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开始,“大跃进”的狂潮席卷了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煤炭企业在“以钢为纲,以煤保钢”口号的带领下,盲目追求高指标,产量节节上升。
可在这种狂热的浪潮下,相应的安全措施却没有跟上,这就为后来频发的矿难事故埋下了祸根。
发生于1960年的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爆炸事件,就是其中最惨痛的教训。
“5.9”事件的发生
大同老白洞煤矿是一座大型的机械化矿井,原设计能力为90万吨。
1957年,老白洞采煤仅有50万吨;1959年,在“大干快上”思想的指导下,产量一下子猛涨到了120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的33%。
到了1960年,大同老白洞煤矿的产量增加到了152万吨。
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煤矿的设计能力。可是当时煤矿管理人员仍然一意孤行,盲目蛮干,丝毫不尊重科学,更加缺乏严格的管理。
就在煤矿上下为“节节攀升”的产量欢呼雀跃之时,大量积聚的煤尘正在矿道内集合动荡,死亡的阴影正在慢慢逼近。
悲剧发生在1960年5月9日下午1点45分。
老白洞煤矿采用的是3班倒的工作方式,当时已经到了早班工人和中班工人交接的时间。但早班工人还呆在井下没出来,中班工人直接就坐着电梯下到了井下。
就在他们下井后没多久,煤矿14号井底的车场发生了剧烈爆炸。
14号井底既是指挥中枢,也是矿井咽喉,所以爆炸几乎波及了整个矿井。一时间火焰、浓烟、毒气顺着风流飞速冲向各个矿道和工作面。
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呆了,不约而同向井口跑去。
更可怕的是,由于爆炸带来的巨大震动,矿道中用于支撑的木架结构和钢质结构开始迅速倒塌,供电系统瘫痪,井上井下电源全部中断。
就这样,900多名早班工人和中班工人都被困在井下,生死未卜。
据先跑出来的幸存者回忆:“当时从井口喷出的火焰高达30多米,到了夜间从几十里外都能看到,上千家属围在井口等待着亲人们逃出来,他们的哭喊声回荡在百里群山......”
老工人李福被埋在井下五个昼夜。据他被救出来后说,当时活着的人没吃的,就冒险吃机器黄油,后来饿急了,连帽子里衬的报纸也吃了。有些人意识到可能求生无望,就用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装在身上,盼望将来有人找到尸骨,送回家里去。
不惜一切抢救工人
爆炸事故发生后,大同矿务局立即赶到现场,成立抢险指挥部,并火速从全国调集了37支救护队和解放军一个卫生兵团参加救援。
10号上午,指挥部做出反风决定,并将井下人员分为若干队,准备由矿职工带领进入救援。
救援士兵们感到爆炸现场的时候,看到不断从井口喷出的浓烟,可他们没有半点胆怯。
尽管战士们都带着防毒面具,但是井下灼人的火焰和窒息的烟雾还是令人异常难受。一个叫黄喜的解放军战士,在5月12日的抢救中,每次往返300多米,背出了3具遇难者尸体,最终因为过于疲惫在井下晕倒了。
“为了阶级兄弟,甘愿献出自己的青春!”这是战士们当时提出的口号。
由于灾情严重,白洞矿难直接震惊了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工人。
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3次打来电报询问,并指示:“要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办法抢救遇险同志,你们要什么,中央就给什么。”
截止5月17日,共出动了62架飞机、十几个火车专列、214辆汽车,向大同运送救援物资。
在7天7夜不眠不休的紧张工作后,救援行动全部结束。
但令人心痛的是,井下的912名职工中,只有228人脱险,剩下684人全部遇难,遇难者大多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其中包括3名矿长,16名科段级干部,16名一般干部。
老白洞煤爆炸事故,也成为了建国后损失最大、遇难人士最多的矿难事故。
5月20日,大同矿务局制定下发了《死难家属的抚恤和安置办法》,所有在本次矿难事故中遇难的工人,父母、子女、配偶一律发放每人每月12.5元的生活费(农村的是8.3元)。此外,在矿上居住的家属免房费,孩子上学免学杂费。
当时是国民经济遭受巨大冲击的时期,这个补偿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不过对于生者如何补偿,都挽救不了那些永远留在矿井里的生命。
工亡子弟吴长寿永远不能忘记父亲惨死的那一幕。
那一年他只有8岁,父亲死后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孩子。葬礼那天,8岁的吴长寿抱着两个月大的弟弟,母亲抱着2岁的妹妹,6岁的大弟弟跟着爷爷奶奶,全家老小一起去送别亲人。
而他们一家,仅仅是当时数百个破碎家庭其中之一而已。
警钟长鸣
为了能够彻底弄清楚老白洞煤矿爆炸的原因,相关部门开启了漫长的调查。如此严重的事故,显然不是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老白洞煤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事后调查发现,井下作业无论是打眼、装载,还是翻煤都没有洒水灭尘设施,造成煤尘浓度过大。
煤尘是可燃性物质,当空气中的煤尘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不管是碰到明火,还是温度到达了点燃煤尘的界值,都会直接引发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除了会导致火灾或者是巷道坍塌以外,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直接导致人员死亡。
