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梦核河北:

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图、文 蔡颖莉

1、

作为生长于长江中下游的南方人,我对华北平原知之甚少。2018年我第一次去石家庄,粗浅的认识只有地图上的形状,能串联在一起的无非是“河南河北”的连接。与河南相比,河北也缺少那么几分存在感。

我到北京之后,才从肉身感受到河北和北京之间的地理界限。一些偶然的机会,我开始陆续拍摄河北。

断断续续八年。我以北京为中点,除了河北的东北角的承德、唐山和秦皇岛外,拍摄的地方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以南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县城和农村。

河北很复杂,很难用片面的语言去形容这片燕赵大地。一面是长城雄关、皇家陵苑、古寺名桥等京畿文化古迹,是历史上的燕赵遗韵;另一面又是各类建筑荒诞图景。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这样的荒诞,我第一次去石家庄时,感受就很强烈。那是个委派的拍摄工作,在河北长城文创园,那里有个按照1:1比例建造的狮身人面像,因未向埃及授权而被起诉,最终被勒令拆除。

工作结束后,我逛了整个园区,原来那个最著名的白宫天坛结合体建筑也在这里。随后,我又找到了市区里的空中花园,强烈的感官让我回想到重庆的洋人街。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去北京工作之前,我一直长居重庆。这里和重庆非常相似,但呈现出南北在“荒诞表现主义”中存在的差异。重庆的荒诞略带潮湿,有几分发霉浑浊,边界也变得暧昧,就像空气中的水分渗入皮肤毛孔的黏腻感。相比于河北的荒诞感,重庆的荒诞有一种松弛不经意的浪漫想象,不会刻意讨好,好像拥有更多自我,自带一种南方的生猛。

河北不太一样,因华北平原的干旱,这里呈现一种黄土感,让物与物之间的边界极其明晰,有硬朗的轮廓,浓郁的色彩,有着一点点的强迫症,但也包容细微的尘埃;有着一种极其认真的劲,像是听话的老实人,或是奋力完成一份作业的三好学生。

在这样的听话的外表下,又存在另一面的“人格”,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夹带着几分讨好,几分虔诚,几分我“信”故我在。就像保定的奶奶庙和邯郸的明山公园一样,有着一本正经的不正经,这种强烈的反差却又被严肃的外表包裹。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2、

2017年,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徐腾在一席做的演讲,把河北易县的奶奶庙带火了,因为车神、学神一系列自创的神,奶奶庙出圈。

我老早就想去一趟,直到2024年初去的时候才发现,因外界评判,那里的香火收入也在锐减,那些传奇的大神差不多都没了,或者有些被遮盖着。庙里有些人看着我带着相机,有些警惕,其中有人问:“你认识徐腾吗?他把可我们害苦了。”

好几次我都难以掏出相机,总觉得于心不忍。其实在众多细节中,我还是能感受到一些纯粹的虔诚,如此野生派,自带着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但在经历众多互联网的审判后,奶奶庙似乎要被淹没了。

当下的奶奶庙已十分破败,许多佛像被弃置在路边,甚至破损不堪。我去的时候,下着雪,显得更加萧瑟。

我后来遇见的邯郸明山公园和奶奶庙极其相似,那些在奶奶庙里没有一睹真容的神仙,在明山公园都见到了,似乎这样的寺庙俨然形成一套河北自己的公式。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除了当年的奶奶庙,还有一些被群嘲的“丑建筑”。

在距离石家庄40余公里的平山县,有一个叫“东方巨龟苑”的景区,因直接用乌龟的造型来做建筑的外形而引发争议。2020年,我就带着猎奇的心态去拍摄过,后来因为照片全部遗失,所以今年夏天我又去了一趟。

第二次再去时,感受完全不同,也许不再以过去那般猎奇的姿态再观看,反而发现她的单纯与务实。创办人的思路就很有意思,最早是做鳖类水产养殖的,在1997年建造了这个地方。

