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明察:真假统派,一看便知!
繁体«——【·前言·】——»
国民党新主席郑丽文登场,没吹响反攻号角反倒引爆了党内纷争,她一上任就亮明深蓝立场:喊出 “我是中国人”,强调 “九二共识” 是两岸定海神针,还表态要访大陆,让深蓝群体终于看到 “正统” 回归的希望。

但党中央立马念起 “维稳” 经,本土派民代放话 “亲中就退党”,智库人士警告不走中间路线会成弱势主席。
这矛盾哪儿是路线分歧,分明是百年政党的身份焦虑大爆发,而她这套论述还把 “去中国化” 长大的年轻人推得更远。
郑丽文发言后,民进党贴标签
郑丽文的话一说完,国民党中央的回应就迅速跟了上来,发言人林宽裕立刻站出来,重申了那套大家都熟悉的“亲美、友日、和陆”六字方针。
显然这个声明的目标不是党内的“深蓝”派,而是广大的中间选民和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党中央的意思很明确:国民党是稳重的、可预测的,不会因为新主席上任而突然改变立场,变得极端。

这次迅速的表态倒不如说是一次急忙应对民进党的攻击,民进党迅速抓住郑丽文的发言,给她贴上了“亲中”、“卖台”的标签,舆论压力如潮水般袭来,在新北市甚至有市民自发去国民党党部抗议。
国民党一向在话语权上处于下风,任何“亲陆”的言论都会被无限放大,成为攻击的口实,因此党中央的关注重点已经不再是路线是否纯粹,而是如何避免争议,稳定选情,为未来的选举做好准备。
而国民党这种两面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整个党显得更加矛盾和分裂,内部力求平衡,但外部的舆论压力和复杂的局势,让党内的形象愈发混乱。
面对郑丽文的言论,党内本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此时的回应却更像是一次临时的“补救”,而不是深思熟虑的战略。
到底谁说了算
主席和党中央公开唱反调,这种怪事难道只是个人风格不一样?
要是往深了挖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国民党长期解决不了的结构性毛病在搞鬼,国民党这辆 “多头马车”,早就不是一个人能管好的了,党主席听着地位高、权力大,实际上权力受好多限制。

党中央、地方派系山头、立法系统的党团,各自有各自的打算,各自有各自的实力,根本没法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郑丽文刚说出自己的主张,党中央马上就能出来 “纠正”,这就是权力碎片化最真实的样子。
更深层的问题,是这个政党一直摆脱不了的身份认同危机,国民党到底是谁?是那个把 “中华民族” 复兴当使命的传统政党,还是为了在台湾赢选举能随时变样子的选举工具?
这个问题他们自己都答不上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可笑的 “钟摆效应”:想讨好 “深蓝” 基本盘,就往传统路线上靠一靠,想争取中间选票,又赶紧往台湾本土的主流民意上摆一摆。
这种在两条路之间来回拉扯的样子,导致它的核心说法始终定不下来,今天说东,明天说不定就得说西,到最后不仅没能讨好所有人,反而让选民觉得它没立场、不靠谱,连自己该走哪条路都搞不清楚。

里外不是人两头都挨骂
内部乱成一团,最后肯定会变成外面的麻烦,让国民党在选民、对手和国际社会面前都特别被动,对选民来说这种 “两种声音” 特别让人困惑。
选民是信党主席说的真心话,还是信党中央的官方说法,一个连自己核心主张都说不明白的政党,怎么赢选民信任?这种模糊和不确定,正一点点侵蚀它本就脆弱的选票基础。
对政治对手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民进党能轻松抓住郑丽文的 “深蓝” 言论做文章,把整个国民党说成 “亲中” 阵营,而党中央那些没力度的澄清,反而会被说成 “内部失控”“人心惶惶” 的证据。
新北市的抗议活动就是信号,对手根本不用费劲找攻击点,国民党自己把靶子送上门了,在国际上,这种摇摆不定的形象也很致命,尤其对美国来说,它需要的是政策清晰、行动能预料的合作伙伴。

