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没想到,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
繁体新闻背景:
▲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政府17日在利雅得正式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图/新华社
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签署的一项协议,在国际上引起震动。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7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防御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
协议规定,对沙特阿拉伯或巴基斯坦的任何袭击都是对两国的袭击。此外,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当天在利雅得举行会晤,讨论了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战略伙伴关系的途径,并就地区和国际发展、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及实现安全与稳定的努力交换了意见。
据报道,当被问及巴基斯坦是否有义务根据该协议向沙特提供核保护时,一位沙特高级官员表示:“这是一项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
两国军事关系有着深厚历史背景
巴基斯坦和沙特的军事关系,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这两个国家,虽然地理距离较远,但在宗教思想、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合作机遇。
在宗教思想层面,沙特和巴基斯坦都奉行伊斯兰教逊尼派;在地缘政治层面,沙特和巴基斯坦都长期警惕和关注伊朗的战略动态;在经济结构方面,巴基斯坦希望获得来自沙特的经济援助。
可以说,巴基斯坦和沙特之间的军事合作,早在历史上就建立起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巴基斯坦和沙特之间的军事合作逐渐密切。
沙特开始聘请包括巴基斯坦军人作为军事顾问和军事教官,帮助培训沙特的军队。随着沙特石油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的起飞,沙特能够动用更多的经济资源,加强同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
随后,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军事人员来到沙特,在沙特军队当中任职,甚至直接在沙特的军队当中承担防务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中东地区政治剧烈变化,沙特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
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刺激了中东地区伊斯兰政治思想的崛起,伊朗在周边地区“输出革命”,也使得沙特感到了直接的战略压力。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让沙特和巴基斯坦感受到了共同的战略压力。这一年年底,沙特国内爆发的“麦加大清真寺事件”,最终是在巴基斯坦军队的帮助下平定了。
巴基斯坦在沙特军事防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时常迂回转折。
冷战结束前后,沙特在安全上逐渐倾向于利用美国的防务力量,保卫国家安全。
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面对来自伊拉克的军事威胁,沙特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在这一时期,大量的美国军队进驻沙特,并在随后三十多年里深刻塑造了沙特和美国的紧密合作关系。
与之相对的是,沙特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有所放缓。
2001年之后,随着美国开启中东“反恐战争”,美国同时推动与巴基斯坦和沙特的紧密合作关系,沙特和巴基斯坦在军事合作领域的关系得以延续。
2015年,也门内战愈演愈烈,沙特决定向也门出兵干预,同时希望巴基斯坦派遣大规模军事力量进驻也门,帮助沙特打击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反对,巴基斯坦军队进驻也门的设想并未成功。
不过,巴基斯坦在沙特的军事防务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后勤装备、设备维护等方面,巴基斯坦军事人员协助沙特军队开展后勤和养护工作;在情报交流方面,沙特和巴基斯坦在反恐、反极端主义问题上开展合作;在经济合作领域,沙特通过经济援助、低价石油、放宽巴基斯坦劳工入境等方面,向巴基斯坦提供经济协助和支持。
2019年,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签署价值为2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把投资和贸易作为优先合作重点。据当时的两国联合声明,沙特将向巴基斯坦投资200亿美元,涉及旅游业、矿业、石油化工业、农业等领域。
沙特借助新的外部力量来平衡以色列
两国合作看似突然,实则早有缘由。
近期,中东局势骤变,以色列对卡塔尔发动的空袭成为关键转折点。
随着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海湾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军事保护的“可靠性”,展示出了疑虑情绪。传统上依赖美国作为安全保障者的海湾国家深感不安。
长期以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往往主动放弃国防能力建设,转而依靠美国的军事援助驻军保护。
一方面,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向美国购买大量的军事装备,以此绑定美国军工集团和沙特的安全关系,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重大议题上,对沙特展开军事保护。
