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繁体

近日有报道:《最新消息!榆林到西安仅需2小时》。

这条消息还真是惊到我了!

2023年6月底,我从西安回了一趟榆林。唉,这回是伤感之旅,参加我二爸的葬礼……

伤感之余,交通工具的变化倒是再次勾起我的思绪。

从1981年我上初一的暑假算起,40多年来,我回过榆林多次,从最初的硬座汽车到后来的卧铺汽车,再到普通火车;从中途休息一晚到后来直达。当然了,榆林早已通达飞机,只是我没坐过;高速公路早已开通,许多人选择自驾,而我也没有相似经历。

所以说,此次坐的动车就是我往返西安—榆林最快的交通工具了,因为6月30日早上的动车4个多小时就抵达了西安火车站。

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 图源 西铁资讯

也许正因为这些,所以一直以来,对于1959年父亲16岁时如何从榆林横山到杨凌武功水利学校上学,一方面疑惑,一方面也充满好奇。

为此,近年来,我断断续续与父亲聊过几次。也悄无声息有意识地通过手机“记事本”记录下来,想着有朝一日写一篇文章,让父亲的回忆成为我的记忆。

父亲1943年生,1959年初中毕业,被当时的武功水利学校(当年的初中专)录取。谈及当年的初中毕业考试,父亲显然有点轻描淡写,让我还是有些惊诧的。后来想想,可能与他早年的经历和内向性格有关系吧。

父亲:初中毕业生嘛,年龄小,自己学的也不是最好,对于考上考不上没啥特别感觉。

我在西安本地上大学,开学报到时,由于扛了一个木箱以代替现在普遍使用的皮箱,所以是父亲送我去的学校。我自然而然地问起父亲当时的情况。

父亲:夏天陕北天亮的早,早早地就出发了,有啥送的,没有人送,自己去的车站。

当我问当时穿的带的东西时,父亲依然平静应对。

父亲:脚上穿的是布鞋,身上穿的夏天的衣服。铺盖卷自带,再带上录取通知书、户口簿等。想着中间回不了家,还带了几件秋冬的衣服。不记得带了多少钱,主要是你爷给的路费吧。

当我问到当时的交通工具时,父亲的情绪显然有了些许变化。

父亲:当时的县汽车站,运营的客车都是卡车,唉,总共也没有几辆。

当我问在车上怎么坐时,父亲的音调突然高了一点。

父亲:哪里有什么坐的,在卡车箱中坐自己的行李,几十个人互相挤着。

当此之时,我一下子想起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镜头。

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人在囧途》剧照

关于当时的客运工具是否为卡车,我专门查过《陕西省志公路志》,证明应该就如父亲所说。

当我问父亲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时,没想到父亲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父亲:当时清涧县要饭的很多,跑上车要饭,(乘客)根本没办法在食堂吃饭,因为食堂里面要饭的人比坐着吃饭的人都多。那时的物价其实很便宜,在清涧县和子长县汽车站的路边,5分钱就可以买一个熟鸡蛋。

我第一次回陕北老家,是父亲带着回的。第一晚住延安甘泉,第二天下午到达榆林,所以我问父亲他当年的情况。经过60多年,父亲对于一些细节已经记得不是太清楚了。

父亲:先从横山坐车到鱼河(镇),再倒车。第一晚到延安,记得是住在延安供电局招待所;第二晚住铜川,记不清住在哪了;第三天早上坐火车去的杨凌。

这倒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一直以为中途只需要住一个晚上。后来想想也能理解,依当时的交通工具和路况,应该就是这样。因为1981年回陕北时,我只记得清涧地段有一座隧道。当我问票价时,父亲显然已经记不清楚,但是对于从铜川去杨凌的票价,他说得很确定。

父亲:一块五,就是一块五,学生票半价。

为了印证父亲说的一些情况是否属实。我想到了《横山县志》。

《横山县志》: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赠给横山县人民政府美制“威力斯”牌小吉普汽车一辆。这是横山县有史以来拥有第一辆汽车。

