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点良心吧,再这样搞,老百姓完全挣扎不了!
繁体高楼吹笛无人顾,老树摊钱有鬼收。
再热的天气,也抵不过最冷的人心,最无耻的人性。
刚刚刷到条视频,一老人顶着热浪在街上卖簸箕——那种早已被时代边缘化的手工活器具,估计还是他一个一个亲手扎的。生活已艰难至此,居然还有人跳出来朝他“收费”。
一名女子称自己没带工作证,但她是收费人员,要向老人收取“摊费”5元。小摊5元,大摊10元。
由于老人还一个簸箕都没卖出去,不是很愿意交钱,遭到该收费人员咆哮。最终两位路人大哥看不下去,站出来为老人说话。
烈日三伏天,簸箕无人问;摊费一声吼,能掀半条街。
果然,能共情的从不是站在利益顶端的管理者,而是和你一样卑微的同类人。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总之在我看来八个字:面目可憎,丧尽天良。哪怕你真的是负责收费的,看到这么难的老人,稍微有点良心也可以装作没看见吧。
是不是很讽刺,他们只要什么都不做,竟也是一种仁慈。
现在城市生活早已工业化、超市化,这种传统簸箕根本卖不动,老人大热天叫卖,无非是想搏一点活路。他卖一整个夏天,或许都卖不掉几样,就算全卖掉了,也挣不了几个钱,无非图个温饱。
杯中水浅分斤计,人间苦重无人怜。
可连这点辛苦钱、血汗钱,他们都有人用“收费”方式扒走一口!元词一语中的,当真是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不是没人性,还能叫什么。收保护费?可古代的地痞流氓收保护费,好歹承认自己是个混子。像视频里那类人收费的人,却披着光鲜的外皮,扛着为你好的大旗。
再者,没带工作证,凭什么收钱?这钱收了,鬼知道是进对公的账户,还是进私人的腰包。照这么搞,那岂不是谁都可以出来找老百姓要罚款了?
说句实话,5块钱,并不多。但在此类现象频频出现之后,恐怕人们宁可给路边摆摊的老人白送10块钱,也不愿意给这些从老百姓口袋里抢钱的家伙交5块钱。
这就是现实,人心向背,这是一而再再而三,逮着普通人薅,逮着老百姓欺负,导致的后果。
前两天有条“环卫工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手表”的新闻,今天又上热搜了,词条仅仅7个字:大同环卫工欠薪。
一块手表,八吨垃圾;一顿表扬,一肚子委屈。
就这,他们还好意思说什么奖励、红包、应该做的,却连底层工人最基本的工资,都在拖延着。
可即便如此,环卫工们也不敢辞职。就像那个卖簸箕的老人一样,只能委屈的说“还没开张”,却不敢说“不给”。大家都是同类人,辞职了,连环卫工这碗饭都没得吃了;说不给,以后连在这条街上叫卖的资格都将被剥夺。
但是请问一句,理应如此吗?
为什么老人在街上卖个簸箕,要给他们交钱?这和古代向卖糖葫芦的流动小贩收保护费有何区别。
为什么拖欠环卫工的工资,没人去管?可银行贷款逾期,不仅要出违约金,甚至可能会被没收房子。
贷款三天催七遍,讨薪三月还无声。
说到底,问题根本不在钱。这几块摊费,这几百块工资,换不来多少政绩,也算不上财政窟窿。可你看得见的不是金额,是这背后冷漠得像石头的逻辑——欺软怕硬,剥弱补强。
一饭尚思恩,何忍夺人食;
一摊未开张,却催催命急。
真别再把“向来规矩”当成筐,什么歪瓜裂枣都往里装了。从来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规矩,是朝下捶的啊。
来源:走读新生
本文初摘录于:2025-07-17,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