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高楼,他楼塌了-----与某首富的一次交集
繁体十多年前,我在一家游艇俱乐部工作,全面负责与游艇有关的业务。
那时游艇进入中国、出现在上海还没几年。一艘游艇造价不菲,即使是国产的,也都是几百万起步(看船的大小)。圈子里有个说法:游艇是拉开亿万富豪与千万富豪差距的象征。现在国外最昂贵的游艇,价格已经达到十亿美金。所以拥有游艇的都是有很多钱的人(这里说的不是那种以运动娱乐为主的小型帆船)。
游艇可以买了,但相关配套的许多事情都不健全。比如管理、航行,还有就是停泊。黄浦江上的码头不少,但适合停靠私人游艇的却十分稀缺。我所在的游艇俱乐部恰好拥有浦东小陆家嘴地区的一段“黄金岸线”,建造了一个有9个中型游艇泊位的码头。
这些泊位很快就租出去了。
游艇也分各种档次,也有不同的品牌。制造商集中在英美意法少数几个国家,大型奢华游艇的著名品牌有丽娃、圣汐、公主、阿兹木、法拉第等。除了丽娃,其他几个品牌的游艇都出现在黄浦江上了。不过限于条件,那时上海最大游艇的长度也就是80英尺左右(近25米)。
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个消息:某大集团购买了一艘长度超过100英尺的圣汐,要停到黄浦江上来,正在寻找码头。
(圣汐游艇,看看飞桥上的人,就可以知道这条船有多大)
他们首先找到的就是我那个游艇俱乐部,因为那个集团大老板的夫人,就在离我们俱乐部不远的一个滨江小区里拥有一套豪宅。我们当然愿意,因为这可以收到一笔不菲的停泊费。遗憾的是,我们泊位的长度无法满足这么大的游艇停靠,只好婉拒。
找上门来的,其实是“圣汐”在中国的经销商。具体到人,是一个被称为“小辫子”(真的扎了个马尾辫)、体型消瘦的中年德国男子。
此人值得说说,因为他还有个尊称是东大的“游艇教父”(我觉得“启蒙者”更适合)。
早在2003年,我刚刚从事与游艇有关的工作。就在北外滩国际邮轮码头(彼时还是一个大工地),参观了一个游艇展。那是平生第一次登上来自外国的豪华游艇,感受了一下我们此生无法企及的富豪生活样态。
后来得知,那两艘游艇,就是英国圣汐制造的。组织这个活动的,就是“小辫子”。
说回给大老板的游艇找停泊地点。如果这件事得不到解决,大概会影响到这笔买卖,而为一艘这么大的游艇找到买主也是极其难得的。所以小辫子有些着急。他提出希望我们能推荐其他能让这条船停靠的码头。由于我们有些关系,就给他说了一处在杨浦大桥下面的闲置码头。他一听很高兴,于是约好时间,到实地去考察了一次。
那个码头的长度,足以停下这条船,但周围的环境实在太差,而且离大老板夫人的豪宅太远,于是又被否决了。
后来我就没有再管这件事,因为跟我们也没啥关系。
不晓得他们打通了什么关节,那艘游艇最后居然停在了小陆家嘴对面的十六铺游船码头边上。那个码头其实不适合停放如此高端的游艇(容易被碰撞、黄浦江上的涌浪会造成游艇左右剧烈摇摆等),但听到的解释是,大老板夫人有个要求:必须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到停泊在码头上的游艇。
十六铺码头作为上海历史悠久的水上门户,曾经是上海到江浙一带的水路客运中心。距离外滩很近,与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小陆家嘴CBD隔江相望。将自家那艘中国最大的游艇停放在这样一个兼具历史底蕴和现代功能的地方,其寓意不言自明。
我有了一个想法:这艘游艇大概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显示自己某方面的实力的,就跟手表、包包、服饰一样。
其后的那些年,这条船也确实很少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停在那里。几个船员每天的任务,就是把船清扫干净。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就很少看到那艘游艇了。
那位大老板的消息倒是不断听到,他后来干脆把英国圣汐游艇厂给买下来了(不晓得是不是小辫子牵线搭桥),一度坐上了富豪榜的首席(他家后来还买了几艘类似的游艇,不过都停在海南那边)。
这几年,关于这位大老板的负面消息接二连三,公司经营不善,陷入了债务危机,不断抛售旗下资产(包括那个国外的游艇厂)。现在已经跌出富豪榜前50名。 我不知道那艘游艇是否还停泊在十六铺码头,让那位太太从自家阳台上望见。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桃花扇》里的一段词: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只有黄浦江依旧日夜流淌,江上的船只还在来来往往。
来源:巴尔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