国民党在两岸路线上反复又分裂,只会让美国对它产生深深的怀疑,一个连内部口径都统一不了的政党,怎么让人相信它能处理复杂的外部关系?它在美国心里的分数,肯定会越降越低。
说到底,国民党现在最大的危机,不是选 “深蓝” 路线还是 “中间” 路线,而是贪心想要同时走两条永远碰不到的路。
郑丽文和党中央公开唱反调就是这场危机的缩影,这暴露的不是 “多元有活力”,而是政党没了核心灵魂,快陷入战略瘫痪的危险信号,现在台湾内外部环境都复杂严峻,这种战略模糊、行动分裂几乎是致命的。
如果国民党不赶紧结束闹剧,统一想法、明确方向,那等待它的不是在摇摆中求生,而是被历史浪潮彻底淘汰,这已经不是路线之争,而是实打实的生存之战。
真假统派,一看便知!

看多了很多各种假统暗独的表演,也不要忽视台湾的那些真统派,比如,刚被台湾司法机构判处7年6个月有期徒刑的台退役陆军“中将”高安国。
对这样的真统派,台湾当局以违反所谓的国安法为名,以莫须有的罪名,指控他接受大陆资助。
在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过后没几天,台湾高等法院,就宣判了高安国一案。高安国的伴侣刘逸蓁也被重判6年10个月,高安国义子侯绍康被判了6年,台退役“将领”张胜豪和邱荣鸿分别被判5年8个月和2年6个月,陈敬淮遭判刑3年8个月。

高安国在退役后,积极反“台独”,支持“九二共识”和两岸统一。2021年,高安国发表“致台湾将士”视频,站在“反独促统”的标语前,号召台湾的军人警察“结合统派完成中国统一的神圣使命”。
今年1月6日,在高安国等人被拘捕后,岛内统派组织“蓝天行动联盟”主席武之璋带队,包括新党主席吴成典、劳动党主席吴荣元、台湾统一联盟党、中华爱国同心党以及多个团体在内的近百名统派人士集结在台立法机构门前,发起“营救高安国将军”行动。
对真统派遭遇民进党的黑色恐怖打压,国民党一直在保持沉默。
因为国民党对统一的立场与岛内的真统派有着原则性的区别。这个区别之大,只要看看那个被大陆网民称为黎少康的人说过的一段话,就明白了。
这段话是赵少康在回答岛内网红“馆长”的问题“你不支持统一吗?”时,所作的回答:“不支持台独,但也不支持统一,多赚大陆钱不好吗?”
这就是国民党内普遍又真实的想法,也是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基本盘对待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
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就是维持现状,即便有个别人谈统一,也没有时间表,而且还给统一加了他们认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的前提条件,目的就是要两岸分裂的现状能无限期的维持下去。
至少从马英九到现在,国民党一直在玩文字游戏,通过各种概念加工,要在民进党的法理台独和两岸的统一之间,开辟出一个既“不统”也“不独”的灰色空间,维持两岸分裂的现状不变。独台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求独立之名,只求独立之实,与民进党的公开台独相比,也就是差了一张法理的皮,是在用反对民进党的法理台独,维持两岸的长期分裂,实现台湾的实质独立。
民进党虽然想搞法理台独,但又不敢正式迈出这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进党发言人说的那样,“大陆不放弃努力统一台湾,让我们非常害怕。”从民进党出来又转进国民党的郑丽文对此看得很清楚,“台独走到尽头就是统一”。
台独势力最害怕的,也是独台势力所担心的。民进党在用日美的支持给台独势力打气,而国民党的高层在大谈两岸和平,却不谈统一。

