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决戳穿释永信们的西洋镜
繁体扬名天下的少林寺,陡然爆出奇闻,一下子惊掉世人尤其佛教信徒下巴。该寺主持、当代佛界标志性人物释永信,不仅大肆贪墨寺院香火钱,且私生活极其糜烂,曾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私自育下众多儿女。
释永信何许人也?说来还真吓人。他是曾经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协副主席、河南佛协主席、少林寺住持、省政协常委。
此人有何功德?说来更吓人。是他以改革之名,迅速将少林寺的佛教事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短时间内,让以四大皆空闻名天下的寺院圣地,在佛教旗帜下赚得盆满钵满,富盈天下。据说,单一个少林寺,海外分寺院就达二百六七十处之多。分寺院的运营体系一如母院少林寺,每天都在暮鼓晨钟催陈下,香雾缭绕秘境中,让众多善男信女自觉自愿地倾囊献功德,尽心奉诚意。如此一来,少林寺及其旗下分寺院,日日财源滚滚,刻刻珠宝金银。
如此一来,身为少林寺“总公司”老总的释永信,自然身价日涨,声名显赫。
有着严格清规戒律的佛门寺院,一旦走到今天这地步,难免身陷泥淖,浊气上身。于是乎,便有了释永信置豪车、购豪宅、玩美女、私生育、聚巨财的事实存在。
众所周知,佛教源自南亚的印度,发展兴盛于中华故土。中华文化自身巨大的包容性,决定了佛教一旦进入中华本土,便能迅速形成被接纳、被改造、被创新、被发扬光大的浩大趋势。不仅如此,随着时代与历史不断演进,自外舶来的佛教教质,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很快后来居上,远远盖过本土文化中早已有之的儒教、道教。不但如此,且一路飙进,一路荣耀,一路影响着一代又一大华夏子民。令他们对远在西天的如来佛祖及其著名弟子们,广设庙宇,敬塑金身,顶礼膜拜,笃信不疑。佛教文化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华文化三大主流之一,全身心融化在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时时迸射出熠熠光辉,翻卷出绚丽浪花。
传统佛世界里,一切僧众,不为名,不为利,自觉自愿远离红尘世俗,远离人间烟火,远离名利纠纷,远离是非纷争。所有佛教信徒,不分男女,毕生吃斋念佛,一心向善。
然而,时至今日,纷纭多变的大千世界,具有无可抗拒的巨大诱惑性、腐蚀力与浸透性。几乎眨眼之间,便将凡世间的一切欲念,完完全全浸润到深山佛寺里的众多信徒心中。面对世俗诱惑,不少僧人禅心浮动,凡念顿生。这些年来,公开返俗者有,意欲返俗者有,将返未返者有,明在实返者有。这期间,更有假意皈依佛教者次第隐身佛门,伺机而动,捞取名利。
作为一般信徒,返俗就返俗,对佛教事业了无影响。可怕的是,被人誉为德高望重、道行源深的佛界领袖,不仅思想上早已返俗,而且行为上每每过格返俗。他们的返俗行为,不仅严重摧残了佛教道义,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将自己的返俗行为,糜烂得一塌糊涂,甚至更甚于凡俗人世间诸多德行溃烂之人。
释永信一事如果完全属实,这对传承已久佛教事业不啻是极大讽刺与沉重打击,甚至是短时间内难以愈合的巨大伤疤。
被世人视为佛界顶流的释永信,尚且践踏佛教清规如此,普天之下众多佛教信众们,还敢相信堂皇寺院中,庄严袈裟内,有哪个信徒是名副其实的佛门化身?
当年,六世禅宗的师父,为了选定事业继承人,出一佛学命题让众弟子回答。其时,六世禅宗的大师兄最负盛名,最有继承师父衣钵可能。面对师父所处题目,胸有成竹的大师兄迅速写下四句偈语: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人见后,大加称赞。唯有师父见后默而不语。六世禅宗深悟师父用意,跟着写下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傅见后,大为惊喜,遂作出决定,由六世禅宗承继衣钵。
今天,富丽堂皇的各处寺院里,云集着难以数计的佛教信徒。他们日日诵经,潜心修行。谁知道他们中哪一个表里如一?不要说他们的悟性与行为能达到六世佛祖境界,即便能达到六世禅宗大师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境界,对佛门来说,也算是千幸万幸了。
如今,名满天下的佛教大师释永信,都如此践踏佛门清规。你敢相信云云僧众中,有谁是在虔诚地弘扬佛法,以图惩恶扬善?
无独有偶,香港定慧寺也出了个释永信一样的伪佛教大师。作为佛门弟子、定慧寺住持的释智能,不思弘扬佛法,以善为本,清净自心,超尘拔俗,而是将自己混同凡俗之人。她以种种虚假面目,骗过寺院大众,一步步由名不见经传的小沙弥跃升至寺院主持。与释永信一样,一旦手里有了佛门大权,释智能原形毕露,大行不义之道。每天晚上,她脱去袈裟,换上俗装,戴上假发,开着豪车,奔赴灯红酒绿之地,肆意放纵,声色犬马,尽情享乐。她心里,哪还有佛门道义?哪还有清规戒律?哪还有一心向善?哪还有仙凡之分?活脱脱一个投机钻已于佛门里的败类。其糜烂行为,与唐朝武则天,晋朝贾南风,有何两样?
这里,不由想起了《西游记》里观音禅院里的金池长老。严格说,金池长老较之释永信、释智能之流,不知要高尚几多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二百七十岁高龄、道行了得的老法师,也难去凡俗贪得之心。一旦看到唐僧光彩耀眼的锦蓝袈裟,顿起歹意,以自焚寺院为血本,试图吞下锦斓袈裟。结果,图谋不成,自取其辱,蒙羞自杀,毁了一世盛名。
以上种种,逼使人不能不对佛门清净之地的纯洁性产生高度怀疑。而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寺院里,谁知道那些身披袈裟、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口念阿弥陀佛的僧侣,有几个是如来佛祖的真传弟子?有几个心里始终装着佛教经典大法?有几个真诚思谋着如何发扬光大佛法?
由此,不觉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世态万象。如今,各类骗子窜行各地,以种种名目诱骗世人上当。进而,捞取不义之财,将众多受骗者逼进万分尴尬甚至死亡之地。有多少手握实权人物,道貌岸然,卑鄙龌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他们时时处处打着为民旗号,暗地里大肆捞取利益,中饱私囊。
行文至此,不觉想起明人刘基《卖柑者言》里的名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骗子横行,绝非盛世景象。打击各类骗子,是世人必须采取的一致行动,绝不能含糊。
日常生活中,人们只有识破一切虚假之象,识破一切虚假之人,识破一切虚假之物,才有可能争取到真实的存在,才能获得真诚与友爱。
非此,虚假必横行世界,真诚自然退居边角;假恶丑必然招摇过市,真善美定会隐迹藏形。真到了这一步,人类社会还有何光明存在?还有何美好可言?还有什么真诚立足?还有多少良善站台?
2025.7.30
来源:身安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