巨大的乌龟建筑下是海底世界,有中华鲟等较为稀少的鱼类,除此之外还有华夏历史园林,贯穿中国21个朝代,恨不得在园区里包揽整个世界。除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墙主题馆,还有红色教育基地、海底世界、水上乐园、养鳖厂等等,足以见其雄心。在这里的海底世界,畅游的不是什么海洋生物,居然是一大片鲤鱼!正当你要嘲笑她的时候,紧接着她又给游客安排了一些中华鲟等略为严肃的稀有动物。也不枉之前所说,河北是一个极其认真的省份。

认真也不仅是认真,都说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悲怆之下,也饱含理想主义。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有年冬天,我去了下着雪的邯郸,在涉县找到一个叫九龙槐的地方。那里曾经也是一个娱乐园,我去的时候大门已紧闭,看样子应该是荒废了。在这个巨大的假槐树建筑下,立有一块碑,上面大致写着,曾经的“三槐九景”驰誉晋、豫、冀(涉县正处于三地交接地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开山修路被毁,为了修复自然风貌,特此建造九龙槐,以此纪念。

3、

我在电脑桌面上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取名“河北”,陆续把硬盘里关于河北的照片都放了进去。我一遍遍看着这些照片,似乎发现了一种共性——塑料感。这种容易被风化导致易碎的介质,却用来造建各种庞大的物像,形成了一个塑料城市图景。

当然,这种塑料感不仅仅是河北独有,中国很多地方都如此,但在河北,这样的图景被放大了。

我也曾站在审美的制高点去嘲笑这样的图景,但是越拍到后面,越发现这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我第二次去种“东方巨龟苑”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以前拍过的水帘洞。即将闭园的时候,花农大爷骑着三轮车载我,他帮我找到另外一位看管门锁的大爷。再次见到花果山,山头已长满杂草,通行困难,其他地方也比几年前略显苍凉。大爷说:“大家都逛不到这里,所以只在有人的时候开。你拍吧,我等你。”

大爷说他就住在旁边的村里,来这里工作二十多年了,在这里工作的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这里建园快三十年,依然能正常营收,还保证了当地的就业,已属不易了。

像奶奶庙、东方巨龟苑或长城影视园,不管是里面的道士也好,服务工作人员、园丁、修理工也罢,他们都是来自附近村镇的居民,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不至于让这些人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但凡能发展经济的地方,如附近的曲阳石雕,肃宁、辛集的皮草等产业型城镇,都不至于硬生生去拼凑这样塑料感的娱乐产业。也许建造者的文化程度和预算不高,只能借用“拿来主义”,但确实也在真诚对待,让人不忍苛责。一隅之地,审美变得不那么重要,那些被众人诟病的,却是他们的立锥之地。

后来再去看文件夹里的照片,我想尽可能去理解和包容,希望能把这些图景拍得更好看。但想要拍得好看,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颜色。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整个华北平原,总是灰蒙一片,或许正是因为颜色纯度的匮乏,才拥有了高饱和的塑料感色彩。不讲究搭配,随性而至,甚至带着一种略微的霸道。每次拍摄时,颜色的取舍总是让我为难,摄影中的色彩被一种十分难搭配的方式掠夺我的镜头。也许我在放大河北这种塑料感的同时,颜色也在以同样的方式向我进攻。

“塑料感”下的河北,是鲜艳又悲壮的。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又听了一遍万青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边听边看了一遍照片,想着还有哪里可以再补拍的。我想起了石家庄南二环曾经的烂尾楼祥云国际,还想到了燕郊的天子大酒店,但后来发现,曾经的烂尾楼已经重新动工,开在小区的大酒店在歇业后又重新开张了。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4、

前不久,我挑了一些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标题为:关于河北的塑料感。没想到引来不少关注和评论。

