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的红顶:胡雪岩衰亡中的政商双杀
繁体在皖南绩溪与杭州临安之间,有一条风光绮丽的徽杭古道,经由此条古道,徽商得以开拓贸易,走出山村,走向江南,走向世界。巨商胡雪岩少年时也肩挑背扛,经由此古道至杭州谋生,最终脱颖而出,叱咤风云于商场之上。清代徽商与权力结合最为紧密者,当为胡雪岩,乃至其被称为“红顶商人”。
贵人扶持:胡雪岩崛起的秘诀
胡雪岩,本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少年时至杭州,在钱庄中打杂役。学徒期满后,胡雪岩先是在钱庄中当伙计,后升为跑街(销售)。有传言认为,胡雪岩的第一桶金来自阜康钱庄的馈赠。
道光二十二年(1842),胡雪岩在杭州阜康钱庄任职。东家于掌柜没有后代,欣赏胡雪岩的商业才能,在临终时以钱庄相赠,由此有了原始资本。
胡雪岩初有资本后,为了在商场进一步拓展,必然要在官场上有所依仗,他最初结交的官员,乃是王有龄。一说认为,早在1848年,王有龄署浙江仁和县令之前,二人就已结交。此后,在咸丰朝的乱局中,王有龄步步高升。
青年胡雪岩
咸丰七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奏,调王有龄为江苏按察使,再升布政使。咸丰十年,太平军围攻杭州,王有龄由江苏驰援,太平军退走后,王有龄升为浙江巡抚。王有龄知道胡雪岩的能耐,就将粮饷事宜交给他办理。
1861年,太平军进攻浙江,胡雪岩受王有龄之托,到上海向洋商购买军火、粮食。在杭州失守前一个月,胡雪岩运送粮米军火前往杭州,不想杭州被重重围困,无法进入。此年十二月,杭州被太平军攻克,王有龄自缢身死。
胡雪岩很快找到了下家,就在杭州失陷时,左宗棠奉命从江西援浙,得知王有龄死后,朝廷命他继任为浙江巡抚。胡雪岩当机立断,赶赴江西广信,至左宗棠军中拜谒。此行胡雪岩携带了大礼包,献上此前在沪采办的粮食、军火,得到左宗棠赏识,命他办理粮台与转运局务。
同治二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仍兼浙江巡抚。至同治三年二月左宗棠收复杭州,此期间,胡雪岩全力为左宗棠办理军粮、军火等事宜,一度还为左宗棠联系法国驻宁波舰队军官德克碑,组建外籍人士组成的“常捷军”。左宗棠在浙江的一系列战事中,常捷军及西方军火帮助极大。左宗棠认识到洋人枪炮的威力,后来西征时大力引进新式武器,并支持洋务运动,设局造船,以富国强兵。
胡雪岩照
同治三年,左宗棠攻入杭州,城内尸骸遍地,残垣断壁,乃委托胡雪岩收容尸骸。胡雪岩又帮助左宗棠筹集银两、白米,从事各种善后事宜。同治四年,左宗棠至福州后,上奏请调数人入闽,以资赞助,其中之一就是胡雪岩。
胡雪岩原是江西候补道员,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后将他调到福建,屡次保举,赏加盐运使衔、按察使衔、布政使衔。此后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在沪上,为他筹集军饷、采购军火,立下大功。同治五年,左宗棠上奏,请赏加胡雪岩布政使衔。布政使为从二品,顶戴可用红珊瑚,故称“红顶商人”。
胡雪岩打通政商两途,号为“活财神”,他生活豪奢,广纳美妾。对胡雪岩,舆论褒贬不一,有夸奖他:“性好善,里中善举义事,皆力为之。”有指责他:“荒淫奢侈。”
胡雪岩宅
在给儿子左孝威的信中,左宗棠曾谈及胡雪岩“广置妾媵”。不过左宗棠对胡雪岩好色,却没怎么在意,反而告诫儿子,既然知道此事,“但不宜向人多言,致惹议论”。
