提供 “合法” 依据。
八、行业警示:并非个案的风控之痛
33 亿骗贷案并非孤立事件,它折射出银行业风险管控体系存在的深层漏洞。
2025 年 1 月裁判文书网披露的河南商丘华商农商银行骗贷案同样触目惊心:2014 年至 2016 年期间,被告人牛某武利用其实际控制的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虚构资金用途等手段,先后 5 次骗取该行贷款共计 5800 万元,至今未还。令人震惊的是,该行发放贷款需经过 11 个审查环节,却依然未能阻止骗贷行为的发生,三名涉事银行工作人员因违法发放贷款罪被依法判刑。
尾声:追责与追偿仍在继续
面对巨额损失,乐山市商业银行已启动全面追责和追偿工作。据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案发后包括银行领导在内的十多人已被问责,目前已通过法律手段追回部分涉案资金,但大部分追偿仍处于诉讼进程中。
在9月份时候,乐山市商业银行对这起陈年大案作出公开回应,该行副行长邓湘海强调:追责还没有划句号,内部外部都没有划句号。他表示银行已从制度层面加强贷款业务的审批和监管,对涉案逾期贷款的追偿工作 “一直在路上”。这场跨越十年的金融骗局,不仅给银行带来了 20 余亿元的实际损失,更给整个银行业敲响了风控警钟。
来源:一条要飞跃的咸鱼,本站略加修改补充细化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