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目贵在养,屏阅须有节
同样是《将进酒》,李白写得富丽堂皇,而李贺却写得阴气森森

同样是《将进酒》,李白写得富丽堂皇,而李贺却写得阴气森森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外号“诗鬼”。作为一位同王勃一样英年早逝的天才,李贺短暂的二十七年人生中,留下了二百余首诗歌。其中有一篇《将进酒》,和“诗仙”李白的大作《......

张养浩的一首《山坡羊》,虽然很冷门,却写出了很高的人生境界

提张养浩,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元代的大诗人,写过《山坡羊·潼关怀古》,还入选了当代的语文课本。但其实,在那个华夏文人最被轻视的元代,张养浩的一生远不只是一两首词这么简......

6首精彩但作者不详的宋词,诉说着当时不堪

6首精彩但作者不详的宋词,诉说着当时不堪

要说史上最不堪的朝代,南宋绝对数一数二,当时宋、金(后期蒙古)对峙,我的总结就是“北野蛮,南无耻”。不信?读读下面这6首词,可能就会有切身的体会。这6首词有个共同特......

牛羊欢歌,倦鸟归巢,6首古诗词褪去浮躁回归自然

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往。在这个广袤的人海中,每个人都渴望在万家灯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盏。在古典诗词中,黄昏美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暮盼......

七首候鸟诗词,雁去燕回,中华特有的文化符号,刻在国人骨髓里

七首候鸟诗词,雁去燕回,中华特有的文化符号,刻在国人骨髓里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但在诗人眼里,这些都是他们感情的寄托,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中国人热爱大自然,喜欢这些精灵,更是通过这些精灵表达自己浓厚的感情。历代诗词,在这......

时光只解催人老,人间万事何时了 6首渔家傲,读过泪流满面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我等乃是喜欢诗词的人,且当它是一曲渔歌,唱出人间万象。碧波荡漾,轻舟随浪,飘荡在这片梦幻般的水域。晨曦洒落,霞光满帆,......

梅花开,等春来!11首梅花诗词欣赏,最后一首王安石的咏梅诗,竟然是抄袭而来

梅花开,等春来!11首梅花诗词欣赏,最后一首王安石的咏梅诗,竟然是抄袭而来

风有信,花不误。又是岁暮寒天,梅花悄然绽放。这个时节没有百花争艳,繁花似锦,只有山寒水冷,朔风凛冽。所以,诗人笔下的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素雅高洁,淡淡的香气中......

在没有AI绘画的古代,人们如何追求审美?苏轼用两首诗给出了答案

在没有AI绘画的古代,人们如何追求审美?苏轼用两首诗给出了答案

徜徉在诗词的百花园中,这样美如画境的诗句可以随手采撷。你看,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白居易的“日出江......

宋词20首巅峰之作,值得收藏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繁华的宋代,文人士子,在写宋词,舞女歌妓,在唱宋词,在一场全民的创作中,宋词诞生了许多巅峰之作......

《养正遗规》中的蒙童教术

中国古人历来注重开蒙教育,所谓“少成若天性”即是在强调少时习养对人生的长久影响。围绕着幼儿启蒙这一主题,历代学者先后编撰了许多启蒙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声......

《养正遗规》全文

养正遗规序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

十二首诗词中的“读书”,读书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十二首诗词中的“读书”,读书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诗词中的读书,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但都是温馨的,充满了“真善美”。关于“读书”的诗词,没有豪言壮志,但历久弥新,非常值得我们一读。1.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15首最纯朴农村生活诗词,远离尔虞我诈

每当读起那首《江南》采莲诗,我的思绪便如流水般飘回那遥远的童年时光,回到那片金黄的稻田,与家人一起插秧苗、收割稻谷。农耕,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

10位顶级大唐诗人小传,10个天才的人生传奇

10位顶级大唐诗人小传,10个天才的人生传奇

01、“别人家的孩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曾写诗说:......

二月至,春风起,所盼皆可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总是无言,不经意间轻轻流走,二月悄然而来,这会是冬的结束,亦是春的起始。让我们在即将万物复苏的春意中,静静享受一首好诗,常想未......

元代周德清的十首散曲,枫林霜叶舞,荞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

元代周德清的十首散曲,枫林霜叶舞,荞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

周德清,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元代戏曲家、音韵学家、元代文学家。周德清熟谙北曲音律并总结当时北曲用字用韵,创作歌唱等方面的规律,写成《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