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半年,揭露出了很多之前被沉没于地下的隐秘,释永信、宗庆后的事情也在此列。

这一切,也许是人为,也许是天意,也许二者皆而有之。

但不管是哪一种,它们都道出了一个事实:「过去的三十年,是一个充斥着欲望、金钱、权力的年代」。空气中,处处都是它们的味道。地下医院摘人器官,是为了钱;学校不正经教书,拐着弯儿地让孩子到补习班去补习,是为了钱;演艺圈变成娱乐圈,是为了钱;心理行为诈骗丛丛,是为了钱;……不管做什么,变现似乎都是唯一导向,到处都是钱钱钱。可笑的是,天天嚷着要挣一个小目标的人,明明家里的钱已经够子孙活几十辈子了,却还在拼命为钱而奔忙。

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们到底怎么了?

这是历史留给几代人的遗产,是很难回避的结果。大家可以回推一下,过去的三十年,是哪些人在掌握着时代的命运?1970s以及之前出生的那批人。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生来又带着时代怎样的伤痛?对于改变贫苦命运的欲望,又有多么强烈?恐惧、匮乏、贫穷、卑微这些元素,就像刻在他们身体里的因子,既推动着他们向前进,又在他们成功之后还牢牢掌控着他们的一切决策。

他们内心依然是原来的模样。已经拥有一切的他们依然像过去一样,贪婪地渴望着这世间的钱、权、欲,能够将自己内心的匮乏填满,将痛苦缓解。我们的父母、他们的上一辈,甚至我们,可能都是一样的状况,……人不是人,而成为了满足这些痛苦和匮乏的奴隶。

站在这样的角度去看,我不责备宗庆后,我也不痛恨释永信。他们都是努力改变自己命运,却依然一生都被痛苦和匮乏吞噬的人。

宗庆后到死,放不下的依然是权力和名声。释永信,只是一个欲望和贪婪的符号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更多的他们,……

但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快要过去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无意识痛苦对人的驱使力量居然如此之强大,开始。从我们正视我们自己的身心之痛,开始。从我们思考「何以为人」,开始。从我们尝试「把自己当人,也把别人当人」,开始。

宗馥莉和杜建英那边争家产,我们痛骂宗庆后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因为,我们开始思考「家何以为家,父何以为父,子何以为子」。我们渴望「家庭有一个正常的模样」,而不是一个只论钱、权力和控制的王国。

释永信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不但不配成为少林寺的方丈,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个人。

所以,何以为人?有了几十辈子都用不完的钱,就是人?生了那么多孩子,睡了那么多美女,就是人?不。这些只是欲望满足之后的显兆。释永信是欲望这两个字的人形显体。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七情六欲俱全,但又能将它们自如掌控,并可以决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我知道,很多人在看到诸如此类的事迹之后,一定会心生愤怒和绝望之情,但新生的根苗就在此间,与他们同时出现。那一条条来自普通人的自我觉察,就是最好的证明。

「瑶一瑶的妈妈,没有能力做母亲。一个孩子的痛苦,就让你们那么觉得好笑吗?」

「钱够用就行了,不要被金钱掌控」。

「舞蹈当个爱好就行,打死也不让孩子进娱乐圈」。

「如果外界没有你需要的答案,那就要学会向内求」。……

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启,将由越来越多的这样的普通人来推动。

来源:千十一心理

特别提示:如阁下阅有所得,亦是缘分。若您不吝分享转发,便是为正能量添薪续火,既助力本站发展壮大,照亮他人路途,亦点亮自身福田,涵养自身的浩然之气!感谢雅鉴。

本文初摘录于:2025-09-18,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