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曹操)建兹武功,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五人为曹营举足轻重之名将,且看五人于《三国演义》中的武力、战绩排名。
五、于禁
于禁字文则,山东泰安宁阳人。正史记载是持军严整,最号毅重。演义中称其弓马娴熟,武艺出众。曾与张飞大战几个回合,与乐进双战吕布,二人不敌。与马超大战八、九回合,虽败亦能全身而退。其武力水平,在五子良将中排名第五,与东吴蒋钦、陈武、蜀汉马岱、王平不相上下。其结局于正史、演义雷同,皆羞愤发病而逝。
四、乐进
乐进字文谦,河南清丰人。正史记载,容貌短小,而勇悍迅猛,每战先登,以骁果显名,官渡之战,斩杀袁绍麾下大将淳于琼。在《三国演义》中,乐进与臧霸交锋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与于禁双战吕布抵挡不住,大战凌统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休暗箭射落凌统于马下,乐进挺枪来制,却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自此销声匿迹,生死未有交代。武力战绩排名第四。
三、张辽
张辽字文远,山西朔州人。正史记载,阵斩蹋顿、大破孙权,其功名威名为五子之冠。演义之中,张辽武艺高强,曾经大战、夏候惇四、五十回合、大战张郃五十回合,大战凌统七、八十回合,都不分胜负,足以挤身一流高手之列。但是,于延津与徐晃二人追击文丑,竞为文丑射落马下;从曹丕征伐吴国,又被吴将丁奉一箭射中所以武力排名第三。
二、张郃
张郃字儁乂,河北任丘人。正史记载,用兵巧变,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意,江凌败刘阿、街亭破马稷,威震吴、蜀,为敌所惮。官至征西车骑将军,职位为五子良将之首。演义之中,张郃大战张辽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然而三十回合败于赵云,二十回回合败于马超。而后武艺好像突飞猛进,至巴西之战,竞与张飞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至于后期,一班宿将凋零,张郃纵横疆场,所向无敌,成为当世第一勇将。武力排名第二,毫无疑问。
一、徐晃
徐晃字公明,山西洪洞人。正史记载,持军严整,有周亚夫之风。襄樊之战,长驱直入,击败关羽,解樊城之围。演义之中,曾经大战许褚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铜雀台比试箭术第一,奠定其武力地位。虽二十回合败在颜良刀下,其后于樊城大战关羽八十回合,虽说当时关羽左臂创伤未愈。所以五子良将论武力,徐晃第一,当仁不让。
以上五子良将,按正史,张辽功名最为显赫,张郃官职,封邑最高。若按演义,论武力,徐晃第一,不容置疑;张郃第二,实至名归;张辽第三,当仁不让;乐进第四,名副其实;于禁第五,差强人意。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如果用红与黑两种基调来描绘晚清时期最为显赫的红顶官商盛宣怀,红与黑的占比究竟该如何分配?这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复杂议题。我倾向于以五五分账,一半红,象征着...
-
360°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詹姆斯·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莱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该信函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一片欢腾。2...
- 杜宣,191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31年,他考入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翌年,年仅十八岁的杜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同年东渡日本,进入东京...
-
深夜,一些直播间变成“悲惨世界”…软色情问题又现,“大胃王”吃播又回来了
“我身患绝症不知道还能挺多久,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我那年幼的孩子……这可能是我最后一场直播了,把福利都送给家人们。”一位女主播在镜头前哭得声泪俱下。“家里人对我也不理... -
75年春节,蒋介石带病给毛主席发电报,电报中提到自己的最后心愿
1975年春节,蒋介石秘密发来电报,同毛主席诉说了自己“最后的心愿”。毛主席得知后非但不介意,反而很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呢?01 毛主席论蒋介石1949年蒋介石带兵撤到台湾后... - 目录第一部分 林彪集团形成第二部分 巩固集团利益第三部分 关于天才的论述第四部分 第三次庐山会议第五部分 批陈整风第六部分 毛主席南巡第七部分 回顾第八部分 结论...
-
一个16岁的少女被摆成一个虔诚礼佛的姿势,然后被死死的禁锢住,随后喇嘛以熟练的手法切开其头皮,然后将水银从头盖骨上的缝隙中慢慢灌入进去,水银会顺着人皮和血肉之间的缝...
- 转自广州日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故乡在青海省的一个小村庄祁家川。700多年来,众多民族在这一带往来迁徙,使这里渐渐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
-
王明回忆:关于顾顺章和向忠发的叛变作者:王明回忆,孟庆树(王明妻子)整理本文来源:原载《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转自新三届原题为关于顾顺章...
-
深秋时节,正是丰收的季节。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保障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因此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发展农业,男耕女织、渴盼丰收是古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