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聂树斌杀人冤案:https://www.livchan.cn/dangdaiyuanjiacuoan/33236.html

序言:一具枯骨与一个警察的生死契约

“我死后葬在聂树斌墓旁,碑刻‘人民警察爱人民’。”

这是郑成月临终遗言。一个县公安副局长,为陌生冤魂奔走11年,最终搭上仕途、健康与尊严。当聂树斌的死刑枪响穿透1995年的石家庄时,无人知晓,十年后一名警察将以血肉之躯堵住司法漏洞的闸门。

郑成月用一生诠释:真正的警察荣耀,不在肩章而在脊梁。

一、郑成月:从“拼命三郎”到体制逆行者

1,寒门子弟的警察路

1958年生于河北广平贫农家庭,少年因父亲蒙冤入狱饱尝世态炎凉。1978年入伍新疆军区,在边防侦察兵生涯中获“神枪手”称号。1993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成为广平县首位科班出身的刑警。

2, 刑侦铁腕的崛起

1995年刚入职即侦破枯井女尸案,锁定真凶王书金(潜逃十年)。曾独闯匪窝生擒8名持械歹徒,连夜审讯破获108起积案;从烟头、鞋印等微小物证突破悬案,事迹被拍入电视剧《燕赵刑警》。2001年升任广平县公安局主管刑侦副局长,连续十年获评“全国优秀刑侦工作者”。

3,人生转折点:枯井案与玉米地的致命交汇

2005年1月,河南荥阳警方抓获化名“王勇军”的逃犯。郑成月凭直觉认定其为王书金,DNA比对确认后突审。

王书金供述4起奸杀案,其中石家庄玉米地案细节(被害人衣物、抛钥匙动作)与聂树斌案卷矛盾——而聂早已于1995年枪决。

人民警察爱人民:用生命为聂树斌撕开黑暗的公安局长郑成月

聂树斌

二、聂树斌案:司法机器碾碎的青春

21天定罪的荒诞审判

1994年8月,石家庄女工康某玉米地遇害。警方锁定20岁工人聂树斌,刑讯逼供获得“认罪口供”。从逮捕到枪决仅248天,关键证据全缺失:

▶️ 无作案时间证明(聂当日工厂考勤表丢失)

▶️ 无生物物证比对(精斑未提取)

▶️ 前5天审讯录像“意外消失”。

枪决背后的黑幕

聂母张焕枝称,儿子临刑前痛哭“我没杀人”;家属未获通知刑期,收尸时只见骨灰。真凶王书金2005年供述后,河北政法系统仍坚称“聂案铁证如山”。

三、郑成月的11年抗争:一个人的战争

1. 孤身破壁

2005年3月:向河北省厅提交“一案两凶”报告遭冷处理,石家庄警方拒绝提供卷宗。

媒体亮剑:联合《河南商报》发表《一案两凶,谁是真凶》,首次曝光司法裂痕。编辑马云龙拒收稿费并声明“欢迎转载”,引发全国震动。

2. 系统性绞杀

职务剥夺:2009年被突然免职,官方称“符合51岁副职离岗政策”(实际档案年龄为48岁)。

经济扼杀:2016年因岳母治病借款30万未还,法院冻结其工资、查封房产;妻子被“下岗”,全家靠低保度日。

污名化运动:有人组织被他处理过的嫌犯集体诬告,省纪委两次立案调查(均查无实据)。

3. 以命相搏自费为聂家聘请律师,每周往返北京递交材料;透析期间用手机追庭审直播。2016年12月2日,最高法改判聂树斌无罪时,他蜷缩病床含泪敬礼:“值了!”。

人民警察爱人民:用生命为聂树斌撕开黑暗的公安局长郑成月

四、正义的残缺:无人担责的冤案与未愈的司法伤疤

1, 真凶伏法,冤案制造者逍遥法外

王书金2021年被执行死刑前坚称:“玉米地案是我干的!”而当年刑讯聂树斌的办案人员、审批死刑的法官无一被追责。河北政法系统仅以“道歉赔偿”草草收场。

2,对郑成月的二次谋杀:道德绑架

2018年众筹治病时,网络涌现诋毁声浪:“住高干病房”(实为志愿者安排)、“开公司牟利”(从未经营)。新京报怒斥:要求正义守护者完美无缺,是卑劣的诛心论。

五、灵魂之问:警察为谁而战?

理想标尺残酷现实

“人民警察爱人民”(郑成月遗愿)

“法律只能制裁没钱请律师的人”(聂案刑警语)

真相高于乌纱帽

49岁副局长因翻案被提前退休

程序正义守护实体正义

刑讯逼供+证据造假定冤案

人民警察爱人民:用生命为聂树斌撕开黑暗的公安局长郑成月

体制悖论:郑成月践行警察誓言,却遭系统反噬;聂案制造者违背职业伦理,反受体制庇护。

六、聂案后的司法改革:血泪换来的进步

1,疑罪从无制度化

最高法以聂案确立“五大无罪铁律”:客观证据缺失、供证矛盾、刑讯嫌疑、重要证据丢失、他人作案可能。

2,审判中心主义改革

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2007)

跨省异地复查(山东高院复查河北聂案)

巡回法庭制度(第二巡回法庭改判聂无罪)。

3,国家赔偿法升级

聂家属获赔268万元,创当时冤案赔偿纪录;但追责机制仍缺位——“赔钱不追责”成常态。

人民警察爱人民:用生命为聂树斌撕开黑暗的公安局长郑成月

七、郑成月精神:暗夜里的警徽光芒

1,平民英雄的传承仪式

聂母张焕枝在郑成月病榻前长跪:“没有你,我儿子永世蒙冤!”众筹47万医疗费的7544名捐款者中,有人汇款附言:“为抱薪者续火”。

2,体制反思的活教材

与郑成月同期推动冤案平反的浙江检察官张飚获“模范检察官”称号,而郑成月至死未获官方正名。网友悲愤:“河北欠他一座纪念碑!”

3,勇气的现代寓言

“勇敢是明知会输仍坚持到底。”(《杀死一只知更鸟》)

郑成月临终嘱托穿透时空:若警察不为民请命,警徽便沦为权力的徽章。他葬在聂树斌墓旁的遗愿,成为人民警察精神的终极拷问——墓碑上“爱人民”三字,既是丰碑,也是鞭笞。

血仍未冷:

当河北政法系统档案室尘封着聂案真卷宗时,郑成月的警号052仍在民间流传。

他的故事印证了丘吉尔那句断言:“勇气是人类美德之首,它使其他美德成为可能。”

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裂缝中,郑成月以凡躯作桥——这桥尚未抵达彼岸,但后人已看见光的方向。

来源:政见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