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谁被欺负了?30万存款被转理财,农妇受欺哭天嚎地!
繁体最近我听得一个不可思议,十分可气的事儿。
农行通报了一件事情,称一个农妇,她有30万存款。她把钱存在银行里,但是农行内部把这30万存款私自转成金融理财。
区别在哪儿?区别在农妇有急用的时候,钱拿不回来了,不能及时取出。
这是来自人民网的消息。
12月5日,一女子30万存款疑被银行转成理财,因取不出钱她坐地痛哭,这个事情引起广泛关注。12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绵阳分行发布情况说明,称有关负责人已与客户见面,并作了充分沟通解释,双方已达成了谅解。
这条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对客户陈某反映近期在中国农业银行绵阳南郊支行办理业务有关情况,我行高度重视。经核实,2023年12月5日,客户陈某在中国农业银行绵阳南郊支行申请业务赎回时,按照业务规则,处于封闭期,暂不能赎回。对此,绵阳分行有关负责人已主动与客户见面,并作了充分沟通解释,对服务上存在的不足,双方已达成了谅解。同时,客户对处理结果予以认可,并表示网传相关视频和言论非本人发布和表达。
我行将积极改进并持续优化客户服务。感谢广大网友对我行的关注和支持。
虽然这条消息看起来好像态度很好,但我心里不是滋味。
矛盾的双方,一方是银行,一方是乡下的女子,双方的力量对比不一样。而且您注意到农行对外解释情况书写的字句了吗?
我认为它避重就轻,态度不诚恳,尤其最后的话还带有威胁性的意味。
针对这个事件,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大家认为这是一个独立的案件,那它究竟是一个独立的案件,还是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普遍性。
第二个问题,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单拿出来发到人民网上有什么意义?
第三,如果不是这位女子坐到地铁上哇哇大哭,那银行嘴里口中的积极改进并持续优化客户服务如何体现?
第四,人家存款,你将之变为理财,钱取不出来了,是客户服务不够积极吗?是客户服务不够优化吗?
这个声明中强调客户对处理结果予以认可,是怎么认可的?
你们这叫欺负人,这是利用对方弱势的地位,利用对方在这个事情上没有你们专业欺负人。
网友锐评
声明最后的话语:客户对处理结果予以认可,并表示网传相关视频和言论非本人发布和表达。
那我想问,这个农妇有没有表达的权利?她的表达在哪?从头到尾我们就没看到这位女士说一句话。这句话的真正隐含是说,你如果发声去讲这些话,我就不给你钱。您听出这个味道没有?
还有这个农行支行对外说的话,老百姓一听就能琢磨出这味来,这个人不地道。
银行表示是客户陈某在中国农业银行绵阳南郊分行申请业务赎回时,按照业务规则,处于封闭期,暂不能赎回。
你瞧这词拽的,到银行取款,怎么叫申请业务赎回?赎什么赎?按照业务规则处于封闭期,这把老百姓的存款,变换了性质,现在又态度极其不老实地把它变为业务封闭期。
什么叫业务规则?什么叫封闭期?这不就是银行要拿这些钱理财挣钱去了吗?承认错误有那么难吗?这个农户的姓名我们都不知道,很多新闻在报道这种事情的时候都缺少对人物主体的平等对待。
这个农户是怎么一个情况?她家有几个30万呐?她取钱是做啥用?是生病了,还是儿子娶媳妇?媒体不报道,我们能不能点讲道理的话?
怎么叫新闻的人民观、人民立场?银行为什么把这些钱变成理财了?理财是业务员私自操作的,还是业务规则统一把这些钱变成理财?理财谁受益?银行因此赚多少钱?谁决定可以把农户的存款变成理财?
现在银行还滔滔不绝讲道理,居高临下地说按照业务规则处于封闭期不能赎回,这叫讲道理吗?
这条消息最气人的就是,到今天为止我们都不知道这位农妇的30万有没有取出来了,她是都取出来了,还是取了部分?
就这么点钱对银行来说不是大钱,但它不能这么对待老百姓,不能这么欺负人呐。
这些年来因为金融诈骗类案件层出不穷,由于储户的存款的安全问题,由于p2p的存在,甚至由于有些银行经营上的问题,例如某省的什么什么银行,责任人把钱卷跑了,卷到塞浦路斯去了。很多老百姓跟这位农妇的情况是一样的,急用的时候不但取不出钱,还要被银行粗暴地对待。这不是30万的事儿,是老百姓被欺骗,被欺负的事儿。
有人说,因为我们的工作出了问题,给老百姓带来了麻烦。但不能只是针对这份麻烦道歉,还要在这份工作的根本点上作出改变。
这事我也不敢多说,就说到这儿吧。
来源:司马南
本文初摘录于:2023-12-12,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