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留白":人生也需要呼吸的空间
繁体本期主题:《中国画的"留白":人生也需要呼吸的空间》
《寒江独钓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绢本设色,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画以极其简练的笔墨刻画了一位渔翁独钓江心的形象,通过大片空白表现水天一色,体现了较高的虚实境界,抒发了孤独与超脱之感。
跟南宋的很多画家一样,夏圭也非常喜欢西湖的云烟水月,营造那种烟雾飘渺的氛围感。
这幅《烟岫林居图》,画的就是一老者走过板桥,沿小径而行,远处山林后隐现房舍一角,意境幽深。在云雾笼罩下,左边露出峭秀的山峰,近景树石着重墨,中景以淡墨勾染,至远景则以极浅淡的水墨渲染出一片雾色,拉开空间层次。
近处山坡丛树,小桥人家,坡下溪水浅滩,一人策杖归庄。远处烟山云雾,奇峰突起。图中画树干用双钩,用浓墨攒笔随意点染树叶,用笔虽简,意趣横生。远山及坡口很少用笔皴擦,主要用浓淡墨晕染,把山石的立体质感烟云变幻莫测的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整个画面虚实相映,以虚代实,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来体现大自然的辽阔、深远。整个画面上疏下密,左实右虚,起到虚实相间,疏密有致,且显示了黑白对比的强烈。全画构图简赅而意蕴深远,前后层次分明,笔墨苍润,水墨淋漓。左下方署有“夏圭”二字款,此幅有明清收藏家项元汴、高士奇等藏印共五方。
夏圭,字围玉,南宋画家。浙江杭州人。曾任画院待诏,师承范宽、李唐。他开始学画人物,后来攻山水画,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人”的效果。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族而成,神态生动。他的构图很有意思,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时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夏圭一类画法多少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画雪景学范亮。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合李唐、刘松年称“南宋四家”。
《泼墨仙人图》是南宋画家梁楷创作的立轴纸本水墨人物画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以独特的泼墨技法和夸张的人物造型,展现了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
开篇:马远与夏圭的千古余韵
南宋画院待诏马远、夏圭,被世人誉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画作常常只取景物的一角,留下大片的空白。然而,正是这看似"未完成"的空白,让《寒江独钓图》中的江水浩渺,《烟岫林居图》中的云气生发。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是深具禅意的生命智慧。
一、画中留白:无画处皆成妙境
在中国画的审美体系中,"留白"从来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充满生命力的空间。
以虚衬实
徐渭的墨葡萄,大片空白让墨叶更加淋漓;八大山人的游鱼,空白处便是浩瀚江湖。这正如《道德经》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以静制动
梁楷的《泼墨仙人》,人物周围的空白让衣袂的挥洒更具动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山腰的云雾让巍峨山峰更显灵动。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中,巨碑式的山体占据主体位置,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展现出山体的雄伟气势和高大神秘的氛围。而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运用“雨点皴”技法,使山体显得更加雄浑有力,展现了山体的坚硬与险峻。
以少胜多
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满纸都是清波;李可染画牛不画地,但处处都是田埂。这"计白当黑"的智慧,正是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生动体现。
二、禅意解码:留白中的佛法真谛
画中的留白,与佛法智慧深相契合:
"空"的智慧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留白处的"空",与笔墨处的"色",相依相生,共同构成完整的意境。这正如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能生万法。
"无住"的境界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留白教会我们不执着于任何固定形态,让心灵如云水般自在流动。
"中道"的妙用
留白既不是完全的虚无,也不是充实的满溢,而是在有无之间找到的平衡点,这正是佛教的中道思想。
三、生活实修:为生命留白的艺术
将留白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实践:
在时间管理上:
每天留出1小时"不安排时间",允许生命自然流淌
工作90分钟后必有15分钟停顿,如画作的气口
周末至少留出半天,不做计划,随心而行
在空间营造上:
家中保持30%的留白空间,让能量自由流动
办公桌保留1/3的空旷,保持思路清晰
手机内存留出20%余地,如同心量的宽容度
在人际关系上:
谈话时留白:懂得适时沉默,让话语有回味的空间
相处时留白:保持恰当距离,让情感自由呼吸
帮助时留白:给予对方成长的空间,不过度干预
在心灵修养上:
每日静坐:让念头如云彩飘过心空的留白
经行念佛:每一步都踏在生命的空白处
抄经习字:在笔墨的浓淡间体会空间的禅意
四、现代启示:在充盈时代守护空白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留白的智慧尤为珍贵:
数字极简
学习古人的"留白",为数字生活做减法:
手机首屏只留7个必要应用
每天设定3小时"无网络时间"
社交媒体关注不超过50人
心灵除垢
《六祖坛经》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定期为心灵大扫除:
每晚睡前"清空"当日情绪
每周一次"归零"反思
每月一天"禁语日"
生命节奏
如京剧的锣鼓经,有紧有慢才是戏:
春生夏长的忙碌后,要有秋收冬藏的静谧
32小时全力工作,必配8小时彻底休息
一年的奋斗后,需要一次深度的休假
禅生活小结
中国画的留白,教会我们的不是逃避,而是更高的智慧——知道在哪里停笔,比知道在哪里落笔更需要智慧。人生的圆满,不在于填满每个空隙,而在于懂得在哪里留下空间。
愿我们都能在笔墨淋漓处精进,在留白虚空处自在。当生命有了呼吸的空间,我们才能听见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遇见那个本来具足的自己。
实修功课:
今天,请为您的生命主动创造三处"留白":
一次不需要看手机的独自散步
一面什么都不挂的空白墙壁
一段不安排任何事务的悠闲时光
感受这些空白带给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互动分享:
您在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留白"智慧的?是断舍离后的清爽,还是日程表中的留余?欢迎分享您的经验,让我们共同学习生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