另一方面,美国也更加重视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潜力,尤其是希望通过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签署各类经济军事合作协议,重新提振美国自身的产业生产能力。
但是,这一局势发生了改变。
随着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四面出击”,尤其是不久前对卡塔尔的军事袭击,展示出美国在面对复杂地缘问题时,可能放弃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安全关切。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不破同盟”之一,以色列战斗机在中东地区随意出击,既没有被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拦截,也没有被美国直接干预和追责,仅仅口头批评“罚酒三杯”草草了事。
更为重要的是,在阿拉伯国家看来,以色列近期四面出击,不仅削弱了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等周边威胁力量,还多次直接打击伊朗本土,以色列“咄咄逼人”的态势愈发明显。
在此背景下,沙特希望借助新的外部力量对以色列予以平衡,同时填充可能出现的美国防务“失踪”的情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防御协议的签订,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沙特拥有了核保护伞。
海湾阿拉伯国家军事防务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御协议,两国军事合作关系进一步强化,也象征着海湾阿拉伯国家对于美国军事信心的下降。
相关军事合作的开展,象征着海湾阿拉伯国家探索军事自主化、防务独立性的重要尝试。这对于未来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东地区形势乃至整个国际战略形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然,应当指出的是,沙特和巴基斯坦的防务合作,难以完全替代美国对沙特军事防务的重要性。
巴基斯坦虽然拥有核武器,但整体军事实力仍然有限,其对于地区议题的直接介入也面临很多的国内掣肘。
同时,除了巴基斯坦,沙特也在积极推动同其他海湾阿拉伯国家,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的军事合作机制。
因此,对于沙特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不应低估,但也不宜过高评估。
但是,作为对美国地区防卫职责缺失的直接反应,沙特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可被视为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军事防务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全世界都没想到,一场中东之战,巴基斯坦竟成了最大赢家。
全世界都没想到,一场中东之战,巴基斯坦竟成了最大赢家。
但历史的转折,往往就藏在看似偶然的必然之中,当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谁又能预料,最终会指向怎样的终局。
以色列不久前追杀哈马斯,空袭卡塔尔首都,阿拉伯世界震怒,几天后,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务条约,最关键一个条款:针对一个国家的袭击,就是针对两个国家的侵略。
什么意思?
沙特,最强大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巴基斯坦,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正式结盟。
这意味着,沙特也拥有了核保护伞。
而在中东,以色列被认为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但仅限于此吗?
远远不是。
综合一些媒体的分析,不知道真假,仅供大家参考。
1,继沙特之后,卡塔尔、阿联酋也很可能与巴基斯坦签约,毕竟,沙特的痛,更是他们的痛,尤其是卡塔尔。
2,沙特和巴基斯坦签约前,也没有知会美国,美国也是事后才知道,也充分显示了沙特的愤怒。
3,巴基斯坦一直处于实战中,沙特将获得巴基斯坦的军事专业知识,核保护伞,两国还将展开先进武器研究和制造。
4,巴基斯坦将在沙特部署导弹,甚至军队。
从某种程度上说,印巴之战,巴基斯坦一举打出了新局面;没有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沙特和巴基斯坦一直关系紧密,按照巴退役准将费罗兹·哈桑·汗的披露,当年沙特“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慷慨的财政支持,使其核计划得以继续,尤其是在该国受到制裁的情况下”。
所以,早在2007年,维基解密公布的一份美国外交电报中,美国驻沙特外交官就披露,巴基斯坦向沙特提出,一起进行武器研究,这样,巴基斯坦将成为中东的“物理保护者”。
巴基斯坦早有此意,沙特却另有担心。
毕竟,沙特要考虑美国甚至以色列的反应。
如果中东平安无事,两国可能也就止于密切合作。
但以色列突袭卡塔尔,打破了所有的宁静,也打破了阿拉伯世界的幻想。
要知道,在海湾国家中,卡塔尔与以色列保持着非常不错的关系,事实上,以色列和哈马斯谈判,居中斡旋的就是卡塔尔。
但以色列说干就干,这不是背后一刀是什么?
更别忘了,卡塔尔还拥有美国在中东最大的空军基地,美国听之任之;卡塔尔拥有先进的美式武器,但卡塔尔军方一无所知。
这一炸,警醒了卡塔尔,更警醒了沙特。
与美国再好的关系,能好过美国和以色列?
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虽被反复引用,却总在历史转折处得到最新、最锐利的回响。
所以,沙特王储萨勒曼迅速调整政策,寻找新的可依靠的力量。
巴基斯坦,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很简单:
1,两国同气连枝,关系密切,沙特对巴基斯坦还有恩;
2,巴基斯坦实战经验丰富,今年印巴空战结果,就展现出了实力;
3,巴基斯坦还拥有核武器,考虑到以色列拥有核武器这个事实,这非常关键。
没有任何拖泥带水,沙特和巴基斯坦一拍即合,迅速签约。
什么是交易的艺术?
