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画新风景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这组图片是法国学者伯希和在1908年率队考察敦煌莫高窟所拍摄的。

他的团队对莫高窟进行了一系列的编号、测绘、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拍摄了大量的莫高窟外景和洞窟内壁画的照片,留下了当时敦煌莫高窟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

然而,伯希和也与其他西方探险者一样,从莫高窟中掠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六千余种文书、二百多幅唐代绘画、幡幢、织物、木制品、木制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并将这些文物全部运往巴黎 。

1941年至1943年间,张大千来到莫高窟。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对309个洞窟的编号,并临摹了276幅壁画,其中183幅现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馆。

不过张大千在临摹过程中发现,部分洞窟内壁画有两层,于是他决定剥除外层壁画以便更好地查看和临摹。

据有关统计,张大千总共剥损了30余处壁画。例如,在莫高窟第130窟,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导致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