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设计好的,社会需要大量勤奋的底层人
繁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小到大,家长和老师都告诉你——好好读书,改变命运。可当你真读完书、拿到文凭、满怀希望地走进社会,你才发现,这个社会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随着现在经济下行,工作越来越难找,很多人大学毕业即失业,只能去送外卖。
这个社会的运转,是需要一大批人一辈子在底层辛勤工作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出人头地的,因为如果人人都站在顶层,那底层的活谁来干?
很多人觉得,在底层工作,是你不够努力,是缺乏奋斗精神;只要你肯吃苦,总有一天能够“逆袭”。
事实上,对于整个社会系统来说,贫穷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不是个人的选择可以改变的。
换句话说,你能改变自己的贫穷状态,但是无法撼动整个社会体系的贫穷群体,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
贫穷,不是个意外。它是一个被精心维护、代代延续的系统。
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反复发生,就该意识到——群体的贫穷,不是某个人失败的偶然结果,而是系统的刻意安排。
是社会有意无意的让你成为这样的人,需要你处在“有一点钱但翻不了身”的状态里。
有很多人干的工作都是低报酬,高强度,可替代的工作,比如外卖员,搬运工,清洁工。
这些岗位没人愿意长久干,但又必须有人去干,所以系统需要穷人。
要知道,任何一个大型社会都像一个金字塔。顶层是少数人,他们掌握资源、权力、话语权;中层是维稳的中产,既做梦想往上爬,又害怕掉下去;底层是庞大的人群,用时间和生命换取最基本的生活。如果底层的人都跑光了,这个金字塔瞬间垮塌。
更狠的是,这个系统还会给你一种幻觉——只要努力,就能逆袭。这叫“希望麻醉剂”。偶尔会有一个底层逆袭的故事被疯狂传播,就像赌场里偶尔有人中大奖,给所有人制造错觉:再试一次,你也许能赢。
那么社会怎么留住底层人呢?
社会留住底层人的手段,不是锁链,而是心理控制。
让你相信贫穷是自己的错,从小教育你:不成功,是还不够努力。于是你遇到困难就把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而不去质疑制度。
一个人穷还愿意勤奋,是系统最理想的底层个体。他不但愿意为系统干活,还任劳任怨,守规矩。
“勤奋”这两个字,本身没错,但它有一个致命陷阱:如果方向错了,越勤奋越悲惨。
比如,你每天打两份工,累到腰酸背痛,结果一年下来连房租都紧巴巴;而另一边,有人靠资本、信息差、垄断规则,轻松赚到你十年都赚不到的钱。
勤奋是个美德,但在不公平的结构里,勤奋常常沦为压迫的工具——因为你越勤奋,就越离不开这份工作,就越被束缚。
社会宣传“努力改变命运”,但不告诉你命运是结构的一部分;它会赞美你的勤奋,因为你会让他们变得更富有。
有的人天生就站在上层,有着花不完的钱和特权;而底层人信息匮乏,可能永远也逃不出去。
来源:认知演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