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上海博物馆在跑马总会的原址上建成。既然成立了博物馆,那么就需要收集大量的馆藏。为此上海市政府把收藏于上海市内的珍品都交给了博物馆。此外又向民间征集了不少。就这样,在1952年的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才得以圆满开馆。
不过由于时间仓促,博物馆起初只是把一些青铜器以及一些具有欣赏价值的文物对外展览。而一些没有整理的字画等文物就被搁置在库房之中。
尽管博物馆每年都会对这些库房中的文物进行清点和分类,但奈何数量太多,许多珍贵文物依旧被扔在其中而不得展示。
时间一晃就到了1972年。有一天博物馆文物组的成员进行了例行清点,并清扫库房。由于成员的疏忽,一张书法字帖被夹在了两本清点册之间而被带出了库房。
之后工作人员在查阅清点册的时候,这张书法字帖就掉在了地上,被清洁人员当做垃圾扔进了废纸堆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张被当作垃圾扔掉的字帖,就是之后大名鼎鼎的《上虞帖》。
或许是《上虞帖》“命不该绝”,一位保安在倒垃圾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张字帖,他拿不准这字帖是被故意丢掉,还是失误所致。为了保险起见,这位保安还是将其捡回,并交到了一位姓刘的工作人员手中。
是赝品,还是真迹?
起初刘师傅以为这是同事用来研究的复印件,但经过反复地查验后他发现,字帖采用绢纸书写,且表面发黄,看上去颇有写年头。
而让他更为惊讶的是,在这张字帖上,他发现了“修龄”这个名字。爱好书法的朋友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修龄”正是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弟弟的字。
此外字帖上还有王羲之妻弟以及晋太傅谢安的名字。而落款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本人。
看到这里,刘师傅心头微微一震,难不成这就是早已失传的“晋王羲之上虞帖”?
《上虞帖》是王羲之给朋友的一封回信,信中说他本想和朋友见面叙旧,奈何腹部疼痛不能见面,特地写了此信以表歉意。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张“病假条”。
而眼前的这张泛黄的字帖,和《上虞帖》的内容丝毫不差,并且从全字帖的58个字来看,书写过程一气呵成且大气磅礴,一般的书法家着实没有这样的功力。
那么如果这张字帖是真的,又如何会被扔进垃圾堆里?随后刘师傅便一路追查,最终弄清楚了来龙去脉。不过对于字帖的真伪,他和其他的同事们就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们便开启了长达3年的鉴定之路。
3年的坚持,等来的是好消息
在3年的时间里,刘师傅和同事跑遍了全国许多的鉴定机构,也请教了许多的书法大师。虽然有肯定的声音,但更多的人认为这字帖是个赝品。
直到1975年年底的时候,上海市引进了非常先进的试验用X光透拍设备。而这次鉴定结果也是确定这张字帖的真正身份。
机器检测后的数据显示,这张字帖源自唐朝,并且透过X光可以清晰地看见唐朝名人,甚至官府的墨印。因此这份字帖是唐代的临摹作品。
尽管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刘师傅等人也是非常兴奋,要知道唐朝临摹的功力不俗。
从临摹的字迹可以看出,全文也就前三个字相对工整,越往后就越是狂乱。加上字帖内容相互呼应,可以联想到,当时王羲之腹痛难忍,急迫地想要写完字帖的窘迫之相。因此说此字帖是一张病假条一点也不为过。
而临摹之人的手中也必有真迹,且书法功力非凡,不然也不能把这份急迫之感临摹的淋漓尽致。
当这份字帖的价值被确定之后,刘师傅马上向博物馆进行汇报,而博物馆也是高度重视。就这样,这张“病假条”就成为了上海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让千百年后的今人,深切地感受一把当年王羲之的腹痛之感。
延伸阅读:
男子清理垃圾堆,捡到一张旧纸条,放置3年后才知是珍贵文物
故事大观
一张看似不起眼的“请假条”,被扔在垃圾堆里。当男子将其捡回之后,却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男子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走上了升职加薪的人生巅峰。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名男子名叫万育仁,是一名博物馆的普通员工。
一天他上班时,发现清洁工正在清理博物馆的垃圾,这些垃圾除了食物残渣、废纸屑还有一些被博物馆认定是没有价值的赝品。
万育仁看清洁工过于辛苦,想着自己现在也没有事情做,便决定帮清洁工一起清理一下。
在打扫的过程中,他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张古朴的纸张,纸张上面还有印章,摸起来就觉得材质不一般。万育仁觉得这张纸条不一般,便将其收了起来,找到馆中的专家对其鉴定一下。
专家看过之后,认定这就是一个赝品,但万育仁觉得把它丢了挺可惜的,便决定将它装订好,放在家中当装饰品。
就这样,这张纸条在万育仁的家中放了3年时间。期间,他偶尔拿出来看看。
越看他越觉得这不像是赝品,于是拿着这张纸条赶到外地,去寻找更加权威的专家,希望得到一个解答。
这次专家拿着放大镜看了很久,认定这张纸条可以说是赝品,也可以说不是赝品。这是什么意思呢?
