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辞世,已经整整一个月。
朱令案,这起千古悬案的谜底,或许会和她一起,尘封在历史长河的尘埃里,直至被人忘却。
令人唏嘘的是,善良的朱令父母,在女儿过世后,成立了一个以朱令命名的救助基金,专门帮助遭遇意外和不幸大病的学生。
对比朱令父母的纯善,不知道那些因一己之私戕害一个美好生命或包庇一个罪恶灵魂,多年来生活在暗黑角落里的人,有没有过一丝被触动,或者悔不当初?
还是以为随着朱令离世,终于可以松口气,从此行走在阳光下了?
“铊”们大概想不到,依然有一群人,将三十年前时间陋巷里的不堪往事,不停翻出来晾晒。他们怀揣信仰,执着追索答案,试图让缺席的正义归位。
而朱令案众矢之的孙维,为躲避纷扰,多年前远赴澳大利亚生活,她现况如何了?
她逃没逃过自己的良心谴责不知道,但一直没逃过互联网的追剿却是事实!
2023年底,朱令去世一周后,澳大利亚华人就联合请愿澳洲国会,要求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并将孙维驱逐出镜。在申请文件中,华人们说了这样一句话:“澳洲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随着越来越的华人加入驱逐孙维的请愿团,澳大利亚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位华裔“名人”。
1月18日,《澳大利亚人报》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深陷中国投毒案件的投资人在澳洲”的报道,还刊登了孙维一家的近照。
报道称:孙维早在2005年,就改名为“孙释颜”,并将其出生日期:1973年8月10日,改为1973年10月12日。
这一番改头换面,无非是想彻底摆脱孙令案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三十年前,风华正茂的清华才女朱令,两次身中铊毒,命悬一线。而最初警方,其实没费多少时间,就锁定了嫌疑人:朱令曾经的好友孙维,并把她做为唯一的嫌疑人进行讯问。
然而,最终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此案以证据缺失匆匆结案。
2005年,朱令事件在网络上重新翻热,不少网友在网络围剿孙维。孙维不堪其扰,在天涯论坛两次发表声明,否认自己曾经投毒。并于2006年润到了美国。
而朱令的情况则让人唏嘘,她的智商只相当于六七岁孩童,全身瘫痪,常年要坐轮椅,眼睛几乎失明,原本苗条的身材也变得臃肿。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明明知道凶手是谁,却苦于没有证据,也没有力量让她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被学子们视为圣殿的清华校园,凶手两次伸出恶魔之爪。一个花季少女自此凋谢,只留残败的身躯,对抗着这个世界的不公。直到离世,都没等来属于自己的正义!
而孙维呢,真的就能彻底摆脱过去了吗?显然不会。
她在美国待了不到两三年,就因朱令案舆论波及,遭到了当地华人的强烈抵制,最终被驱逐出美国,辗转来到了澳洲。
在澳洲的这些年,随着朱令案的沉寂,孙维也的确过了几年好日子。
2015年,孙维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北海岸的Booral购得一个大型农场,与夫君谢飞宇定居在尼尔森湾。
孙维夫妻极具商业头脑,他们陆续以211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奎克斯山的三处房产,均于2021年出售,共获利147万美元。
此后,夫妻俩尝到了房地产投资的甜头,他们购买、翻新和出售房屋,建立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庞大房产组合,并将其中一处豪华海滨度假屋作为民宿出租,赚得盆满钵满。
在介绍自己民宿时,他们曾用一段看起来颇具意境的文字描述:我们喜欢在斯蒂芬斯港地区的海滩游泳、划皮艇和休闲游玩,也享受骑自行车去鱼市场购买新鲜牡蛎,同时,在码头上欣赏鹈鹕。
看起来孙维的生活又诗意又远方。而且,尽管孙维“毒”名在外,她和老公谢飞宇的感情却很好。根据媒体报道,谢飞宇是孙维中学同学,婚后二人育有二子,老公也一直对她爱护有加。
有一张生活照可以看出,在老公的身边,她笑得开心放松、肆无忌惮。
但,她真像她描述的那么惬意吗?恐怕未必,《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背负着历史谜底的人,内心世界一定是忐忑而匮乏的。
孙维本来家族地位显赫,祖父、伯父均为省部级高官。这样的天之骄女,原本应该在国内享受父辈的荫蔽,呼风唤雨,非富即贵。却因一念之差,虽侥幸逃过法律制裁,却被迫离乡去国。即使在异国,也很难挺胸抬头走在阳光下。
而孙维的家族,也因为她而没落。她和哥哥接受节目专访时说,朱令案后的几年,她一家人也陷入舆论漩涡。有人公布了他们家的地址,常有人上门贴大字报。
孙维的父兄本来都是体制内官员,但因孙维一事,仕途受到很大影响。
孙维的母亲,已故去四年。据说临终母女俩也未见上一面,四年里,她也从不敢回国扫墓。
如今,随着朱令案舆论再起,当地网友爆料孙维不堪舆论重压,已经将其办公居住一体的豪宅挂牌出售。
然而,恐怕这次不是继续跑路就能解决的问题了。此次华人请愿,还“顺便”向移民局举报了孙维的“欺诈行为”:原因是当年孙维为了尽快入籍澳洲,与前夫谢飞宇假离婚之后,与当地一个犹太牙医假结婚。但事实上孙维与谢飞宇一直生活在一起,二人还共同生育了两个孩子。
除此之外,孙维与谢飞宇在澳洲经营的公司,还有逃避澳洲税收的嫌疑。如果此项罪名落实,恐怕孙维难逃牢狱之灾
就在本次《澳大利亚人》的报道中,还爆出了孙维本人的近照,属实令人意外。
只见她身材严重发福、打扮邋遢、面部浮肿,浑身透露着疲惫,总是给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正所谓相由心生,这不是一个刚刚50岁的贵妇应该有的样子。
想必这么多年,每每看到朱令残酷的现状,孙维都难以忘怀三十年前,那些掩藏在青春昂扬的日子里的罪恶吧!她又怎么能安然入梦呢?
