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1号南岗区博物馆,是一座精致的俄式花园洋房。雕花铁栏与木质凉廊,独特的造型、精致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无不彰显着它曾经主人的“辉煌”。

“豪门逆子”张梦实的特工人生

这里曾是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张景惠的宅邸。这座洋房见证了张景惠从奉系军阀堕落为卖国汉奸,也走出了一位叛逆豪门的红色特工——张绍纪。

豪门“叛逆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无情践踏东北大地。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张景惠没能坚守民族大义,在关东军高级将领板垣征四郎的利诱下,宣布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彻底沦为汉奸。

张景惠,字叙五,1871 年 6 月 21 日出生于辽宁台安。他早年与张作霖结拜兄弟,跟随张作霖投身绿林,后一同被清政府收编。

在张作霖的崛起过程中,张景惠始终追随左右,1917 年汤玉麟与张作霖交恶时,张景惠站在张作霖一边,升任第 53 旅旅长。1918 年 2 月,张景惠率 53 旅劫持直系从日本购置的军火,增编 7 个混成旅,因此升任暂编奉军第 1 师师长。此后,他又历任奉军副司令、察哈尔都统、全国国道局督办等职。

1927 年,张景惠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实业总长。1928 年东北易帜后,他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后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

然而,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却选择投靠日本,自任 “黑龙江省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宣言脱离南京国民政府。此后,他出任伪 “满洲国” 参议府议长、军政部总长兼讨热军总司令,与日军合力进攻热河。

1935年,张景惠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成为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的傀儡帮凶。

张景惠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达 10 年之久。他在任期间,积极为日本侵略者效力,如 1944 年日军战略物资短缺时,他将 “国务院” 大楼门窗上的铜把手拆下送给关东军造子弹。

张景惠靠着卖国求荣得来了“高官厚禄”,公馆里的豪门生活极度奢靡,而他的儿子张绍纪,却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张绍纪于 1922 年 7 月出生,其母是张景惠的第七个姨太太张芷卿。

大他6岁的堂兄丁非(张绍维),时常兴致勃勃地给他讲述民主,讲述自由;家里聘请的俄语教师让他在熟练掌握俄语的同时,初步了解到革命进步思想。这些新思想如同点点星火,在张绍纪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种子。

在这栋精美的俄式花园洋房里,“汉奸之子”的沉重标签,像巨石般压在年幼的张绍纪身上,周遭的鄙夷目光与内心的痛苦挣扎,更加激发了他对革命的向往。

1940年,张绍纪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一个名为“新知识研究会”的组织将他卷入时代的洪流。该组织是我党晋察冀社会部领导下的“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在日本东京的分会。张绍纪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坚定的信念,毅然逃离了汉奸家庭,加入了这个光荣的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从事隐蔽战线工作。

“满洲工作大有可为”

德国入侵苏联后,张绍纪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迅速摸清日军前线总指挥山下奉文的行踪。

1941 年,张绍纪以探亲之名回国,借机前往父亲的办公地点探查。很快,张绍纪留意到了一份文件:山下奉文辞去满洲防卫军司令职务。紧接着,他巧妙套取到关东军的精锐部队开始南下集结的情况。张绍纪判断,山下奉文极有可能到了南方。一系列情报传递到苏联后,斯大林将远东地区的苏军调往前线保卫莫斯科,为扭转苏德战争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3年,张绍纪再次奉命回国,负责了解掌握敌伪上层分子的人物关系,并协助为我党同志安排掩护身份。

1943 年,张绍纪开始为张景惠担任俄文翻译,借此机会,张绍纪住进气派的伪满总理府,开始了双面人生。他殷勤为父亲提公文包,眼睛却在捕捉机要文件;他与伪满总务厅次长谷次亨称兄道弟,暗中记下日本操控伪满决策的核心机密;他在参加谷次亨的派对时,获取了关于日本控制伪满政府的最高权力组织 “火曜会” 的重要信息,并及时传递给组织。

他“偷”来父亲名片,用来为地下党同志谋取掩护身份;他将情报用米汤密写在父亲照片背面,成功送出关东军布防图。

在张绍纪等同志的不懈努力下,隐蔽战线在东北的情报工作成绩突出。毛主席曾评价说:“满洲工作大有可为。”

“豪门逆子”张梦实的特工人生

“出生不由己,道路可自寻”

抗战胜利之后,党组织迅速作出决策,决定让张绍纪以俄文翻译名义与苏联军队的 “长春城防司令部” 接头,协助做好解放东北的工作。张绍纪积极搜集情报,向苏军提供了关于以张景惠为首的伪满大臣及汉奸的重要情报,协助苏军将这些人一网打尽,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纵容、利用这批汉奸建立反动政权的图谋。随后,未暴露身份的张绍纪跟随溥仪、张景惠等要犯,被苏军押送到苏联西伯利亚的伯力监狱。

1950年,苏联将伪满战犯移交中国,张绍纪得以回到祖国。

一开始,张绍纪被人看作是汉奸。在填写个人资料那会儿,张绍纪瞅准时机,悄悄写上了自己“曾加入东北青年抗日救亡组织”的经历。

真是世事难料,巧得很,那个负责这监狱管理的头头,居然也是“东北青年救亡会”的一份子。他瞅见张绍纪的履历表后,又惊讶又高兴。就这么着,张绍纪没过多久就重获自由,回到了组织的大家庭,而且还给他找了份工作干。

张绍纪决定放下过去,所以给自己换了个新名字,叫“张梦实”。

此时,张景惠才知晓了儿子的真实身份。

1956年,张梦实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梦实晚年用十个字总结自己的一生——出身不由己,道路可自寻。

在民族存亡的十字路口,他以对血缘的“背叛”,践行了对理想信念的忠诚。张梦实的故事,在人性与信仰的交织中,诠释了民族大义的千钧之重。

百年豪门的把手仍留存着历史的温度,砖墙上的弹痕诉说着不屈的过往。白山黑水依旧,英雄精神长存。

来源:国家安全部、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