专家解释,这张纸条是一副仿品,是有人临摹的。但不是现代人临摹的,而是一名唐朝人临摹的。并且临摹者的书法造诣极高,如果抛开临摹品这件事来看,单从时代背景上说,这件物品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专家还解析了纸条上的内容,一共58个字,是王羲之写的“请假条”。
当时王羲之和自己的朋友约好了要一起吃饭,但是因为有事情临时无法赴约,便给朋友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半夜肚子痛无法赴约,非常遗憾,只能下次再聚了。所以到了后世,人们将这张帖子戏称为“夜来腹痛贴”。
在揭开这张纸条背后的秘密之后,万育仁非常开心,但之后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要如何处理这张纸条。
当时很多人得知此事后便想要出钱从他手上购买这张纸条,但万育仁思考了很久,觉得这张纸条无论如何都属于文物,还是要捐给博物馆。
虽然当时博物馆误将其判定为赝品,但如今确定这张纸条还是有文物价值,可以作为文物保存起来。
博物馆在收到这张纸条后将其作为镇馆之宝之一,好好珍藏了起来。而万育仁也因此升职加薪,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70年代,到底是啥样的?听不少人说:很怀念70年代,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好像也没什么烦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思想单纯,乐于奉献干劲足,关系都很融洽。不过...
-
藏传佛教认为活佛是永恒的,通过连续不断地“转世”来到世间,以种种化身普度众生。活佛转世传达的是佛教灵魂不灭、生死轮回的观念。活佛转世制度的由来藏传佛教共有五大门派...
- 全文共4696字 | 阅读需10分钟11897年的2月20日,对当时的大清帝国来说,也算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筹备了近一年的“大清邮政总局”正式开张。事实上,清朝早在18...
-
最近,有一个读者在评论区问,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我给了一个比较抽象的回答:需要我们的社会先重新认识西方经济学。这并不是在敷衍,而是不从西方经济学的思想...
- 一:文学常识 一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国:魏、蜀、吴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
-
美国的隐蔽网络能力前言尽管被世界宣称为全球共同财产,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互联网技术在 20 世纪下半叶在美国构思、发展和培育。换句话说,美国是网络技术的摇篮,特别是...
-
转自经济文摘 被捕早有征兆2009年12月5日晚饭后,李庄接到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重庆一中院”)通知,原定于12月7日开庭的龚刚...
-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当邓公复出时中国和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对越自卫还击战。这场战役除了和越南各种利益纠纷,其背后还有着更深远的战略意义。今天的文章内容就从这场战争...
-
美国摄影师随拍中国,1947年旧影阁2022年01月17日 08:49:21 来自天津市8人参与1评论北平,义和兴古玩铺的橱窗;1947年3月。义和兴古玩铺坐...
-
前两天刷手机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一则新闻标题“商务部移除陕西秦川等55个中华老字号”。作为曾经秦川酒的子弟,我的第一反应是诧异:“什么?!秦川酒曾经还是中华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