夫妻是命运共同体,如今孙维的老公谢飞宇也很苦恼。他在采访中透露:孙维的个人信息已全部泄露,包括手机号、电子邮件、财产情况等,那些与孙维有过商业合作的伙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骚扰,纷纷被警告不要跟孙维合作。
谢飞宇同时无奈表示:这对我们来说是件不幸的事,但我们不准备发表任何评论。
但对于妻子孙维,谢飞宇仍然一如既往的爱护:孙维现在非常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我想保护她。如果朱令家人有疑问,你们可以公布他们的说法。
网友们对于真相的执着,让孙维恐惧而担忧。她也一定想不到,逃过了刑侦审查,逃过了法律制裁,逃避了熟悉的环境和良心的谴责……却最终逃不过舆论的围追堵截。
孙维的四处逃窜,就是盖棺的一根钉子。
朱令,注定会成为一个让她觉得畏惧又有些厌烦的名字,她迫切需要远离,开始新的生活。
只是孙维到底还是轻敌了,她轻视了正义感在人们心中的份量,也轻视了舆论的力量,更轻视了天道的力量。
天道有轮回,做了亏心事,哪里就能轻易岁月静好?如今这一家人的惶惶不可终日,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惩罚了吧!
朱令案,为何能和轰动一时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并称中国建国以来的十大悬案?
因为不公,因为波谲云诡的内幕,因为正义至今仍在路上......
而我们明明知道,不是所有的追问都能得到结果,不是所有的作恶之人都能被绳之以法,却为什么依然耗尽最后的孤勇和血性,苦苦追问真相?
因为,虽然我们已经过了闯荡江湖和不信邪的年纪,带着我们的无奈,渐渐地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场。
但朱令的泣血三十年,折射着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虽伤痕累累,去从未被毁灭和打败!
追问真相,追求正义,是我们这代人最后的一点倔强!
来源:燕梳楼,作者:燕无双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很多我们从小就听的故事,后来发现并不是那样。有些故事经过教科书的“筛选”变成了简单粗暴的“只要什么什么,就能什么什么”,或者只是为了解释它所在的章节,而忽视了故事...
-
说到大学校长,我们往往肃然起敬,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往虚了说,他们是知识分子的典范,往实在了说,他们可是扎扎实实的国家干部,以清华、北大校长为例,他们都享受国家副...
- 近些年来,研究中国史的专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把中国史纳入全球史的框架内观察,这样一来,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即突现了出来,例如:它古老及无与伦比的连续性,它广阔的疆城与庞...
-
或许,你在古装影视剧中,常常看见这样一个场景。在闹市的街区,小孩、青年、老人,他们三五成群,围在一张桌子前,为几只打斗的小虫子呐喊...
-
伴随着战争力度的加大,可萨犹大故技重施,玩起了各种倒闭赖账的游戏。5月28日,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扬斯敦市的一栋建筑因天然气泄漏发生爆炸,造成7人受伤、2人失踪。凑巧的是,...
-
1983年严打事件:朱德之孙朱国华、官二代陈小蒙犯了何罪被枪毙?
那是被后世广泛讨论、猜测甚至渲染的一场司法风暴。其影响持续至今,但诸多案件详情仍未解密。 1983年由高层发动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简称:严打。 ... - 军队一律不得经商军队经商之事遭到了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的极力反对。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会上,他力陈军队经商之弊:军队和政府经商,势必导致官倒,官倒必然导致...
-
转自凤凰网最华人号作者:余叶子近日,4名中国公民在美国突然遇害的消息,震动了海外华人圈。嫌犯是谁?为何行凶?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后,网友评价格外戳心:老乡见老乡,背后...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变化,诸多事物都在与时俱进,其名字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外出时都得随身带钱,用...
-
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剧照01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远在草原的军臣单于觉着生活比较单调无聊,想换几个女人解解闷。再加上自己家里吃的用的也不多了,便派人以和亲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