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整治形式主义,真不能再等了
繁体整治形式主义,这话央国企人听过很多次。
可年年讲,年年有。从会议通知到拍照打卡,从APP签到到多轮汇报,形式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细、越来越重。
这一套操作整得大家实在不知道是为了干活,还是为了“像在干活”。
如今推一个项目,前后七八轮甚至十几轮签字;
日常检查,要提交十几张“工作照”;
汇报会议,控制时间,但材料却要厚三倍。
连“整治形式主义”这件事,本身也被一层层包装得像个动作本身。
你问基层怎么想?
说得最多的一句是:“这次很重要,大家高度重视。”
然后呢?群建起来了,模板下来了,任务分下去了。
“贯彻落实”的第一步,还是先做PPT、写总结、凑资料。
安全检查要拍照,照片不合格就返工;
绩效汇报讲“贡献”,最后拼的是图文排版;
制度强调“留痕”,每个动作都得先问一句:要不要先截图?
到最后,谁都知道流程重要,但没人相信它真解决问题。
而形式主义真正折磨人的地方,是它把原本可以做成的事,一点点磨平了。
想推进,卡在流程上;想提效率,被提醒“注意程序”;想省时间,结果最后多绕三圈。
久而久之,真正在干活的那拨人,心气慢慢被耗空了。
尤其这两年,改革任务密集,节奏加快,可形式主义这套动作,还是原封不动地压在上面。
更离谱的是,就在大家忙着“合规操作”时,一些荒唐项目照样能上。
手续没走完就开工,拍脑袋定指标;
有轨电车建一半停摆,商住综合体撂荒变烂尾;
项目出问题,原因没人复盘,责任却层层下压。
上级问责下来,末端执行挨个写情况说明,领导一句“你们怎么把关的”,基层只能认了。
那你问到底有没有整治?答案是有的。
今年前四个月,全国查处形式主义问题超3万起,处理4万多人。国资委也连开两次会,点名央国企该动真格了。
整治的声音不小,动作也不少,可真落到下面,还常常停留在‘再开一次会、再发一轮通知’。有时候,连‘整治本身’也变成了一种新形式。
其实要整治形式主义,没那么复杂。
先问一句:这事,干的是事本身,还是干给别人看?
如果只是为了证明你干过,那就该停了。
一张图、一个报表、一次签到,如果不能提升效率、推动结果,那就是在浪费资源。
现在再不动手,代价就不只是时间了。
拖得越久,流程越复杂;
流程越复杂,能动手的就越少;
最后留下的,是没人愿意扛活,谁都想着“别出错”。
整治形式主义,早就不只是减不减负的问题,更是央国企还能不能真干事的问题。
再拖下去,形式就不只是习惯,而是成了体系。
这一次,不能再等了。
来源:职海集
本文初摘录于:2025-06-30,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