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史:250胡编,二傻子迷信

繁体

西方史读多了、入迷了,一定会变傻,变成二傻子。      谁若不信,我就举两个“古罗马史”的例子给大家看。     第一个例子。

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通史》,据说是一部权威而畅销的名著,据说早就成为有的国内高校的教科书了。

在该书第五章《希腊----罗马文明》中是这样描述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p128):

“当然,帝国最伟大的城市是罗马。它占地5000英亩,其人口据估计,公元二世纪时有100多万。”

5000英亩,就是20平方公里。

占地20平方公里的罗马城,能有100多万人口?

20平方公里、100多万人口,根据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可知,在约2000年以前的罗马城的人口密度为:

100万÷20﹦5万人/平方公里

5万人/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

答案是:在摩天大楼林立的今天,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这也是个吓死人的数字。

北京市是一个人满为患、拥挤不堪的城市。北京市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西城区。西城区的人口密度有多大呢?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北京首次发布人口分布数据:半数人口住五环外》http://news.163.com/15/0522/00/AQ6AQM5C00014AED.html):

“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比2011年增加81人/平方公里。分区县看,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5767人/平方公里;延庆县最低,只有158人/平方公里。”

西城区的人口密度是25767人/平方公里,仅为罗马城的一半

再看上海中商产业研究院制作的《2016年上海市各区人口数量、面积、GDP数据一览》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60519/1552482883.shtml

古罗马史:250胡编,二傻子迷信

上海市人口密度最大的,是虹口区,才36443人/平方公里。

很巧的是,虹口区的面积23平方公里,比罗马城大3平方公里,人口才83万多一点。

下面,我们再放眼一下当今世界

厦门大学陈文捷教授在《中外大都市人口密度的数据比较》(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7f2c32010185vr.html中说: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叫做“knightzwviking的BLOG”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46012855_0_1.html),里面详细收录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东京、伦敦、巴黎和纽约等城市的人口数据,并交待了数据来源。我到官网上查看了一下里面引用的部分数据,是比较准确的。基于他文中的数据,并参考维基百科的有关资料,我整理了一份表格:”

古罗马史:250胡编,二傻子迷信

古罗马史:250胡编,二傻子迷信

几大看点:

1.英国的内伦敦中心5市,94万人,占地86平方公里。

2.日本东京的千代田等6地,108万人,占地81平方公里。

3.纽约的曼哈顿,人口密度也才27627人/平方公里。

接下来,我们看看专家们对罗马城的论述。

据说,罗马帝国历任皇帝,十分关怀罗马公民的感受,为了让罗马公民舒心,把罗马城建设的花团锦簇般。

古罗马史:250胡编,二傻子迷信

比如,为了让罗马公民肚皮舒适,建设了N多的面包房。

比如,为了让罗马公民眼睛舒适,树立了上千尊雕像,挖了700多个水池,建了500多个喷泉,如此等等。

比如,为了让罗马公民皮肤舒适,建设了N多的公共澡堂。

比如,为了让罗马公民腿脚舒适,建设了宽阔平整的马路公路。

比如,为了让罗马公民精神舒适,建设了超大超多的竞技场、运动场、剧场。据说,那个啥竞技场,大到可以容纳25万观众。

还有超繁华的码头,超大的购物中心,超多的妓院......

上述一切服务,通通免费!罗马皇帝甚至给罗马公民发放了足以逛妓院的零花钱!

不过,建设这些,必须占用土地,一切都在这20平方公里土地。

唯一的可能性:古罗马城全是200层的高楼。信不信由你。

第二个列子。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又说:

“(罗马帝国政府)过度的支出导致最终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例如,在埃及,公元1世纪时,一个计量单位的小麦的价格为6个德拉克马,公元276年时涨为200个德拉克玛,314年时涨为9000个德拉克玛,334年涨为78000个德拉克玛,334年后不久则涨为200多万个德拉克玛。面对这样的通货膨胀,货币变得毫无价值……”。

在罗马帝国的粮仓----埃及,334年后不久的粮食价格,和公元1世纪相比,涨了33万倍。

阅读所谓的古罗马的史料,你会发现:古罗马竟然与中国一样的,也是以金、银、铜为货币的。比如,凯撒大帝说,他在进攻庞培时,缴获了成船的铜币。这些铜币,是庞培准备发放给士兵的军饷啦。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

假设古罗马的一个铜币与中国的五铢钱同等重量。1铢为约0.6克, 一枚5铢钱重量为3克。

假设1世纪的时候,一斗小麦,价值6个铜币。

334年后以后,买一斗小麦,需要200多万个铜币。我们只按200万计算,那么,人们所持的铜币的重量为:

3克 × 200万 ﹦600万克﹦6000公斤

拉上6吨重的铜钱,才能买回一斗米?

为了挽救“古罗马史”的权威性,我们换一种思路:也许,百姓使用银币购买粮食。

在古代中国,比较稳定的银币与铜币的兑换率,是1两白银兑换1000枚铜币。那么,购买一斗粮食,则需要带上白银的重量是:

200万 ÷ 1000﹦2000两

古代的一两,大约是40克,则重量是:

40克 × 2000 ﹦80000克 ﹦80公斤

一斗米才十几斤,我们按照20斤,即10公斤计算,那么:在古罗马,买1斤米至少需要8斤白银。

古罗马时期,一个五口之家,假设人均每天0.75公斤粮食,那么,这户人家年度买粮需要花去白银:

8 × 0.75 × 5 × 365 ﹦11010公斤 ﹦11吨白银

五口之家,如果没有11吨白银,就要饿肚子!

这才只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加上柴火、油盐酱醋、衣服等等的开销,这户人家仅仅活下来,每年至少需要15吨白银。如果想过得稍好一点,就得20吨白银。

可见,在罗马帝国,家里没有1万吨白银,都不敢说小康;没有10万吨白银,都不好意思说有钱。

结论

对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历史”的态度,是检验智商高低的试金石。

来源:生民无疆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