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沟通的人,说话顺序是这样的
繁体我以前特别羡慕那些表达很利索的人。 他们总能三言两语把事情讲清楚,别人一听就懂,还愿意听他们继续说。 而我呢? 明明肚子里有货,脑子里也想清楚了,一张口就乱了。
写文章也一样,明明满脑子思绪,到落笔的时候,全卡住了。 当时我以为是我词不够多,语感不够强。于是我开始大量读书,摘金句、背句式、模仿别人的行文逻辑,但写出来的内容还是“绕”“虚”“没重点”。
直到有一天,我在翻自己以前写的东西时,突然意识到问题不在内容,而在顺序。 我在“怎么说”这件事上,没有章法。 你有没有这种时候? 开头铺垫太长,读者还没搞清楚你在说什么就划走了; 或者你想表达一个感受,结果把背景讲了半天,自己都绕进去了,还没开始说正题。
表达力不强,其实不是不会说,而是顺序乱了。 这几年我越写越多,也带了很多写作训练的学生,我越来越笃定一点:会说话、会写字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表达顺序特别清晰。
我总结出一个简单又暴力的顺序,直接帮我解决了“讲不明白、写不清楚”的问题,分享给你: 先结论、再原因、再举例、最后收口。 是的,就这么简单,但真的太有用了。
第一步:先讲清楚你想表达的核心句子。
你到底想说什么?请你直接说,不要铺垫太多。读者的注意力只有3秒,别试图绕弯子。 比如: ①我想说的是:“表达力差,并不是因为你词汇少,而是顺序没掌握。” ②或者:“写作时想太多铺垫,反而让人看不到重点。”
第二步:再补充解释原因。
这个观点为什么成立?有没有逻辑?有没有生活里的共鸣点? 比如我写上面这句话,我会继续补一句: “很多人以为写作是文笔问题,但其实是信息顺序的安排决定了你能不能打动人。”
第三步:举具体例子,或者讲个小故事。
写作里没有故事的观点,就像白开水。加点糖,加点柠檬,才有人愿意喝。 广告 大哥,来玩一把! 三国:冰河时代 查看 像我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习惯性地铺陈情绪,前500字都是内心独白,结果文章阅读量低得吓人。 直到我学会了“先说重点”的顺序,写出来的东西一下就通透了。
第四步:收尾,用一句话升华或留一个钩子。
让读者带着思考离开文章,而不是“噢,看完了,然后呢?” 比如我会说:“表达是构建链接的工具,而顺序,是让链接不被中断的关键。” 这个顺序,我写东西的时候天天在用,说话的时候也在下意识应用。 我去讲课、做直播、录播客的时候,经常没稿子,但我知道怎么讲——我就靠这个顺序,撑起了我所有的表达场。
我真的越来越相信一个事实: 表达能力不是天赋,是顺序感,是你是否愿意把“想说什么”和“怎么说”拆开来看。 我们大多数人表达混乱,是因为我们太着急了。 想把所有情绪一次性讲清楚,结果反而让人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
表达顺序是需要训练的,而写作,是训练顺序感最好的方式。 你想锻炼说话能力?那你就写。你想锻炼思维清晰?你还是要写。你不会表达?那更要写。 写作不是展示文采,而是一次次把内心拉直的过程。 当你习惯了用“结论→原因→例子→收口”这套顺序去梳理自己,你就不会再卡顿、不会再绕圈、不会再被误解。 因为你终于说得明白了,也写得清楚了。 表达力,是一个人最有含金量的能力之一。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让人听你、信你、选你。 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不会说,不会写,不如先从“改一下顺序”开始。 练顺序,比练金句更重要。我就是靠这个,从“表达混乱”走到了“靠写字吃饭”。 如果你也想拥有这种顺序感,就开始写吧,每天写300字,练说重点、理逻辑、举例子、做收口——你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来源:知识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