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锡的朋友,跟我聊天,“抱怨”道——公司业绩不好,会倒不少,耽误辰光不说,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真搞不懂,开这种会干吗?搞得跟真的一样……
这样的会,我们都亲历过不少,形式多样,本质类同——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带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束。会后总结——原来,问题是需要问题来解决的,既然如此,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实话说,只有我们会开——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而且,自古就是这样开的。
全世界都开会,外国人开会,我们中国人也开会。我们跟外国人在近代碰上了,才发现两边开会的方式——根本不一样。
原始初民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开会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形式都差不多,与会者七嘴八舌,长老一锤定音。如果长老的意见,反对声太多太大,也可以重议。人类学家称之为——氏族民主。这种民主最精致的形式,就是古希腊、罗马的共和国。
当然,那时候,这种民主式的开会,还没有投票表决等样式,你看,古希腊、罗马的共和国公民大会,号称直接民主,大家都是用敲打兵器的方式,来表示赞同或者反对。而,这样的敲打方式,在东方草原上,也有过。
进入中世纪以后,东方和西方的会,依旧开,但——民主没有了。开会,要么是各国寡头分赃,要么是一国的权威“征求”意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西方的会,没有东方的会多。
你看,我们的帝制王朝,虽说皇帝一人说了算,但,会,还是要经常开的。比如,汉朝开会,有御前会议,宰辅会议,百官会议,各种大朝会、小朝会,皇上天不亮就要爬起来上朝,就是——开会。
早朝这样的会,基本上就是大臣们发表意见,以供当家人参考,这个当家人可能是皇帝,也可能是形式上的皇帝(实则是太后、外戚、权臣,甚至是缺重要器官的太监)。
开会时,讨论是没有的,但,可能有争论,往往是很意气用事的争执,争到主持会议的皇上也不知“他们为什么争”,双方依然悻悻。当然,跟皇帝争论的“一根筋”,也是有的,“臣期期以为不可”硬抗的诤臣,历史上也有。
但,多数情况下,争论都是在会后私下了结的。该摆平,按理都在会后、私下里摆平。私下里的交涉,无非在酒桌上,青楼里。那些地方,才真的是大人物开会议事的场所。
能在会上讲的话,基本上都是“利于团结”的。所以,会议就是一个流程,决定朝中大小事怎么办的流程。该怎么办,其实私下里都安排好了。尽管如此,会上的议论依然要一本正经。表态说官话时,必须严格按照官员的地位、身份,按照等级秩序排序,谁先说,谁后说,绝对不能越级抢话。如果,哪个二百五胆敢这样,即使殿中御史没有当场揪出,以后也没有好果子吃——绝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官,是民的榜样。所以,官这样开会,民间宗族议事,也就这样比画着来——盛行私下会议,开会走形式,过流程。一有大事,几个巨头把事情都商量好了,开会的时候,摆出来,其他势单力薄的即使有意见,也成不了气候,只能忍气吞声。
这样的会,我们开了上千年。
后来,洋人来了。
作为不速之客的洋人,不光打打杀杀、倒卖鸦片、强做贸易,还要跟我们交涉沟通,一起开会。这就让我们感到无限的麻烦,也让洋鬼子感到莫名惊诧。你看,少见多怪的英国公使——威妥玛,就在他的使华日记里,记录过——他和中国的总理衙门诸大人的开会过程。
中国总理衙门的规矩,与欧洲各国的外交部,迥然不同。只要各国使臣到总理衙门,“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一若以饮食为交涉之要务也者。”意思是,接待时必然备有水果、酒菜,总理衙门的官员,按照职位和身份,严格地依次排位陪坐。威妥玛很吃惊——难道总理衙门的第一要务,就是吃吃喝喝?
