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资本的最大骗局?
繁体【本文纯属观点探讨】
在城市,处处要花钱。
跟城市相比,很多人更喜欢居住在亲近自然的农村。普通人去城市,更多是为了一份工作和小孩的教育... ...
并非是所有人都适合居住在城市,并非是所有人都要居住在城市。
... ...城市化是一场由资本强力推动、我们被迫加入、既带来社会进步也充满资本剥削的进程。我们必须以客观的眼光审视城市化进程,警惕资本逻辑的过度膨胀,让城市回归到“人”需要的本身,更不应该让资本利用城市发展成为收割的工具,让老百姓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
01
“小凡,借我5万块钱吧。我想在城里买房,首付还差8万元,我想跟你借5万。”
“表哥,我可以借你,但是你不是之前不是不想在城里买房吗?当时房价那么便宜你都不想买啊,怎么现在想买了?”
“唉,你不知道,老家的初中和高中已经关闭了,你侄子明年就要上初一了,只能去城里上学了。”
“哦,这样啊,老家那个初中挺好的,出了很多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两年没回去,不知道初中都关闭了。可惜了!”
“等你侄子去城里上学,我跟你嫂子至少也得去一个陪读,或者我们两个都去城里,随便找个厂里的班上上。一边还房贷,一边陪读。”
“那你家里那么多庄稼怎么办?还有承包的林地和茶园。”
“没办法,明年就不种了。目前小孩读书最重要嘛!”
“城里生活没那么好,虽然到处都是商店,买东西方便,但是什么都要花钱。买了房还要交物业费,打车也贵,要买菜、买米,就连喝的水都要钱。”
“是啊,老家这空气清新,水质甘甜,门前屋后都是竹林,菜都自己种,花销小,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钱。”
... ...
02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城市化率为10.64%,1978年为17.92%。随着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43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这几十年来,人口高度向城市集中,城市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服务,优质的教育与医疗。城市化,也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激发了居民的购买力。正是这数以万计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扩大了城市规模,带动了房地产业、工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也为我国货物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城市化是由外国学者提出的概念,国际上一般用“城市化”来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城市化理论是否完全适合我国国情有待考证,如同我们当年紧盯GDP一样,只看数据而忽略了背后的生态环境等问题。城市化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人居环境变差、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上升(尤其是低技能劳动者和农民工)、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诸多问题。
城市化的核心是土地。资本将土地从一种生产生活资料转变为可以买卖、增值的商品,这个过程是对居民财富收割的“原始积累”和财富剥削。背上“房贷”“车贷”的人成了资本的韭菜,用几十年去偿还自己的债务。
前些年,有些地方因为大量农村居民搬去城市,招生较少,学校也关闭停用。而户籍制的存在,只能让家长在城里买房才能让小孩有机会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让城市化率的数据好看了不少,而更多的家庭却背上了沉重的房贷。
“现在村里没几个人了,都是我们几个老年人在村里等死呢。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市打工了,基本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一下。”站在村口的老人说到。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居住在农村,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舒适的环境。千百年来,农村养育了绝大部分的人口。
当然,农村有它不可忽视的劣势,比如农村产业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就业机会少,整体收入低等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农村基建的不断投入,农村越来越适合居住。柏油路通向村里,厂房开向村里,网络联向村里,家家门口停着小轿车... ...这都是农村得到发展的最好印证。
并非是所有人都适合居住在城市,并非是所有人都要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带来便捷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带来了就业紧张的焦虑、工资微薄的无奈、长期还贷的疲惫... ...
国家已经注意到城市化带来的“弊端”,近年来也在积极倡导建设新农村,利用农村的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业,鼓励无污染的企业在乡村发展带动农村就业等。
现在,越来越多人重新审视城市的作用、乡村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从城市“逃离”到乡村,越来越多的人到乡村去创业和寻找机会。那些曾经从乡村去城市工作的“庄稼人”,也在等待机会重新回归乡村。
如今,若想实现农村的新发展,必须直面城乡发展差距存在的现实,解决好农村的教育、医疗与就业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减轻城市压力、释放农村活力,实现共同发展。
为了防止资本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权益,国家出台政策“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
最后,城市化,是资本的骗局,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也许得不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化是一场由资本强力推动、我们被迫加入、既带来社会进步也充满资本剥削的进程。
我们必须以客观的眼光审视城市化进程,警惕资本逻辑的过度膨胀,让城市回归到“人”需要的本身,更不应该让资本利用城市发展成为收割的工具,防止让老百姓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
1955年,毛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来源:FA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