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虎豹家族的没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繁体今天和大家讲讲这个在过去十分辉煌,如今却成为小众景点的虎豹别墅。
虎豹别墅和周边的万金油花园,由当时的华侨富商胡文虎于1936年在港岛斥资1600万港币修建。总面积有50多万平方米,建筑群非常的大。
1600万港币,在现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可见胡文虎当时的财力。
(现存的虎豹别墅只包含部分主楼及外观)
提起胡文虎,大家会觉得陌生,不过提起虎标万金油,可能生活在海外的华人都会十分熟悉。这种天然草本配方的万金油,具有缓解头痛、鼻塞、胀气等功效,在过去可谓家家必备的药品。
虎标万金油便由缅甸华人商人胡文虎创办,胡文虎在上个世纪是家喻户晓的华侨富商,但胡文虎家族却在上世纪末没落,没能逃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香港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因为开放的营商环境、稳定的社会氛围而吸引各地的华侨华商前来定居营商,缅甸华侨商人胡文虎便是其中之一。
在被殖民的年代里,香港没有公园为华人开放,胡文虎便将万金油花园免费开放给市民游玩。一方面为宣传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宣扬传统中华文化。
实际上,胡文虎本人一直热衷于做慈善事业,秉承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之素旨“,一直都在捐助贫苦。
导赏团里有一些长辈提起,在上个世纪,万金油花园是他们的游乐园,是童年里的回忆。
每当放暑假,小朋友们就会来到这里,因为这里像一个主题公园,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雕塑,如八仙过海等;还有各式的假山,小朋友们在假山上爬来爬去,玩得不亦乐乎。万金油花园的确为过去贫瘠的市民生活增添了很多快乐,是一代香港人的共同回忆。
(虎豹别墅和万金油花园)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万金油花园就像是如今的“迪士尼"一样的存在。
(过去的游览导赏图)
虎豹别墅在过去是面朝维多利亚港,背靠山。据说别墅的修建由胡文虎亲自监督。别墅的装修风格淋漓尽致体现了胡文虎多元文化背景和经历,融合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于一体,正如香港文化一样。
它是以西式建筑为根基,在装修风格上中西结合,极具特色。例如有大量中国建筑元素,如飞檐、斗拱、月洞门、红柱、青色琉璃瓦顶等,又有西式建筑元素,如帕拉弟奥楼梯和门廊,内部空间设有壁炉等。
私人花园里,以法式庭院为蓝板,轴线对称,沿着别墅中轴线有西式喷水池,运用了直线和几何的原理。而花园又有中式庭院建筑,如凉亭、角楼、中式雕塑等。
令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在别墅一楼里面的两面半月涂漆玻璃,意大利制造,但玻璃上画着中国文化元素,极具古典气息,一面玻璃为正门,另一面玻璃推开即可看见大海。
(意大利制造彩绘玻璃)
天花板上也是以铜钱形态为顶,四周有蝙蝠,寓意“福在眼前”。
(福在眼前)
东北面的楼梯和西南面的入口都装饰有中式屋檐,而室内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元素,例如缅甸雕塑。
在已经消失的万金油花园里,还有大乘佛教少见的缅甸佛教的佛塔,是过去香港岛唯一一座中式塔楼。
总之这一私人建筑群糅杂了中国传统文化、东南亚文化及西方文化、具有一定宗教意味的独特建筑。
大宅的饭厅目前不开放,不过据说饭堂和起居室天花板过去处处以轻薄的金箔作为点缀和装饰,可见过去胡文虎一家的奢华生活。在展览柜里还可以看到过去主人家的一些日常用品和社交往来的礼物,足见家庭权力及财富。
不过,这座建筑群最具特色的,还是万金油花园里面的“十王殿”壁画。
十王殿融合了道教、佛教,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幽冥审判的核心象征,描绘人死后在阴间经历的十重审判。每一殿由一位阎王掌管,专司不同的善恶审查。深刻展现因果报应的哲学内涵和佛教价值观,万金油的“十王殿”壁画正是展现了胡文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和扬善惩恶的态度。
“十王殿”壁画分为两层,上层描绘神仙,下层描绘各种地狱情形,表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壁画诉说着善恶因果,场面真实可怕,栩栩如生,据说是很多香港人小时候的“童年噩梦”。
(十王殿历史图片)
可惜,壁画描绘的各种场景现如今只能够在VR中看到了,真实的壁画早已被拆除。
由于家族的经济危机,万金油花园和虎豹别墅在2000年卖给了长江实业,万金油花园在2004年被拆卸,开发成了高楼大厦。政府和长江实业协商后保留了虎豹别墅主楼部分。
那个中西合璧,富有文化气息和承载香港市民集体记忆的花园,成为了永远的历史。
昔日富商也难敌“富不过三代”的诅咒,接下来就来看看胡文虎家族是如何没落的。
昔日华侨富商胡文虎的私人住宅,曾经的香港地标虎豹别墅和万金油花园,于2000年被卖给了长江实业,标志着属于虎豹家族的辉煌成为了历史。
也许现如今我们对虎豹家族并不熟悉,可是在上个世纪,虎豹家族如雷贯耳,就像我们现在提到娃哈哈、李嘉诚一样。
虎豹家族旗下有虎标药油、大众保险、崇桥银行、及“星系”报业。如今依然在营运的《星岛日报》及星岛集团就由胡文虎创办。
然而,从1908年胡文虎和胡文豹俩兄弟接手父亲的永安堂(虎豹企业前身)为始,到2003年胡文虎养女胡仙卖掉星岛集团股权为止,虎豹家族历经百年,终究烟消云散。家族的衰落对现在的家族企业有什么启示,对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启发呢?