这些官员都有各自具体事务的分工,而且各有权责,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仍然不敢各抒己见。威妥玛发现,每次外国使臣发表意见后,那些官员都是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如果官大的发表意见,大伙儿立即轰然响应,表示赞同,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半点不同意见;如果大官不发表意见,在场的绝对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有一次,威妥玛到了总理衙门,又遇到了这种尴尬的会。他实在受不了了,就率先说了一句——今日天气甚好。本来这就是一句化解尴尬、极其普通的寒暄,根本涉及不到什么外交事宜,没想到,还是没人接他的话。
这时,以军机大臣身份兼任总理衙门的——沈桂芬,觉得这样有损国体,显得失礼,便第一个接过话头——今日天气果好。话音刚落,其他人立马接话——今日天气果好(好像更尴尬了)。
“不懂事”的威妥玛,哑然失笑,回去后在日记里写道——不啻如犬之吠影吠声云。意思是,这和狗看见影子、听见声音就叫,没什么两样。
你看,我们最早跟洋人开会,或者说会谈,是把私下和公开的两种流程混在一起了,合起来跟洋人扯皮。私下交涉用的水果、酒菜上来了,吃吃喝喝,联络感情;正经开会时,又按等级安排座次,而且,地位高的先说,如果他不说,大伙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说;他说完了,大家附和。真是——非礼勿言,言必唯上。让洋鬼子笑话又怎样,反正自家绝对不会犯错误。
那时的总理衙门,相当于外交部。这样的外交部,一看就办不了什么外交。耐性好的英国人,还能保持礼貌,急性子的法国人,可没有英国人那般绅士,他们动不动就脸红脖子粗,大闹公堂。当然,再闹也无济于事。
所以,很多情况下,清政府的外交,都是在直隶总督兼的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的南洋大臣那里交涉。反正,有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肯担责任的人,上面又有太后的默许,总理衙门乐得清闲,凡事追认就是了。这就是——为什么李鸿章以地方大员的身份,几十年主导清朝外交事务的技术原因。
再后来,梁启超、康有为闹变法,学西方政治。但是,发现开会讨论、发言决议等等,大家都不会。于是,定规矩,一点一点地教,可惜,还没来得及教会,西太后就发动了政变,大家死的死,逃的逃……
没办法,孙中山接着教,为此,他还写了一本书——《民权初步》。
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会像西方人那样开会了吗?
没有,我们一直很“虔诚”,一直在“复古”。
写在最后:
开会,到底是为了“开”,还是为了“会”?
来源:82年的老周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6月13日,南方周末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根本就没有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黄河清和他眼中的“西方伪史论”》。说实话,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惊讶,不禁皱了皱眉,——...
-
李勣(徐懋功)的“皇家家事论”影响深远, 后世被范祖禹、王夫之等大加批判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勣,在唐代的统一战争及之后对边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开国元老。历史上的李勣是一个武将,而... - 1978年1月,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经发表,便不胫而走,引起轰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而此时的徐迟,正在云南西双版纳采访植物学家蔡希陶,对此一无...
- 转自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01 前两天,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两只大熊猫之一的“团团”因病去世。 消息传出,两岸民间普遍都感到不舍和伤感。 从2008年入台以来,“...
-
美国为什么不降息?理解了美联储,也就理解了大半个世界经济(投资必读)
可以说,不理解美联储,就没办法理解世界经济,更别提投资了。在中国,关于美联储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美联储是私有机构。我估计最初提出这种说法的目的应该是想说明,... - 1946年3月17日,戴笠结束了神秘的一生,但是他也给世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关于戴笠之死,扑朔迷离,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被称为“中国的希姆莱”的戴笠,杀人无数,极...
- 胡锡进:被打的草根网红夫妇要离开郑州回老家,让人伤感胡锡进2023-11-24 14:08:38发布于北京资深媒体人+关注视频信息1.29.6亮亮丽君夫妇在郑州讨生活,买房后向开放商索要所...
-
云南有一个叫刘军的小伙,从16岁开始因盗窃、抢劫入狱。最短刑期半年,最长刑期6年。先后入狱6次,共坐了13年的牢。更离谱的是,每次他被抓的时候都非常高兴:“在我心里...
-
转自大河报所谓“放鸽子”,实际上是指爽约,关于其由来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旧上海的彩票,俗称白鸽票,一般都有去无回,所以把这种情况叫放鸽子;第二种是养鸽人的惨痛经...
-
据环球时报12月20号报道,当地时间18日,也门胡塞武装再度在红海水域袭击两艘轮船。几个小时后,美国国防长奥斯汀宣布将组建一支多国海军部队,以保护在红海航行的商船。【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