从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到郝龙斌的“台湾不独,大陆不武”,都是要通过台湾在形式上的不独,换取大陆的“不武”承诺,为台湾实质上的独立,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他们还要用这种形式上的“不独”,从大陆那里持续不断地拿到经济好处。
国民党内很多人就是这么打算的,他们的基本盘也比较普遍地持有这种想法。
为什么台湾的民意调查会显示,支持台独的比例不到一半,但反对统一的成了大多数呢?就是因为国民党的文字游戏,把支持独立和反对统一分开了,支持台独,仅指支持民进党的法理台独,反对台独,则包括支持国民党“不统不独”政策的基本盘,后者虽然反对民进党的法理台独,但是也不支持统一,而是希望台湾无限期维持现状。
但在大陆网民看来,法理台独和实质台独、明独和暗独、支持台独与反对统一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都站在统一的对立面,构成两岸统一的障碍。
在大陆已经具备统一的实力之后,像国民党内类似赵少康这种“既不支持独立,又不支持统一”,还要从大陆获取好处的独台,反而会比民进党的台独,更有欺骗性,对统一形成更大的阻力。
只要打破国民党的文字游戏,以是否支持统一作为标准,真假统派的区别,立刻就变得清晰起来。

为什么岛内反对统一的人那么多呢?根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解释。
民进党的支持者,借助信息茧房的麻醉作用,对依靠美日支持以武谋独还存在幻想,他们对台湾通过独立更彻底融入到美西方体系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也持有期待。而国民党的支持者对美日军事协防台湾的信心没有那么足,在经济上认为维持现状不变,既可以从西方体系中得到好处,又可以从大陆拿到更多的经济照顾,这样既不用冒谋求法理台独的风险,又可以实现台湾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从这点看,国民党政客的心机比民进党还深。
至于最近几年异军突起,被称作白色力量的民众党,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介于蓝绿之间。
随着独台与台独之间差异的缩小,蓝绿之间的立场也在靠近,比如对待统一,都是反对的态度,对待岛内的真统派,一个出面打压,一个表面保持沉默,实则支持。
因为台独课纲多年对岛内年轻人形成的毒化作用,几代岛内天然独成长起来,称为选举中的重要力量,台湾的政治中轴越来越向绿色转移。民进党的陈水扁推出台独课纲,国民党的马英九对台独课纲采取放任态度,对岛内政治向绿的方向移动都有“贡献”。
国民党虽然被认为是浅蓝,但党内很多骨干都已经染着或明或暗的绿色。在今天,国民党的大多数高层都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更不敢谈统一,也不谈“九二共识”,前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还公开说“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内谁谈统一,就容易变成国民党中的异类,被打压和边缘化。这次认识到“台独尽头就是统一”,公开支持“九二共识”,喊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郑丽文当选国民党的党主席,虽然给了国民党的改变创造了一丝丝最后的机会,但期待国民党很快变成一个支持统一的政党,也不太现实。
之所以没有完全否定国民党具备这种改变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国民党现在的基本盘确实在客观上也存在着变化的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变化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靠国民党内部进行改革和调整,对民众进行引导是不大可能了,而是主要依靠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的影响,借助更大来自外部(相对岛内而言)的压力。
这个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指伴随着中美之间的博弈东升西降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对台湾岛内的影响。
更大的外部压力,则是指来自美国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小,来自大陆的压力则会越来越大。
先看美国。
美国因为实力的继续衰退,能够给岛内分裂势力的支持自然也会衰减。现在的美国,实际上已经无法给台独势力提供军事协防的支持了,特朗普政府正在进行的重要动作是全球战略收缩的同时,也加紧敲诈盟友,缓解美国内部的危机。美国自然也不会台湾。美国要求台积电等台湾的核心优势产业搬迁美国,在经济上掏空台湾,已经在进行中。这会直接损害到岛内至上而下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会引发很多人的不满。原来的亲美情结也会打个折扣。台湾民众对美国的态度,会出现更多的裂痕。
再看大陆。
大陆的军事力量正处于从以前的追赶到全面超越美国的特殊期。考虑到大陆最新展示的新式武器对美国形成的跨代领先技术优势,以及规模历史空前的工业产能和世界唯一的完整产业链,大陆对岛内分裂势力会形成越来越强的震慑,未来会让他们中的更多人对台独或独台的前景产生动摇。
随着中美军事实力正式完成逆转,台湾分裂势力对美日的军事依靠,很难继续维持。

