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4月22日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去年军费支出总计超过1.3万亿美元,达到世界各国军费总和一半以上。其中,美国一国军费支出就超过9000亿美元,欧洲多国军费也明显上涨。
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在军费支出增加的同时,北约国家军工产业进入扩张“快车道”,美国和欧洲多国积极扩大军工产能和加速军备研发,跨大西洋的军工生产链条加紧磨合、协调。
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北约内部的军工复合体利益集团进一步壮大,全球深陷军备竞赛以及引发更多冲突对抗的风险可能加剧,世界对此需要保持警惕。
文 | 韩冰 周啸天 瞭望智库国际观察员
编辑 | 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在硝烟中复兴
自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持续紧张,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给成千上万的民众带来死亡、伤痛、饥饿和动荡。但对北约国家的军工企业来说,大炮的隆隆轰鸣如同金币落袋的声音一样悦耳,北约军工产业的新一轮复兴在硝烟弥漫中拉开帷幕。
其一股价大涨。
综合公开资料显示,俄乌冲突升级后,战事刺激多国军备需求上升,美欧多家军工巨头股价猛增。美国方面,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股价猛涨近40%,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上涨超30%。欧洲方面,全球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统计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仅股价涨幅超过一倍的大型欧洲军工集团就达6家。其中,生产“豹”式坦克等知名装甲车辆的德国莱茵金属股价涨幅高达367%,瑞典萨博、意大利莱昂纳多、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挪威康斯贝格、英国贝宜系统等5家军工集团涨幅均超过120%。
美军“艾布拉姆斯”M1A2主战坦克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新华社记者 郭群 摄
其二营收广泛增加。
美国国务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对外军售额达到创纪录的238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6%。诺斯罗普-格鲁曼、通用动力等美国军工巨头当年收入同比增长达到或超过7%。在欧洲,莱茵金属2023年收入增长超12%,贝宜系统增长9%,泰雷兹增长4.9%。一些细分领域的欧洲军工企业同样赚得盆满钵满。因来自乌克兰的需求增加,英国坦克履带制造商威廉·库克2023年收入增长20%,2024年预计将进一步增长40%。
美国国会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公开撰文称,美国许多军工企业“把战争当作填满自己口袋的途径”。在截至2023年9月的一年时间内,美国共进行超800亿美元重大军火交易,其中500亿美元是与欧洲盟友达成的,是历史平均水平的5倍多。德国议会已批准国防部花费100亿欧元采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F-35战斗机,瑞士、英国、波兰等也已签下购买该型号战斗机的高额订单。波兰则计划购买多架通用动力公司生产的MQ-9型无人机(绰号“死神”),其他一些东欧国家计划采购美制“毒刺”防空导弹和“标枪”反坦克导弹。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和通用动力公司的未交付订单都达到创纪录水平。
其三产能加速扩张。
如今,北约成员国军工企业普遍增产扩建。通用动力公司首席财务官贾森·艾肯声称,该公司炮弹产能已从每月1.4万枚增加到2万枚,正着手将月产能提高到8.5万枚。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公开披露,2023年,受乌方欢迎的法国“凯撒”火炮系统月度产量已从2个增加到6个,交付时间缩减一半到15个月。莱茵金属今年2月已开始在德国北部建设新厂,竣工后预计将具备年产20万枚炮弹的能力。莱茵金属还宣布将在乌克兰设立至少4家工厂,生产炮弹、军用车辆和防空武器。
2
扩张,扩张,扩张
北约军工产业这一轮扩张潮和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战略意图息息相关。以下几点颇值得关注:
第一,美国对外军工合作重点聚焦亚太。
近年来,在美国政府主导下,美国军工产业对外扩张布局重心落子亚太、配合美国升级的重返亚太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仅2023年一年,美国就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签订供应安全双边协议,允许美国国防部在紧急情况下要求三国企业优先向美国国防承包商交付产品。同一时期,美国和澳大利亚达成协议,美方将帮助澳方在2025年开始生产制导多管火箭系统。美国还和印度就深化军工合作达成一致,美企获准在印度生产航空发动机,美国军舰可进入印度海港进行维修。近日,美国和日本进一步升级防务合作,双方未来将和英国、澳大利亚在量子技术、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等军事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合作。
此外,美国抓紧推进其在亚太地区部署的军事装备与设施按“战时标准”升级,并和澳大利亚、日本等加强协调以实现军工产业链供应链“去风险”,追求在军工生产方面摆脱对美国盟友体系之外国家关键原材料的依赖。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劳拉·泰勒-卡莱声称,亚太地区的工业基地应被视为重要“战略资产”。
第二,这一轮扩张或将持续至少10年。
在北约框架下,增加军费已成为一种短期内难以扭转的潮流,不仅美国军费开支连年攀升,欧洲国家也普遍加大军事投入。防务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欧洲国家已从2014年的3个增加到2023年的11个。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预计,今年北约内将有18个欧洲国家达到这一标准。