虽然胡雪岩与左宗棠保持了密切的政商关系,但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金钱瓜葛。有时涉及亲戚师友之类的事务,左宗棠会出面请胡雪岩加以关照。同治三年,左宗棠因侄女来浙江,路过上海,请胡雪岩予以关照。同治十三年,左宗棠老师温葆深致仕,将养廉银万余存在阜康钱庄,左宗棠特意致信胡雪岩,请加以关照,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左宗棠西征时,胡雪岩送去各类礼物,左宗棠会收下土产,退回贵重礼物,“惟金座珊瑚顶并大参二件,品重价高,断不敢领”。
胡雪岩商业帝国的危机
胡雪岩鼎盛时期,商号遍及全国,资产有银千万两,连清政府都要借助他的财力。他涉猎的产业甚广,当时最能赚钱的生意,诸如生丝、粮食、茶叶、房地产、药铺、当铺、钱庄等等,他几乎全部插足,无一不及。胡雪岩以钱庄起家,在全国各地开设有多家钱号,所开当铺也有二十六家,众多官商以巨资寄存于胡氏庄号。
丝业贸易是江浙出口大宗,鸦片战争后被洋商所把持。光绪元年,左宗棠写信给胡雪岩,谈及丝茶贸易:“近与俄人谈及,伊国意在销售湖茶及川丝(湖丝)、大黄等物,若能办通,亦中国一利源也。”
在官方授意下,胡雪岩用手中的资本投资丝业等出口贸易,与西方商人竞争。胡雪岩介入后,一度打破洋商垄断,“市价涨落,外人不能操纵,农民咸利赖之”。
虽然胡雪岩投资了一系列产业,并协助左宗棠办理过洋务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但他的眼界仍然是中国传统商人,他的主业也是传统商业行为。发家之后,除了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商业投机外,胡雪岩在上海、杭州等地,用巨额资金建造了各式豪宅。胡雪岩还在农村大量购置土地,拥有“田地万亩”,他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自己则坐收地租。
胡雪岩银号
胡雪岩虽然与西方人打过交道,也帮助左宗棠采购了大批西方武器,但他本人对近代企业表现出一种近乎本能的抵触。他以“畏洋商嫉妒”为借口,拒绝李鸿章投资轮船招商局的邀请,又以政府抵制为借口,拒绝与怡和洋行合办“机器棉纺织公司”。在胡雪岩破产之前,尽管手中银根紧缩,他却拒绝将手中持有的大批蚕茧卖给新式机器丝厂。
近代中国的钱庄
光绪九年(1883),胡雪岩投资生丝贸易失败,引发商业风暴。
胡雪岩投资丝业贸易,囤积大量货物,手中资金紧张,不想清廷不但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导致胡雪岩商业帝国崩盘。上海道道员邵友濂曾通过胡雪岩担保,向外商借了一笔款项。款项到期时,恰逢胡雪岩丝业贸易失利,邵友濂趁机不肯支付本息,乃是压垮胡雪岩的重要稻草。
一说认为,李鸿章想打击左宗棠的亲信胡雪岩,命邵友濂故意拖延款项,予胡雪岩更大压力。外商乃向担保人胡雪岩追讨本息,“风声四播,取存款者云集潮涌”,导致胡雪岩旗下阜康钱庄在各地分号挤兑压力加大。
在胡雪岩暴雷之前,左宗棠曾与他在上海相聚,所谈内容不为外人所知。1883年九月二十二日,两江总督左宗棠乘船至上海,早晨九点钟时,胡雪岩登船拜见,双方叙谈良久,至十点钟,左宗棠登岸拜客。上岸之后,左宗棠又去后拜会胡雪岩,聚谈片刻。
十月初六,杭州阜康钱庄倒闭,得到浙江布政使帮忙,才勉强支撑下来。但风声传出,存户纷纷涌至上海阜康钱庄提款,胡雪岩已无法应付。十一月初二日,上海阜康钱庄倒闭,两天后北京阜康分号倒闭,此后镇江、宁波、杭州、福州、南京、汉口、长沙等分号也相继倒闭。
官方给了致命一击
阜康钱庄业务遍布全国,也经营官方业务,如官款解送、官款生息等。据统计,胡雪岩亏欠官款共计银一百六十余万两,涉及江、粤、闽各海关解京饷银、福建汇解边防经费银、两江办军火银、上海道署公款银等。
阜康钱庄破产后,清廷开始关注其所涉及的官款问题。清廷令闽浙总督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清理阜康钱庄的公私款项,并查明他的资财。十一月二十七日,御史延煦奏称,阜康号牵涉的官私款项数百万,建议将胡雪岩先革职,解交刑部监禁,迅速追回所欠公私款。
