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裕华区,有这样一位女子——锦呈。她仿佛是从旧卷轴中走出的当代隐士,在绘画、非遗传承、传统文化探寻的各方天地里,活得既热烈,又沉静。她不为世俗喧哗所动,只一心埋首于自己热爱的事物中,以笔传心,以艺载道。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一、画里藏乾坤,笔底见春秋

她的画,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扇扇窗。绘荷花人物,水墨淡彩徐徐晕染,荷叶如盖、花瓣似语,一叶轻舟载古人徜徉荷塘,恍然间仿佛能听见水声潺潺、笑语隐约。那线条看似逸笔草草,实则每一道都藏着对古典意境的精准拿捏,虚实相生、气韵流动,让人望画便不由生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向往。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画戏曲人物,更是她的一绝。红袍金纹交错生辉,凤冠珠饰摇曳流光,她把戏曲的程式之美与角色之魂,凝于笔端。关公的赤面长髯、贵妃的凤眼云髻,无不形神兼备。那色彩虽斑斓夺目,却不失典雅庄重,细腻处甚至能见盔头上的绒球微颤、衣襟上的暗纹浮动,仿佛下一秒便要开口唱出一段悲欢。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工笔草虫蔬果,尤其见功夫。南瓜的凹凸质感仿佛触手可及,蝈蝈须脚的纤毫极其清晰,蜻蜓翅膀的透明感与光影交错,栩栩如生。留白处无画却成妙境,似有清风拂过、露水未干,传统工笔的雅趣与写实功力在此交融,静谧中藏着一个生机盎然的小宇宙。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而她笔下的佛像与石窟造像,则更显沉穆庄严。深浅墨色层叠渲染出历史的肌理,佛陀低眉敛目、菩萨宝相慈悲,石窟风化的痕迹、彩绘斑驳的沧桑,皆被她细细勾勒。远观肃穆宏大,近看笔笔皆情,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凿石声、诵经声穿越时空,轻轻落在纸面上。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这一幅幅作品,不仅是她与历史的对话,也是她以当代之心接续古意的桥梁。看她的画,如读一卷无声的诗、一场有形的梦。

二、非遗守艺人,脸谱绽新颜

作为石家庄裕华区手工京剧脸谱非遗传承人,锦呈将痴迷化作责任,把冷门做成热忱。从一张素模到一张脸谱,需经历揉泥、制模、塑形、勾线、上色、罩漆等多道工序,她从不假手于人,每一笔都亲手完成。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她调色如调香,红要正而不艳,黑须沉而不浊,金须亮而不浮。勾画图案时更是讲究,张飞的环眼、包拯的月牙、项羽的万字数眉,都需笔稳心静,差一毫便失其神。她说:“脸谱不是面具,是一张张有生命的脸。它们讲的是忠奸善恶,更是人情与故事。”

而她并不止步于复原。她尝试将脸谱绘制于扇面、瓷盘、传统服饰甚至现代文创用品中,让脸谱走出橱窗,融入日常。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她还走进博物院,社区、学校,带着学生,孩子们一起体验画脸谱,讲述背后的历史典故与美学密码。“非遗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化石,”她说,“它得活着,被人看见、使用、甚至喜欢,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三、博识若沧海,低调自生辉

锦呈的深厚,远不止于笔墨与手艺。她深谙中医养生之道,知四时轮回、草木药性,晨起饮茶、暮时艾灸,将身体作天地调和;她研读佛经,并非出于信仰,而是从中汲取安顿心灵的智慧,言谈举止间自带一份从容清净。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她读诗词、明典故、习书法,传统文化于她而言,不是零散的知识,而是一张彼此联结的生命网络。但她从不刻意标榜自己的学识,待人接物温和如玉,言谈舒缓有度。年逾四十,反而因内心的丰盈而愈发气质出尘。她常笑说:“我所学不过沧海一粟,唯愿以一心安静,映照万物。”

锦呈:以热爱为犁,耕艺术天地

在锦呈身上,你能看到这个时代罕有的“文人气质”——不喧哗、不浮躁,只是沉下心来,与美为伴、与古为徒。她用画笔延续古典意象,以脸谱传递文化体温,更用整个人生诠释着“沉静致远”的底蕴。

多年来,她也一直仅仅是石家庄市青年画家协会会员,并未追求更多名头,这样的女子,不应因低调被埋没。

愿她继续从容前行,将更多传统之美,呈于纸间、映于世间。

锦呈部分美术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