曾经参加事故抢险的工程师刘大煌后来回忆说:“5.9事故像一声惊雷,震醒了人们的头脑。在此之前,煤尘会爆炸仅仅停留在本本上,偶尔也说在口头上,但人们从未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各个井口的防尘设施几乎等于零,电气设备防爆形同虚设。事故就是在这样荒唐的环境中上演的。”
矿上领导忙于“放卫星、夺高产”,疏于安全管理和教育。
就比如爆炸发生时,已经到了早班和中班交接的时间,早班人员因为没有完成工作,中班人员就直接下去了,井下人员增多,肯定会引发混乱。如果这时候有人操作失误,或者是不小心弄出了明火,都会直接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此外,由于缺乏教育,多数职工没有预防和躲避灾害的基本知识,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反风措施,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扩散,最终导致全井受灾。
1971年,老白洞煤矿在事故发生11周年后又恢复了生产。
当人们怀着复杂的心理重新走下井洞时,发现了一部分当时没有转移出来的尸体。这些尸体已经化为白骨,有些风化成为了一撮灰。
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大同老白洞煤矿的悲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被公众所知晓。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尘封了30年后,大同老白洞矿难的绝密档案才首次向国内外公开。
一个名叫何干清的作家在看到档案后,心情极为震痛。他对当年与矿难有关的人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采访,并于1998年完成了纪实作品《问苍茫大地》。
《问苍茫大地》问世后,人们才全面了解到了发生在1960年的那场惨案。
岁月如梭,大同老白洞矿难距今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如今的白洞矿旧址处,坐落为纪念殉难矿工而建的“五九”事故纪念。
直到今天,这次爆炸仍被认为是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之一,也是中国煤炭开采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来源:百晓生谈历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在古老的中国神话中,有一个名字流传千古——蚩尤。他不仅是九黎部落的传奇领袖,更是一位伟大的战神。但蚩尤的身份和他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谜团:他究竟是何方...
-
美国3400亿巨头WeWork申请破产,犹太裔创始人是如何起高楼、楼塌了?
市值曾达470亿美元的办公室共享公司WeWork,于11月6日向美国新泽西联邦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这间昔日万众瞩目的“独角兽”公司上市仅一年多,到6日停牌前,市值竟已蒸发逾9... -
商鞅强秦为何反成过街老鼠?看了《商君书》才发现:这坏人死晚了
都知道秦是我国最早一个一统大王朝,然而这个王朝的创造者不是一个人,它是经过了几代秦王的不断努力,才有了后来的强大和规模的。而且我们也会发现,每一代强盛的秦王,必有... -
孟珙是南宋著名将领,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人,祖籍绛州。孟珙出生在武将世家,北宋被金国所灭之后,孟家祖上从山西绛州投奔岳飞的...
- 编者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跻身于新民主革命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陈独秀作为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不管其所奉行的路线政策是自觉...
-
2024年9月9日,是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8周年纪念日。北京“心悟”问我准备写点什么,我这几天也一直在琢磨,该写点什么呢?我突然想到一生中多次参观韶山的经历,发...
-
无声的死亡事情不太妙。6月2日,黄中原的妻子在凌晨惊醒,发现另一个房间正在直播的丈夫躺在地上,身体已经发凉,地上满是烟头和瓜子皮,墙角堆着啤酒瓶。1个小时前,黄中原还...
-
鲁迅与胡适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特别是白话文运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当后人谈及他二人的关系时,总会用一句“分道扬镳”来形容。既然是“分道扬镳”,在这场友谊关系...
-
老牛犁地时突然发疯, 原是腿上扎了青铜剑, 吉林历史之谜由此解开
1986年6月的一天,吉林蛟河县新农村的一位农民老王正拉着牛在村头犁地,他们一人一牛,配合得非常默契,没一会儿就完成了大半工作。牛走着走着,突然踩空了一脚,右后腿竟然陷... - 现在大家对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