在经济上,大陆可以根据形势需要,减少对台湾的经济让利。一开始甚至不用刻意穷台困台,只要先对台湾长期对大陆实施的贸易歧视政策进行反制,岛内就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随着大陆产业的升级,与台湾的优势产业之间会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只要台湾企业失去了贸易政策的保护,面对一样的竞争规则,原来属于台湾的优势产业在大陆企业的竞争力面前,未来会跟日韩的产业一样。
台湾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根据大陆海关发布的数据,2024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2177亿美元,从大陆进口只有751亿美元,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1426亿美元,也远远高于台湾地区对外总体贸易806.23亿美元的顺差。即使按照台湾方面统计的口径,2024年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贸易顺差也有699.96亿美元。
按照大陆的统计口径,一旦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消失,台湾的进出口数据会瞬间变成让台湾方面寝食难安的负数。对于台湾这样粮食、能源和原材料都严重依赖进口的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出现严重的逆差,会是致命的。
大陆市场对台湾企业的开放实际成为台湾经济繁荣的关键条件。正常情况下,大陆与类似台湾这样的工业经济体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不可能出现如台湾这样巨大的逆差。2024年,日本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只有42.35亿美元。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要大一些,也只有400多亿美元。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逆差,主要是来自于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歧视政策,以及大陆对台湾提供了很多贸易便利和优惠条件,而台湾市场对大陆商品设置了很多障碍。
商务部在2023年对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贸易限制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发现台湾禁止进口大陆农产品、工业产品的数量就多达2509项。从2010年6月至2022年底,大陆对台湾商品的关税减让,累计有560.6亿元人民币(约合 85.2 亿美元),而大陆出口到台岛的商品,享受的关税减让只有区区9.7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8.8倍。
台湾对大陆商品实施的贸易壁垒,以及两岸不同的关税措施,导致了台湾每年可以从大陆获得巨额的贸易顺差。
以大陆的产品竞争力,只要两岸实行同样的市场准入和关税水平,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会迅速缩小或消失。
大陆在经济方面堪称台湾的衣食父母。赵少康这类人,不但不因此感恩大陆,产生支持统一的向心力,反而还成了他们为从大陆得到更多利益,就排斥统一,要台湾无限期维持现状的理由。
这样的人在岛内的比例有多高呢?
2023年,一项民调显示,认为自己仅仅是“台湾人”的比例攀升至60.6%,而认同“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只有32.5%。
在2025年的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因邓丽文表态“以中国人自豪”,震传媒进行了民调调查,得出的结果是,62.1%受访者不认同,只有24.5%表示认同。而交叉分析显示,国民党支持者中61.3%表示认同“以中国人自豪”,33.7%表示不认同;民进党支持者中,88.8%表示不认同“以中国人自豪”;民众党支持者中,有60.9%表示不认同。
在台湾政客的刻意引导下,岛内民众对大陆向台湾让利没有产生正向反馈。
但是不是大陆就没有办法影响和改变台湾民意,导向正向反馈呢?当然有。而且,只要变一些思路,措施到位,并不难实现。

这就需要从消除两岸贸易不平等政策,缩小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开始。
通过贸易政策和关税措施,让岛内从上层到民间,建立起排斥统一,台湾经济会受损,越支持统一,经济台湾越会受益的正向反馈机制。
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更强力的穷台措施,让这种心理正反馈机制得到强化。
从经济上打破岛内一些人的心里优越感,会收到根本性的效果,因为岛内这种心理优越感的经济基础,就是很多台湾很多人感觉比大陆富裕,收入更高。看看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都是因为经济比其他地区更富裕,结合历史因素,产生了更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
在法律地位上,明确台湾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对此,我们的相关部门已经向世界做出了明示。
在政治上,还可以视情况需要,界定台湾地区政权的性质。卢沙野大使在2024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台湾问题本质是1940年代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当前台湾政权属于“叛乱政权”,已经开了个头。
这样就可以让岛内一些政客减少一点企图与中央政府对等的政治幻想。削弱和消除岛内一些人的政治优越感。
只要台湾很多人针对大陆,从经济到政治的优越感存在的基础消失了,他们对统一的向心力就会增加,离心力就会减弱。
来源:明人明察、邯郸新闻
本文初摘录于:2025-10-2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