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清廷决心严行追究胡雪岩的罪责,这予胡雪岩以致命一击。
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令两江总督左宗棠:“饬提该员(胡光墉),严行追究,将亏欠各处公私等款赶紧逐一清理。”左宗棠虽与胡雪岩关系密切,但此时也不好维护,乃下令将胡雪岩提至南京,由藩司梁肇煌提讯。胡雪岩至金陵不久,即乘坐小火轮船,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午后返沪。
光绪十年(1884)正月,梁肇煌将调查详情禀报左宗棠,建议将胡雪岩的商号作抵,偿还官款,所欠私款则以店铺衣饰作抵。据此左宗棠上奏,请将胡雪岩名下商号关闭,以资产抵偿所欠官款。
在胡雪岩商业帝国崩塌的过程中,未见到左宗棠出手帮助。胡雪岩虽然得了左宗棠授意,从事丝业贸易,但这终究是商业行为,左宗棠不可能动用官帑为他买单。且左宗棠与胡雪岩之间的政商合作,乃是在公;如果左宗棠介入,则是言私。左宗棠此人素来刚正,自然不会如此。
中枢之中,户部尚书阎敬铭对胡雪岩极为反感,认定其人“出身市侩,积惯架空罔利,最善结交官场”,出手绞杀。四月,户部认定,胡雪岩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当得利,要求偿还十万余两“行用补水”,由浙江巡抚追缴,同时查明胡雪岩有无隐秘资产。
行用补水,是向外借款时给洋商的各类中介费,装运时的水脚、保险等各类费用,此类费用,已经左宗棠核准,于户部报销。此时户部刁难,使左宗棠很是难堪,于是出面为胡雪岩解释,请免除追缴。
此年左宗棠因为眼疾,清廷赏假四个月,离任养病,继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对追索行用补水大为不满。曾国荃认为,此笔费用乃是因公支用,不是侵吞,且根据户部章程已经报销,故而请户部不要追缴。虽然左宗棠、曾国荃再三为此项“行用补水”辩护,户部并未给面子,继续追索这笔费用,并给出理由“既未奏咨立案,均系不准支销之款”。
胡雪岩遗像
光绪十年五月,浙江巡抚查抄胡雪岩家产,以抵所欠各省公款。胡雪岩名下钱庄、典当,所有货本、器具、屋基,收缴抵偿。元宝街胡家房宅、胡庆余堂资产也被查抄,赔抵欠款。胡雪岩商业帝国,至此彻底坍塌。
在清末大变动的时代中,胡雪岩能以敏锐的触角,把握住一次次商机,并结交官商,上通下达,成为红顶商人,但此时的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快速发展时期,只有采纳新的技术与新的管理方式,方能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胡雪岩却逆时代而行,过于依赖权力,其最终失败,是必然的。
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十一月十二日,经户部尚书阎敬铭奏请,将已革道员胡雪岩拿交刑部,从严治罪,可他早于此月初一日病逝。杭州知府与仁和、钱塘两县前去查看灵堂,只见棺材停放在堂。询知家属,才知所住房子系租自朱姓,元宝街胡家园林宅邸早已变卖抵账。
胡雪岩墓
经官方逐一细点,只有桌椅板凳等家具,别无贵重之物,家属称:“所有家产前已变抵公私各款,现今人亡财尽,无产可封。”至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浙江巡抚刘秉璋从胡雪岩最后余产中,将判赔的官款余额追齐。
来源:胡嚼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