《横山县志》:汽车站创办于1956年,时驻党岔区阴湾,后迁至横山。

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追凶者也》剧照

我也查了其他交通运输方面的资料:汽车客运1958年每人每公里0.026元。

榆林至铜川不到500公里,票价应该是12元左右。看来当时的票价已经很贵了,因为父亲1963年参加工作后拿了15年的38元5角。我1981年与父亲从西安坐汽车回榆林,西安至榆林票价为17元,我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如此,我也能理解父亲为什么在工作15年后才第一次回老家,而且是在得知爷爷已经患了食道癌的情况下。第二年,爷爷去世,父亲本应该回去奔丧,但却没有。我在想,这些应该都与当时收入不高而交通票价高有一定关系吧。

过往的经历,使父亲对司机印象很深。

父亲:上了三年学,只有1961年暑假回过一次横山,为了省钱,坐同学姐夫的卡车,先到延安,再倒车回横山。

父亲还专门补上一句。

父亲:那时候,汽车司机在陕北最吃香,×××家的两个女婿都是司机。

其实,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在哪里不是呢?而如今,汽车早已成为许多人的代步工具。

于是不由得感叹,时间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真的改变了世界,甚至打破了人的认知和想象!

来源:贞观、作者 | 长安 | 陕西人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国文艺圈”道德演化简史

    “中国文艺圈”道德演化简史

    “李云迪该遭受怎样的处罚的看法,最终,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明星违法被拘,这是法律。但“终生惩罚”依据的是道德。这不是黑白分明的区域,而是自由的灰色边界。讨论...
  • 知青回城的真正原因,很多知青是不知道的!

    知青回城的真正原因,很多知青是不知道的!

    1968年12月,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其时,上山下乡“一片...
  • 孙坚:作战指挥能力极为出众但行事莽撞

    前话:严格的说,孙坚不能算是三国人物(当然,把他作为三国人物也是很有理由的),不过由于他被其子孙权尊为始祖武烈皇帝,所以,吴国的历...
  • 百年相声传承家谱

    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最早的记载见诸于清道光年间,当时有一位名气很高的相声艺人名叫马三禄,他对相声的研究和表演使得这种艺术广为人知而且大受欢迎,渐渐有人向他拜师学...
  • 1955年,潘汉年在北京饭店被秘密逮捕,陈毅怒斥:糊涂,不可原谅

    1955年,公安部忽然派人秘密包围了北京饭店。当天有不少客人在,这个突发事件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难道北京饭店进了什么通缉犯?不久,公安部的同志从北京饭店带走了一个男子...
  • 关于中国历史的若干问题

    近些年来,研究中国史的专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把中国史纳入全球史的框架内观察,这样一来,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即突现了出来,例如:它古老及无与伦比的连续性,它广阔的疆城与庞...
  • 墨家西迁造就西方文明考证

    墨家西迁造就西方文明考证

    墨家西迁造就西方文明考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大潮中,墨家作为一股独特的学术力量,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学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战国末年,学术界涌现出众多流...
  • 何新2010年旧文:哪有什么货币战争?中美已形成奇特金融共生关系

    何新:哪有什么货币战争?中美已形成奇特金融共生关系笔者问何先生:您预测今后几年经济前景会如何?何先生叹一口气说:我的看法其实早都说过。不必有幻想,也没有任何悬念:...
  • 网友清风渡明月描述贪官是如何被“围猎”的

    来源:知乎作者清风度明月我当过几年鹅城县长,说说我的真实感受吧你以为的贪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板说,局长你得帮我把这事儿办了,局长说好的,但是办这事儿,你得多少...
  • 原来成语不全是四个字,这些三字成语,你认识几个?

    原来成语不全是四个字,这些三字成语,你认识几个?

    成语言简意丰,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修辞效果。要准确使用成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以下是从3万多条成语中整理出的三...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