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令第17号公布,自2025年9月8日其施行)

日本参议员石平长期在台湾、钓鱼岛、历史、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上散布谬论,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第十五条规定,中方决定对石平采取以下反制措施:

一、冻结其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各类财产;

二、禁止我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三、对其本人及直系亲属不予签发签证、不准入境(包括香港、澳门)。

本决定自2025年9月8日起施行。

新闻多一点:石平是谁?

石平太郎原名石平,1962 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0 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8年前往日本,并获得神户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从事评论活动,2007年加入日本国籍,现名石平太郎。他留日后不断地以“评论家”、“中日外交政治专家”等身份活跃于日本媒体,对中国诸多批判,并发表所谓“钓鱼岛属日本领土”言论,内地网民因此批评石平是“中国30年以来第一位被公认的汉奸”。

在日本最新一届的国会参议员选举中,他拿到了47939票,位于其所在政党——日本维新会参选议员的第三位。

中方对一只当代汉奸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

由此,日本也出现了历史上首位归化人华人男性参议员。

石平如何加上了太郎

在理想主义盛行的 20 世纪 80 年代,哲学系,尤其是名校的哲学系,堪称热门专业。当时选择哲学系,不仅不用担心毕业后的生计问题,反而成为许多单位储备干部的 “优选专业”。

1984 年从北大毕业后,石平被分配回原籍,进入四川大学任教。

那个年代,大陆的青年知识分子们常常被发达国家的先进生活所触动,不少人都渴望到国外去追寻 “更美好、更体面的未来”。

石平便是其中之一。

1988 年,他辞去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前往日本。

要知道,当时的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经济高度繁荣时期,甚至一度显现出赶超美国的势头。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连日本人自己都感到惊叹。在办公楼、饭馆门口、火车站等地,打车的日本人常常直接拿着钞票招呼出租车,仿佛家中有花不完的财富。

这样的日本,给石平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石平最终于 1995 年获得了神户大学的博士学位。

但此时,日本经济却开始走下坡路。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破产潮,此后更是陷入了长期的 “滞胀” 状态。

尽管拥有博士学位,石平却难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曾在日本多家科研机构任职,却始终未受重视,只能以劳务派遣的身份,每两年签订一次合同,生活并不如意。

在此期间,他开始为日本媒体撰稿,内容主要围绕中日文化及中日关系展开评论。起初,他的文风相对温和,立场也较为客观,署名使用的是中文名字 “石平”。

中方对一只当代汉奸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

然而,石平逐渐发现,客观、平和的内容难以引起关注。他意识到,要想出名,就得发表一些偏激的言论。

于是,他开始向日本右翼阵营靠拢,将矛头对准抹黑中国、否定历史和国际法等议题。

果不其然,他被右翼报社《产经新闻》看中,成为该报专栏作家,开设了专栏节目《石平の China Watch》,同时还获得了具有浓厚右翼色彩的日本拓殖大学客座教授的身份(非终身职位,每年签约一次)。

2006 年,石平提交了入籍申请,并于 2007 年获得批准,自此更名为石平太郎。

中方对一只当代汉奸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

大概也是从这时起,他基本上每两三年就会出版一本宣扬 “中国崩溃论” 的书籍,极力鼓吹这一论调。同时,他还不断发表各种罔顾历史与现实的错误言论,比如污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词都是谎言,甚至称即便南京大屠杀是事实,由于中国历史上内部互相残杀的案例众多,“日本人” 无需为此感到愧疚或道歉。为此,他还专门编写了好几本书,罗列所谓历史上中国内部互相残杀的 “案例”。

中方对一只当代汉奸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

此外,他还鼓吹在钓鱼岛问题上要趁机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在汶川地震后反对日本援助中国;呼吁日本突破 “和平宪法”,研制核武器、增强国防实力;支持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等。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18 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曾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祭拜,向祭台献上花圈,鞠躬默哀。

这一消息传到日本后,石平太郎率先跳出来攻击福田康夫。他在社交媒体上讥讽福田康夫与 2013 年去过该纪念馆的鸠山由纪夫一样,都是 “国贼”,应被 “没收资产,流放海外”。

中方对一只当代汉奸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

尽管石平太郎在各方面都表现得比本土日本人更为激进,却依然未能得到日本政坛主流的重视,最终只有日本极右翼党派 “日本维新会” 接纳了他。

需要说明的是,罔顾历史、对华态度激进的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属于右翼党派,而 “日本维新会” 则是 “极右翼”。在这个极右翼政党中,石平太郎一直拼命刷存在感,不放过任何能蹭热度的机会,甚至到了 “无中生有” 的地步。

