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毅夫:耿彦波的情怀
繁体关注耿彦波是从2013年开始的,当年2月3日时任大同市长的耿彦波,被确定为大同市委书记人选的考察对象,然而4天后却被任命为太原市长,这一变动在大同市民中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留请愿活动,持续近一周时间,出现了老百姓下跪、打横幅、喊口号请求留下耿彦波的场景。
耿彦波1958年出生在山西省和顺县一个农民家庭,这样的出身铸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品质。他的职业生涯是从1976年开始的,担任和顺县委通讯组干事,第三年被调至晋中地区从事文字工作,期间还在山西大学中文系进修两年,这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更培养了他中国历史文化的情结,对他日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5年3月耿彦波就任灵石县县长,灵石县是煤炭产区,他清醒地意识到煤炭资源终将枯竭,需要寻找新的产业。他在调研中发现了王家大院,这曾是晋商王氏家族辉煌的象征,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明清两朝、300多年扩建而成,总面积25万平方米,有231座院落、2078间房屋。清咸丰年间王家开始衰败,陆续变卖房产,解放后被分给村民居住。“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家大院大量的砖雕、木雕、石雕被人为拆除、损毁和丢弃。耿彦波看到的王家大院已是千疮百孔,但是他却敏锐地洞察到它的历史文化以及旅游价值,于是力排众议决定投入5000万元用于修复王家大院。要知道当年灵石县财政收入仅有1亿元,老百姓怨声载道,斥之为“败家子工程”,他承受着各种质疑和谩骂,在全省范围内选聘土木建筑、文物修缮、彩绘、雕刻等方面的能工巧匠,实施修复工程。他拒绝承包商的行贿,亲自监督工程质量。2000年调离时,还是被人送了3个花圈。如今的王家大院,早已成为热门景点,是灵石县的名片、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灵石县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王家大院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
2000年5月耿彦波赴任晋中市榆次区区委书记,不久他发现榆次地标性建筑——7层高度并配备电梯设施的凌云大厦竟然是违章建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阻碍交通,于是拍板予以拆除。消息一出,说情的纷至沓来,他不为所动。榆次老城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古街巷房屋破败不堪,部分古民居甚至面临坍塌的危险,耿彦波看到这种情景,很是痛心,因为榆次老城拥有1400多年历史,拥有文庙、东岳庙、大乘寺等众多古建筑,集合了儒教、道教、佛教三种文化的融合。于是他立即着手重修榆次老城,修复文物古建、整治街区环境、恢复传统商业。2004年卸任时,榆次老城已经修复开业,老百姓在城墙上挂出“谢谢你,彦波”的横幅,感念他让这个多年来无人敢碰、没人愿管的老城获得了新生,榆次老城早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华北最大的影视城。
2008年2月耿彦波出任大同市市长时,这座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由于长期依赖煤炭资源,陷入矿产枯竭的困境,城市环境是“脏乱差”,到街上走一圈,鼻孔都是黑的,耿彦波深感悲伤,于是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的城市建设思路,做到古城保护与新城开发并重。于是整个大同市区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导致市民举报上访不断,骂他是“耿拆拆”、“疯子市长”。对老百姓的指责,他说我没有时间等待,历史不会再给大同一次机会了。他心无旁骛一心扑在工作上,市民们经常看到面容清瘦、皱着眉头、穿一双落满灰尘旧皮鞋的耿彦波奔波在各个工地,查看进度、解决问题、严把质量。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者,他当场斥责,严肃查处。他敢于这么做,是因为回绝了众多开发商的贿赂,自身干净。他通常是早晨5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家,工作方式是“白加黑、5+2”,典型的工作狂。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多次昏倒在工作岗位,其中有2次出现生命危险。他坚持“宁挨一时骂,不挨千秋骂”的理念,以强有力的手段推进工作的开展,仅用5年的时间就让大同这座城市脱胎换骨,也渐渐得到了市民的理解和肯定,由批评告状变为赞不绝口。2013年离任时,老百姓喊出的口号是“耿市长,回来”,拉起了的横幅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巨变离不了耿市长”。
今年7月,大同遭遇了一场百年未遇的洪水,但是大同的御河经受住了考验,城市安然无恙。这再一次让大同市民想起了耿彦波,正是由于他在任上据理力争,将御河的防洪标准从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才得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2013年2月耿彦波履职太原市市长,当时的太原交通拥挤不堪、生活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已经55周岁的耿彦波,再次展现了他的魄力和胆识,以城市改造和文化修复为核心,推动太原从工业城市向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出“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的目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太原南站周边路网,打通中环路等13条主干道,完成70多条道路改造,建成太原市第一条地铁。实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涉及170个城中村,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95多万 。关停搬迁重污染企业,净化空气质量。实施河渠治理工程,打造“一水中分、九河环绕”美景;保护府城,确定142片历史遗存保护片区,完成文庙、崇善寺等20处古建筑的修缮,并建立太原首部《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整治晋祠环境,拆除周边4.3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对有640年历史的太原古县城进行复建,修复城墙、县衙等历史建筑,恢复“凤凰城”格局。到他退休的时候,太原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交口称赞。
耿彦波是一位勤奋、务实、富有远见的人民公仆,他之所以能够造福一方,是因为他有情怀。如果没有情怀,面对困难,他支撑不了;如果没有情怀,面对诱惑,他无法抵挡;如果没有情怀,面对非议,他承受不住。有情怀,才会心系苍生,竭尽全力地做对百姓负责的事、对社会负责的事、对历史负责的事。
来源:金潮文苑
作者:左毅夫,高级经济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