这就是交易的艺术。
地缘战略的棋局上,真正的妙手往往不是主动布局,而是对突发危机的巧妙利用,将偶然转化为必然。
这还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大概率吧,阿联酋和卡塔尔很可能加入,从而由沙特、巴基斯坦两国协议,扩展成四国联盟,甚至更多。
我看到,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有人就感慨:这不仅仅是一次格局的调整,更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一个重大裂痕。
因为海湾国家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表面看都是好朋友,美国还在这些国家驻军,但美国总是以色列第一。以至于卡塔尔遭袭,美国绿灯放行,听之任之。
关键时刻的背弃,往往比敌人的攻击更能摧毁信任的基石。
靠一贯默默的表现,靠印巴空战的靓丽表现,靠关键时候的挺身而出,巴基斯坦的友谊得到了肯定,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赢在哪个层面?
第一,赢在援助上。
毕竟,作为一个穷国,巴基斯坦的发展任务还很重。海湾国家有的是钱,现在关系更密切,更有求于巴基斯坦,这对巴基斯坦不是重大利好是什么?
第二,赢在博弈上。
巴基斯坦最大的敌人,毫无疑问就是印度。以后,巴基斯坦出人,海湾国家出钱,共同研制尖端的武器,更有助于与印度的博弈。
第三,更赢在道义上。
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挺身而出,让海湾国家心存感激。感激也是需要付费的。更要看到,条款是相互的,以后对巴基斯坦的攻击,也是对沙特等国的攻击。
没有以色列这一炸,巴基斯坦的这个梦想,还估计很难实现。
现在,一切突然变成了事实。
巴基斯坦也从一个穷哥们,变成了海湾国家的带刀护卫。
一个国家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它能获得多少外部支持,更在于它能否将这种支持转化为内在稳定的基石。
当然,巴基斯坦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国际舞台上的纵横捭阖固然精彩,但如果没有国内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支撑,再辉煌的外交胜利,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空欢喜一场。
我看到,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分析,表面看,这是沙特-巴基斯坦结盟,但实际上,这是沙特-巴基斯坦-中国的深度合作。
毕竟,巴基斯坦最先进的武器,无论是飞机还是导弹,都是中国制造;中国与沙特关系也密切,沙特有最先进的美式军火,也购买了中国不少武器。
以后,不排除巴基斯坦用中国制造的武器,在守护中东和平。
见仁见智吧。
一定要说的话,我也只能说,这一切与中国无关,中国的政策,肯定也不会结盟;但对中国来说,中东格局这样嬗变,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这也极大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武器的信任。
更大的影响,是对以色列。
美联社就说,这项协议,向以色列发出了“一个重大信号”。在中东,以色列不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了。
很有意思的是,美国和以色列,都保持了难得的沉默,甚至拒绝回复美联社的相关置评要求。
有时,沉默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它是暴风雨前最压抑的宁静,也是格局重构时最有力的注脚。
还有,印度看在眼里。
毕竟,巴基斯坦的赢,往往被印度认为自己的输。我看到,印度方面已表态,“将研究这一发展对我们国家安全以及地区和全球稳定的影响”。
还有,伊朗也在观望。
伊朗和沙特关系虽然改善,但中间杀出个巴基斯坦,伊朗难免没有想法。我看到,伊朗和沙特外长已通了电话,就这项协议进行了交流。
历史的转折,常常始于微末,却终将汇成洪流。
当沉默成为最震耳欲聋的回答,当旧日的秩序被悄然重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地缘博弈的胜负,更是一个世界在迷茫中寻找新锚点的漫长前奏。
未来如何书写,一切尚未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在变局中看清方向、并敢于为自身命运押注的人。外在机遇稍纵即逝,实力才是永恒的依靠。
来源:牛弹琴、新京报评论:王晋、等等资料
特别提示:如阁下阅有所得即是缘分。若您不吝分享转发,便是为本站发展添薪续火,既照亮他人路途,亦点亮自身福田!感谢雅鉴。
本文初摘录于:2025-09-20,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