(虎豹家族人物关系图谱)
一.乱世出英雄
上个世纪,无疑是一个社会、政治环境异常复杂的世纪,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胡文虎和胡文豹两兄弟东征西战,其中又以胡文虎为主,自1908年接手永安堂后,用50多年时间搭建了一个庞大而繁华的跨行业跨国的商业帝国。
虎豹家族闻名华人世界,胡文虎本人在政商两界都拥有雄厚人脉,他有胆有谋,以一己之力构建了多个商业板块,且都发展得非常好。在那个资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营商环境差的时代,能够有如此的成就,可见胡文虎本人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领袖般的人物,也是虎豹家族的核心人物。
二.家业遇突变
不过,自上世纪50年代后,虎豹家族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
挑战之一:内地解放后,胡文虎在大陆的资产全部被没收,虎豹家族痛失内地市场。
但是胡文虎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积极拓展除了中国内地以外的其他市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失去中国内地这一庞大的市场对于业务损失是巨大的。此乃政治因素,并不为人所能控制。
挑战之二:潜在的优秀继承人突然逝世。
胡文虎妻妾子女众多,然而,唯有一人深得父亲赏识,那便是妾室陈金枝的养子胡好。在历史资料记载中,胡好确实非常有能力有天赋,因此也被委以重任,参与公司多项核心业务。
然而,天妒英才,1951年,胡好在一次出差公干中不幸遭遇空难,年仅32岁。这对于当时已经快70的胡文虎来说是又是一巨大打击,不仅是丧子之痛,更是失去了家族里最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挑战之三:家族灵魂人物胡文虎在接连打击下突然撒手人寰。
家族企业里,往往会有一个主心骨,像一棵树的树干,唯有主心骨在,家族才能枝繁叶茂,枝叶牢牢围绕着树干繁荣生长。在丧子之痛、内地市场损失多重打击下,再加上胡文虎已经身体抱恙,在做完手术后急于处理业务,导致身体出现大问题,于70岁撒手人寰。
挑战之四:胡文虎草率安排遗嘱,家人对簿公堂,亲情散尽。
据书籍记载,胡文虎是在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后匆忙写了遗嘱,遗嘱里将大量的不动产及动产分给了一方妾室陈金枝及其养女胡仙二人,其余妻室仅做了少量遗赠,例如部分子女分得最多20,000港币,有两位妾侍仅仅分得了5,000港币。
虽每位子女都得到了安排,但这相比于胡文虎的家产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也为后面的亲人反目,对薄公堂埋下隐患。
胡文虎去世7年后,也就是1961年,家族成员因财产所有权不清晰最终对簿公堂,内部矛盾已无法私下化解。这场争家产的官司共进行了三宗,直到1967年才以解决虎豹别墅的产权问题而告终。
然而,家族已分裂,家族各成员只求一己之利益,成为家族衰落的催化剂。
三.家族终没落
经历了漫长的家族内耗后,虎豹家族的财产和权力终于得到明确分配。家族成员也开始暗自较劲,在自己所占有的领域大施拳脚。然而,由于种种因素,二代们终究是没能守护好先辈创下的家业。
胡蛟和新加坡报业
胡文虎大房儿子胡蛟专注于报业,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获得不错的成绩;作为传媒行业的报业,深受政治环境影响,然而胡蛟似乎并未察觉到新加坡政治环境及舆论环境的改变。
最终,新加坡独立后,在新政府的新闻出版法之下,报纸改组为公众有限公司,胡氏家族的持股权落为三分之一,胡蛟也因站错了队被政府公开讨伐,最终选择隐退。
虎豹家族在新加坡的报业事业,从此衰落。
胡清才和上市公司虎豹国际
胡文虎兄弟胡文豹之子胡清才在1967年打赢官司后,成为虎豹兄弟有限公司的话事人。他曾积极开拓事业版图,如开发新药油,然而新产品上市初期没有获得理想效果,胡清才便放弃了在实业上的进一步尝试,转而走向资本运作——运作虎豹公司上市。
公司上市,本是一件好事,然而,虎豹兄弟国际有限公司上市后,由于胡氏家族急于套现,不懂得资本运作,又正逢市场低迷,股价向好不久后便一路下跌,且长期疲软,胡清才倍感压力,觉得十分没面子。
作为富二代,相比于父辈艰苦奋斗打拼事业,胡清才更愿意享受生活,也缺乏坚韧的精神,因此,公司股价低迷时期,他萌生了卖掉公司,将业务交由他人打理的念头。
最终,虎豹兄弟国际有限公司被一家英资证券公司以1.45每股的价格收购全部股权。胡青才在做此决定时并未和全部家族成员商议此事,又因事关重大,引起社会反响,胡青才被媒体批评为败坏家业,更被一些家族成员斥责为“变卖祖产,对不起祖宗三代。”