今年以来,北约内部进一步开展广泛的政治和舆论动员,推动形成“需防备与俄罗斯开战”的共识。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多国防长在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示,未来10年内俄罗斯和北约可能发生直接对抗。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宣布,“不排除”北约国家未来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称,无论俄乌冲突结局如何,欧盟在本世纪第三个10年都需要继续提升军力做好应战准备。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日前公开表示,“为争取和平,欧洲要做好战争准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提议,下一届欧盟委员会中应设立欧盟防务事务委员一职,以加强欧盟各国防务政策协调。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的首份《欧洲防务产业战略》已提出,到2035年欧盟成员国防务采购的60%要在欧盟内部进行。
第三,加速全球人工智能军备竞赛。
这一轮北约军工产业扩张中,美欧多国高度重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日前,美国防部与美国公司“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就联合开发用于网络安全防护领域的智能软件达成合作意向。美国防部近期还公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军种的应用研发和生产项目,主要涵盖目标识别、路径选择、打击指引等功能。美国空军推出“智能无人机通用集成”框架,实现“路径自主选择”“威胁源筛选”等技术突破,计划在该框架下生产1000架具备人机协同作战能力的无人机,并于2024年部署首支“智能无人僚机”中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日前公布的视频显示,美军已开展人工智能控制战斗机与由人类驾驶的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的实验。
不少欧洲初创企业也在加速无人机等前沿技术和新式军事装备的研发与改进。有欧洲初创企业负责人透露,在俄乌冲突带来的战场实际需求推动下,加持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产品,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3至6个月。
3
加剧冲突对抗
与北约军工产业扩张同步的是,北约成员国的军工利益集团加大对政治决策的影响渗透。以美国为例,据美国非政府组织“公开的秘密”披露,美国国防承包商2023年花费了近1.4亿美元用于游说联邦政府,金额为近10年来最高,与国防工业有关的企业和个人同期还直接向国会议员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竞选捐款。
近年来,不少学者、媒体人多次公开呼吁,世界要警惕北约军工产业的新一轮扩张使得美西方军工复合体势力扩大,导致西方军工企业和政客相互勾连并左右国家决策的现象更加严重,加剧世界发生更多冲突对抗的风险。
独立智库全球未来研究所创始人钱德兰·奈尔撰文说,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军工集团大发战争财;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美国军工集团对美国政客施加影响,致使美政府无视国际社会诉求,阻碍加沙停火。在当今美国,军工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科技和金融等行业发展也嵌入这一产业。因此,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对于和平最具威胁的国家之一。
奈尔呼吁:“世界应该警醒,在全球范围内,军工复合体给人类文明造成了严重威胁。”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哈通认为,在地区冲突延宕的背景下,美国如果一味输送武器、提供军援,而不注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只会令军火商牟利,并推动战事升级为更直接、更具破坏性的冲突。
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26年的富兰克林·斯平尼说,美国军工复合体利益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巨大影响常常被学术界和媒体“忽略”。军工复合体一方面通过项目和就业影响关键选区,进而与政客实现利益捆绑;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和政客妖魔化其他国家,夸大“安全威胁”,煽动选民情绪,从而推动军费开支不断上涨,为自身捞取更多好处。
在军工复合体深度渗透美国决策体制的背景下,美国的军火商和政客都希望“确保美国国防预算永远充裕”,这种底层逻辑为美国频频挑动紧张局势、制造冲突对抗提供了内生动力。
来源:凤凰网,瞭望智库
本文初摘录于:2024-05-1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5-13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核查:摩萨德间谍被伊朗处决前戴镣铐游街?实为大学生遇害案重建现场
速览- 网传视频展示的并非“伊朗给以色列间谍戴上手铐脚镣游街”,而是发生在今年2月的德黑兰大学学生遇害案的重建现场。- 伊朗近日加强了对“间谍活动”的处罚力度,已处决... 2025-07-04 -
范勇鹏先生是历史学学士、硕士,国际政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美国研究所。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社... 2025-07-03
-
欧尔班炮轰:骄傲大游行已演变为反政府抗议,是欧盟在背后策划的
【文/观察者网 王一】据英国路透社援引当地媒体报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6月29日严厉批评此前一天在布达佩斯举行的骄傲大游行,称其“恶心和羞耻”,并指责欧盟指示匈牙利反对... 2025-07-01 -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某些"知识分子"总在唱衰中国,却对西方问题视而不见?从苏联解体到智利破产,历史一再证明:意识形态的沦陷比战争更致命。今天让我们揭开"公知"的画皮,看他... 2025-06-30
-
0票反对!美国众议院通过“挺台”法案,专家直言:危险且阴险!
