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过“上班”,为什么叫“上班”这个问题吗?
“班”字语义考
为什么叫“上班”,还得从“班”字背后的多义指向与历史变迁说起。
“班”不仅有“上班”“值班”“加班”,还有 “班级”“班次”“班干部”“按部就班”等词组,深究这些词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其中隐含一种把某事某物分成多份的“秩序感”,这就跟“班”字本身的意指息息相关。
《说文解字》中写道:“班,分瑞玉也。” 其中,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古人用以作为沟通的凭信,一般从中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待到再次相见时,话不多说先拿出两块玉来验一验,如能完美合一,就证明眼前人身份过关。
从“班”字的篆书中也能看出,它的字形是两块玉被一把刀分开。出于此,“班”最初就是指“分玉”,如《尚书·舜典》中说:“班瑞于群后。”就是指把作为凭证的玉分发给诸侯。
在此基础上,“班”还引申为“分开”,如李白诗作《送友人》中写道:“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大意: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此处“班马”,是指读懂了主人依依惜别意的马儿们。
当把“分发”的情境放置在社会现实中时,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就出现了意涵的变化。我们知道,但凡涉及“分发”,在群体内部就很难做到绝对公允,往往结合分发的结果还会出现身份、等级、地位等序列之分,如古词“班序”就是指“按官爵排列的次序”,古时,百官上朝所站的位置因官阶大小而排列固定,越靠前的越能看得清“圣面”,因而也更受皇帝信任,这也是“上班”一词的发源所在。
《西游记》中天庭人士常常自诩“位列仙班”,也体现出仙人和凡人相比的优越感。而“班级”也就是把一群人分开、再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成不同的组织。
所以“上班”一词,最开始的意思是指:“到个人应属的次序上去”,时间久了就变成“到个人工作的地方上去”。自宋代始,官员上朝议事被称为“上朝班”,其中只有宰相可以称为“上朝”,其他官职去工作就被称为“上班”。可以看出,除了其中若隐若现的等级差异,还有一点便是“上班”在古代是一个公务员的专属行为,普通农民、商贾都是自由职业者,还没有“上班”的资格。
如今,上班已经普遍,所以说,个人想要找到自己的次序,还得从工作中找答案。
说了那么多“上班”的事儿,总得讲个“下班”才算圆满。为什么工作结束叫“下班”?一方面是为与“上班”形成对应,另一方面“下”本身即有“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之义,比如“下课”。
最后再给大家打打气吧。每当我们一边自问“为什么要上班?”,一边咬牙坚持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答案,那或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的答案。
来源:《“班”字背后的政治史:“上班”为什么叫“上班”?》国家人文历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大货车湖北襄阳宜城市南营下高速时被收过路费900元,官方:紫薯不是红薯要收费
10月16日,河南南阳大货车司机李先生投诉称,其驾驶大货车从江西南昌和湖北鄂州下高速时,收费员认定车上装的紫薯属鲜活农产品,不收过路费;但从湖北襄阳宜城市南营下高速时... -
2020-2022三年抗疫,怎么评价?我用一个最粗浅的算法,做个大概的估算:有人说,如果什么都不做,裸接原始株,会有5%的死亡率——那就是2020年会死5%*14亿=7000万人。(武汉20...
-
苹果因其甘甜脆爽、富含营养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常年占据水果界的榜首,让大众无限回购。不过,苹果在古代可不叫苹果,而有着另外一个唯美的名字,且现在依旧被日本人使用,你...
-
转自知乎网友麻小辣俄乌冲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西方国家一边倒的支持乌克兰,但是如果你以为“全世界”大多数支持乌克兰时,那你就错了。而...
-
3. 鲜为人知的志愿军第四、五次破桥很多人知道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却不知志愿军还有第4次、第5次破桥,而且,第5次破桥不是在晚上而是...
-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小镇布雷顿森林,开了一场为期20天的会议,主题是国际金融合作。会上,代表们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放银...
- 1980年12月12日,特別法庭第一審判庭第五次開庭審問江青。受害人廖沫沙出庭作証是“三家村”冤案的惟一幸存者關押期間煙盒作紙、火柴當筆寫詩結集《余燼集》“文革”中把批斗...
-
“谁向巡视组乱告状便收拾谁”,高校校长受贿1500余万,细节披露
12月1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披露了广西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思敏的案情细节。2022年2月15日晚饭后,在被纪委工作人员带走时,广西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广西科大)原... -
作者 | 燎原火起来曾是王澄澄的梦想,但这一天真到来时,她疑惑、恐慌并迅速注销账号,300多万粉丝也随之化为乌有。一同消失的,还有她面...
-
1992年,何新与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的绝密谈话纪要,提到三个重要问题
1992年初,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何新前往古巴进行访问,受到卡斯特罗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如此敏感的关口,何新的此次古巴之行,必将引起各方关注。依据何新本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