前段时间,有中国网友发布了一条制作粗糙的关于日本裕仁天皇的 AI 搞笑视频,起初浏览量仅约 10 万。但石平太郎发现后,如获至宝,急于邀功。他先是在社交媒体上义愤填膺地控诉,情绪激动得仿佛被刨了祖坟,随后还利用自己的议员身份,要求日本外务省介入此事。

实际上,即便石平太郎不断出书、写文章、蹭热度,但从他参加电视节目的影像来看,真正的日本人似乎并不怎么待见他,连主持人都不太愿意给他发言机会,字幕上还会着重强调他的 “归化者” 身份。

中方对一只当代汉奸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石平太郎表现得过于右翼和反华,甚至有日本媒体抛出 “阴谋论”,称他更像个间谍。

而此次石平太郎能够当选议员,更重要的原因是维新会内部分裂严重,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才让他捡了个漏。

最后总结一下,很难说石平太郎对日本有多么热爱。他那些所谓 “爱日本、仇中国” 的言行背后,实则暴露了一个毫无底线的政治投机分子的本质。

后续:

恬不知耻!被中国制裁后,新时代汉奸石平仍毫无悔意,回应称“制裁是光荣”

面对制裁措施,石平选择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能被中国制裁,说明自己站在了反华前线。”这样的言论无疑是为了迎合日本右翼势力,让更多人关注到他。然而,真正值得探讨的是,他如此言辞犀利的背后,隐藏了多少无奈和恐惧。他完全避开了制裁带来的直接后果——冻结在华资产和禁止直系亲属入境等系列影响,选择用“反华英雄”的面具来掩饰自身的窘迫。

他翻出自己的书籍《我为何抛弃中国》,自我肯定的同时,却未曾意识到,这一行为恰恰暴露了他内心难以言表的惶恐。因为,越是想要通过极端言论来证明自己与母国的切割,越容易陷入身份的撕裂。似乎在他眼中,只有用更激烈的措辞来展现自己的忠诚,才能在这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要理解石平的行为,得从他的政治背景入手。2025年7月他当选日本参议员,全靠日本维新会不再强大的比例代表名额。根据最新的数据,这个党派在2022年的选举中票数竟然暴跌了44%。简而言之,原本就脆弱的政治身份让他在面对制裁时显得格外孤立无援。

在这种情况下,石平不得不依靠“反华”这一粗糙的政治工具来维持自身的政治价值。正如一些日本网民对此的直言:“他比日本人还急着反华,不就是怕我们不把他当自己人吗?”这句话源于日本社会对他的根本抵触,也让他不得不在反华的言论上愈发强调,以求一丝认可。可这也同时表明,他在日本社会中依然是一个边缘人,甚至连正统性都无法得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石平的行为堪称“皈依者狂热”的典型体现。历史上无数被迫改换门庭的人物,往往在新的环境中采取冻得冷的姿态来掩饰内心的脆弱。他的参拜靖国神社、窜访台湾等一系列行为,都将这种认同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特意提前到达靖国神社,只为博取媒体的关注,而在台湾时,他更是不遗余力地标榜自己的“日本人身份”。

中方对一只当代汉奸——日本参议员石平太郎采取反制措施

然而,这种努力的结果并未改变现实。日本右翼需要的只是一个“反华符号”,而石平所投入的忠诚和努力,却未必能换来相应的归属感。这是一种自我设陷的悲剧,他越是想努力去证明,反而越是揭露了自己的无力和焦虑。

如今,中国的制裁措施已经生效,他在华的文化合作项目将全面停摆,出版社纷纷下架他的书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未来企图借助“两岸三地话题”捞金的想法也彻底泡汤,甚至连回老家的机会都失去了。与此同时,日本维新会对他的态度日益冷淡,制裁发布后,他们并没有出面为他声援,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这一切都暗示着,一个政治工具即将被抛弃的命运。

从这个角度来看,石平的“嘴硬”并不是强硬,而是沮丧的挣扎和绝望的狂怒。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的未来将极其黯淡,要么继续当日本右翼的“工具人”,直到被榨干价值后被遗弃;要么在身份困惑中越陷越深,最终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这种结局,无疑是“背叛者”的共同命运。以为靠出卖母国能换得新的归宿,却忽视了真接纳总是建立在忠诚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石平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延迟了他注定要面临的尴尬结局。历史从未善待那些拒绝承认自己根源的人,最终只留下悲戚的回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乏诸如此类的“身份游走者”,但作为读者与观察者,我们应当保持清醒。身份不仅仅是国籍的标签,更是文化根植的深厚土壤。背叛国家的后果,终究是孤独与被遗弃。而这种警示,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来源:搜狐等互联网、兵器观察员

本文初摘录于:2025-09-08,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