有评论说,照片的颜色像老式的奶油蛋糕,惊叹这样一种准确的形容,评论里反馈更多的是“梦核”。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细节,这些景观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我问过一些游乐场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他们说最早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并在千禧年左右迅速发展。当我们进入到Z世代的互联网下,年轻一代喜欢用“梦核”一词去解释这些图景,尤其是那些游乐场,用这样的滤镜去唤起童年的集体记忆。

关于这种集体记忆的评论越来越多,甚至略带悲凉。对于我这个非河北人也没有在河北生活过的人来说,所有的认知也许是片面的,而帖子下的评论可能才是燕赵大地的真实。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我大致挑选了一些评论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河北浸泡在悲伤的水里。

———www

我一直觉得河北很压抑,像是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廉价玩具,小时候说到河北就无端想到灰蒙蒙的秋天,早上在初中上数学早自习和第一堂课书上的字。

——常忆枫明

衡水,每年至少有两次上新闻联播的机会,一次是高考,另一次是空气质量,雾霾最严重的时候,10个城市河北就占七个。

——白丁女士

小学在河北读过半年书,刚好是秋冬季,每天都灰蒙蒙的,导致我现在都觉得河北是个灰蒙蒙的城市。小小的教室里挤了六十多个学生,第一次见到暖气管,面食很多种,都做的很好吃,馒头又大又蓬松很适合配菜,还有糖三角,不管怎么吃糖都会流到手上,烤冷面和炒饼丝也特别好吃,后来记忆里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面食了。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我像是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空中花园地下那块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里面的装潢很特殊,有表演的雕塑小丑、罗马柱、女神雕像喷泉、很大的马车、富贵的地板、蓝色天空穹顶... ...小时候觉得那些墙壁上的装饰好像真的能互动一样;我记得还有一个按键的点唱机(似乎已经不能用了),当时我可能才小学二三年级,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那里,正好有一个亲戚在那里开小店,我能时常去玩。后来我搬到附近了,但是地下人已经没有当时多了,有一半是鞋城,另一半多店铺也黑了,喜欢的已经被网红小吃什么的代替,我心里还挺不好受的。

———iclle

就是这种旧旧的灰蒙蒙的感觉,不像其他省份一样有个性和特立独行,河北一直都是这样平平淡淡的,像一个会规规矩矩把秋裤塞进袜子里,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蓝领工人,朴实、踏实、默默无闻。

——番茄麻辣烫

感觉我们像个掏空的过气塑料拼接玩具.

———请瘦一点

前几年城市里很多没有维护的公园里都是塑料的滑梯,颜色变浅发白,非常能让人感觉到其实记忆也在慢慢变浅。

——荔枝汁

河北给人一种基建很仓促,不成体系,像是没有考虑好就匆匆上马。

——波波

梦核河北:是塑料感,还是一种笨拙的天真?

想到河北就想到小时候回老家,深夜看到国道上一辆一辆货车载着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等等东西运输,我问这是要去哪儿,长辈说这是要运去北京,后来很多个瞬间我都会想到那个场景带给我的心酸悲凉感。

———Jessy

真的去了河北才听得懂那句“夜幕覆盖华北平原”,傍晚那种无尽哀伤铺天盖地的天空。在那上了四年学,突然发现悲凉这个词是闻得到的。

——尾巴BYE

在任何潮流兴起来的时候,风都没有第一个往河北刮。河北总是在追求着潮流,生怕落伍;网红的、新兴的产品挂着可爱夺目的牌子在商场旁边,土气又带着厚重和精致感。可是它总是能跟上社交平台流行的东西,给你一种没有被落下的错觉。高楼下,穿行着高峰期像河流般的电动车,街边商铺生意不好,时常看见“转让”的字样,每个人说着干净利落的普通话,晚餐里见不着河北菜。上下班路过零食店大喇叭里播报的广告随着时代而变,所有人也来了又走,来了又走……

——Hedy

来源:孤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