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众议院以口头无异议的方式,通过了所谓的“不歧视台湾法案” 。这一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动用话语权和表决权,支持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 2025-06-27 -
中国能否取代美国领导全球?阎学通:当领导不靠自封,别人非要你当再当
编者按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国际社会正面临多极化加速、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非传统安全挑战升级等多重考验。5月29日,“道义现实主义与全球治理新范式”学术论坛在清华大... 2025-06-24 -
1943年,一部名为《莫斯科使团》的黑白电影在全球同步上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美国驻苏大使戴维斯到达苏联后,亲身体验了苏联人民的生活和社会... 2025-06-24
-
一架运20空降到伊朗机场,便让美国、以色列疑神疑鬼高度紧张。但是谁也没想到,长期被美国封锁卖油的伊朗,悄然在东北部与中哈乌土四国合作,暗度陈仓修建了一条5500公里长的... 2025-06-23
- 制造和升级战争都是川普,他到底想干啥?对任何事情的观察和分析都是随着形势和情况的变化而逐步接近真相,没有谁是未卜先知的圣人,所以不要跟我讲什么观点前后不一是人品问... 2025-06-23
- 何新先生以下的这篇采访谈话发表于十六年前,原文刊载于2002年3月20日《香港商报》。这个顺序已经基本应验,只是未来俄罗斯与中国问题的次序也许需要颠倒。[按语:何新认为,... 2025-06-22
-
这个世界的「剧本」已经被川普暴露?广场协议2.0?稳定币?关税战?川普拿到的「剧本」究竟要将我们带往何处?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传说,有一份秘密「指南」隐藏在美国幕后,就像犹 太人的《锡安长老纪要》,每当美元遇到危机,它就会出现,它曾三次帮美元化险为夷,收割对手,又... 2025-06-21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血铅事件两大疑问待解:为何用颜料替代食品添加剂?为何两地检测结果差异巨大?
为“扩大生源”不惜向幼儿食品投毒的解释难以服众,而此前天水与西安两地检测结果悬殊数十倍的巨大差异更未得到解答。这起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背后,公众的追问远未平息。时间... 2025-07-09 -
人民网紧急叫停!“恶俗烂梗”正荼毒下一代,孩子已经不会说话了
“鸡你太美”、“瘪老仔”、“中式教育你赢了”等网络流行词汇完全洗脑着青少年,人民网针对此现象称:绝不能让网络烂梗荼毒孩子!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各种网络烂梗层出不... 2025-07-04 -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人才的流向,也是时代的风向。近段时间以来,受地缘政治、学术环境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许多早年留学、旅居海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回国,投身不同岗位开启新... 2025-07-04
- 红墙不见风吹动,青灯难照旧书魂。若坏人只怕夜路黑,那为他们打开路灯之人,便是帮凶。最早的时候,是饭菜不够,吃不饱;渐渐的,变成了烂菜臭肉吃到拉肚子;这会儿,已经彻... 2025-07-04
- 王家新的跨界狂欢王家新一直是个争议人物,比如他的官员艺术家身份,但主要的是他的书法引发争议,比如王家新书法被指“乱喊价”,一幅作品喊价1.5万到2万。这究竟是在为艺术...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