因胡清才的决定,倾注了两代人心血的家族核心业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虎豹兄弟国际有限公司旗下的永安堂、虎标药品、“星系”报纸、崇侨银行、大众保险等商业版图,与胡氏家族渐行渐远,而胡氏后人也逐渐形同陌路,这一剧变令人十分唏嘘。
胡文虎曾明确表示后人不可出售祖业,然而,自胡清才此举后,家族终究走向了分崩离析。
胡仙和香港星岛报业
胡仙作为胡文虎遗嘱执行人,在1967年输了官司后,没有胡氏家族其他家人的支持,孤军奋战,不结婚不恋爱,一心拼事业,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绝非靠父辈,而她最终也干出了灿烂的成绩。
1966年胡仙被业界推举为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奠定了星岛日报在香港报业的龙头地位,而星岛日报后来又成功开拓海外华人市场,令胡仙成为报业女强人,把新加坡一支完全比了下去。胡仙本人也被视作胡氏家族打破”富不过三代”命运的最大希望。
然而,到了90年代,报业营商环境变差,使得星岛集团报业业绩持续下滑,星岛旗下的报纸更因伪造业绩而摊上官司,集团债务问题日益显著。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胡仙持有的主要资产--星岛报业控股权和虎豹别墅物业大幅贬值。
为了缓解债务问题,胡仙只能在1998年将祖宅虎豹别墅卖给了李嘉诚,又于2003年出售了星岛报业的控股权,这份由胡文虎家族创办的报纸,终究落入他人手里。
随着胡仙失去星岛报业控股权,胡氏家族产业至此烟消云散。
胡仙,曾被寄予厚望,却失去了家族核心物业——虎豹别墅,又失去了核心事业——“星系”报业,且年过七旬,纵然曾经通过自己的打拼,延续了家族的辉煌,却如昙花一现,终究无法抗衡家族“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四.结局引深思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创始人往往具有巨大的能量,以一人撑起整个家族的繁荣,然而,人不能永生,能够合理的安排好“身后事”很重要,例如对真正有能力的继承人的培养,对财产权进行合理而清晰的安排,若家族人数众多,势必要更加精细的盘算。
家族企业往往更需要家族成员的凝聚力。胡氏家族里,大部分家族成员眼光短浅,事事向钱看,难以同心同德,只考虑自己一方的利益,没有从家族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令家族和企业四分五裂,多次对簿公堂,损失大量金钱精力。当家族其他成员遇到困境时,没有伸出援手,共度时艰的精神,是家族最终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个人而言,毫无疑问,要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坚持。不论是虎豹家族,还是其他家族企业,大多数二代因为从小生活优渥,并不能够像父辈一样有“敢为人先”、“撸起袖子就是干”的决断力和魄力,无法独当一面,也没有扛起重任的责任意识,说白了就是不接地气,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这是人性使然,有现成的好生活,为什么要奋斗呢?然而,也是因为二代的松懈,容易把家族提前拖入衰落的深渊。
从虎豹的故事可以看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一项事业想要成功,绝非仅靠个人努力就可以达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尤其像一些“偏财”行业,像影视业、做生意,可能运气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吧。
同时,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保持冷静,避免激进的投资或决定,也很重要。
既然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我们就干脆躺平算了?可能也不是。大多数人还没有做到努力呢,如果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再去“听天命”吧。
推荐书籍:
《虎豹家族--起落与兴衰的探索和思考》郑宏泰著
来源:琪琪Talk
特别提示:如阁下阅有所得,亦是缘分。若您不吝分享转发,便是为正能量添薪续火,既助力本站发展壮大,照亮他人路途,亦点亮自身福田,涵养自身的浩然之气!感谢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