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898年6月9日,北京各国事务衙门,大清(李鸿章)和大英(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根据条约,1898年7月1日起,大清将要把广东省新安县(今广东深圳)自深圳河以南、九龙司地方街以北的土地全部“租借”给英国,租期为99年。完全接受大英帝国的统治,成为英属香港的一部分。(见上图黄色部)
条约是签了,但英国人却并不急于接管这片土地。因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就屡屡同广东本地绅民发生冲突,英国人见识了本地民风的彪悍,知道乡土观念重、宗族纽带强大的广东人并不好统治。因此,这次英国人非常慎重,决定先充分调查和研究后,再进行接管。
对新界调查的任务分派给了港英政府的二把手——港督府的辅政司骆克(James Stewart Lockhart)。此人是个“中国通”,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对中国文化也颇有研究,甚至熟读儒家经典,以“儒学者”自居。为了给新界居民营造出一个“英国将实行仁政”的假象,所到之处,一不扰民,二不要地方接待,甚至还主动对穷苦百姓捐赠财物。效果不错——除了少数几个村落坚决抵制,其余村落都被假象迷惑了,对骆克的到来至少没有抵触情绪。
中英双方在深圳河树立界碑,红圈内为骆克
紧接着,港英政府就开始紧锣密鼓进行全面接管新界的准备工作了。
02
1899年1月21日,25名香港警察在150名驻港英军保护下,来到新界的大埔墟,搭起竹棚,挂出“大英帝国香港新界警察署”的牌子,升起了“米字旗”。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上千百姓,要求降下米字旗,拆掉竹棚。
英国人岂肯就范?排成作战队形,100多支枪口对准了手持大刀、钢叉的百姓。双方陷入了对峙。听闻大埔墟出事,卜力马上派出200多名士兵,带着两挺机关枪,全副武装,迅速增援。而赶来增援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拿着各类冷兵器,有的甚至拿着农具当武器,只有少数人拿着土铳。
实力如此悬殊,最终新界乡绅为了避免无谓牺牲,招呼乡亲撤出了现场。
危机暂时解除,但更大的反抗活动却在酝酿中。
03
去年骆克到新界搞调查的时候,新界的屏山、锦田等村子就拒绝让骆克进村,甚至用石头扔骆克。
这些村子居住的是当地历史最悠久、最有声望的邓氏家族。
北宋时从江西迁入。八百年间,子孙一直扩散到了东莞县、惠州府一带,成为了新安县赫赫有名的豪绅。
香港新界锦田邓氏宗祠
邓氏家族为什么抵触呢?
一来,邓氏在新界拥有大量的田产。他们听说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之后,所有土地都被英国人无偿征收,因此深怕“鬼佬”一来,自己的田产也被抢走;
二来,他们听说香港实行英国法律,没有祠堂,也不允许纳妾,甚至只能过圣诞节而不能过大年。不让纳妾还好说,但不让进祠堂祭祖烧香,这等于要他们的命。
从这次冲突中,邓氏家族看到英国人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乡民绝不是对手。因此他们一边联络各地的邓氏子孙,一边筹款购买武器,训练乡勇。准备和英国人大打一场,绝不让“米字旗”在新界升起!
04
到了3月中旬,香港方面传来消息:港督卜力打算在4月17日正式在大埔墟举行“升旗仪式”,也就是说,英国人将在这天正式全面接管新界。时间很紧迫了,锦田邓氏家族的领头人邓仪石决定,马上召集乡绅代表,组成抗英公会。
但除了邓氏家族代表坚定表态抗英,其余代表大都态度冷淡。他们的理由是:朝廷都不要咱们了,没必要上赶着当大清人。再说英国人装备什么水平,在大埔墟咱都看到了,就咱这土枪土炮跟英国人干,不是以卵击石么?
邓仪石深怕抗英力量不够,又赶紧派人去东莞县雁田村找他的同宗兄弟——邓辅良,请他前来帮忙。邓辅良是武进士出身,骁勇彪悍,早就对朝廷把土地拱手让给洋人的行为十分愤恨。
接到求援信,马上召集乡勇,收拾武器,准备干粮,迅速出发了。
抗英的新界乡勇
按照邓仪石的计划,4月17日大埔墟举行升旗仪式时发起袭击,一举歼灭港府的头头脑脑。可他没想到的是,一个意外事件却打乱了整个计划,让这场抗英之战提前爆发了......
05
4月14日,港英政府在大埔墟设置的新界警察署为了筹备升旗仪式,搭建了临时礼棚和观礼台。大埔百姓看到后怒不可遏,夜幕降临后,一把火把礼棚和观礼台烧了个精光。
英国人马上对放火的乡民开火射击,乡民也拿着土铳还击。邓仪石得到消息,当机立断,派出屏山、锦田的乡勇前往增援,并派人在大埔头山东麓挖掘堑壕、设置拒马,断绝香港到大埔的唯一道路。
4月15日清晨,港督卜力收到消息,鉴于香港通往大埔的道路已被截断,下令由骆克率500英军登上军舰,绕过西贡半岛,从海上进攻大埔。
4月16日上午,英军舰队到达大埔墟东面的吐露港,立即炮轰击乡勇阵地,同时步兵强行登陆。邓仪石指挥乡勇们用落后的武器坚持到中午时分,终于顶不住,被迫向锦田方向撤退。
下午2点多,骆克带领英军进入大埔墟,举行了简单的升旗仪式,随即下令向北追击,发誓要把这些反抗者铲除干净。
英国人拍摄的新界大埔墟升旗仪式
06
4月17日早上,英军追击到了大埔墟以北的林村。邓仪石率2500名乡勇,已设下埋伏。
英军先头部队被打得人仰马翻。但是军大部队陆续到达,用机关枪和轻型野战炮,给乡勇造成了很大的伤亡。邓仪石果断向后撤退。英军穷追不舍,当天深夜,追击到了石头围,人困马乏,只得扎营休息。
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醒来,石头围已经聚集了不下5000名乡勇。
原来,邓辅良率领3000名雁田乡勇跑来和邓仪石的队伍会合。石头围距离锦田的中心——吉庆围很近,必须在这里给予英军较大打击,才能保证吉庆围的安全。
英军一看这架势,知道情况不妙,想赶紧突围,没想到领头的军官刚冲出石头围就被火铳一枪撂倒,身负重伤。
英军群龙无首,只得守在石头围的围墙里,靠着火力优势抵挡乡勇的攻击。骆克在大埔墟听说后,立刻下令停泊在吐露港的英国军舰向石头围进行远程火力打击。
新界六日抗英战场示意图
武器落后的乡勇再次伤亡惨重,坚持到下午时分,邓仪石下令全队撤往吉庆围,准备依托吉庆围的防御工事做最后的抵抗。
吉庆围是邓氏先祖最早在锦田定居的地方。从康熙年间起,邓氏家族在村子四周建起了6米多高、3米多厚的围墙,挖了十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村子只有一个出入口,装有坚固的连环铁闸门。围墙上还有许多射击孔。如果是一般的土匪海盗,还真拿这样的围子没有办法。只可惜,面对装备最先进的英军,古老的围墙和铁门已经难以抵挡了。
19日,战至下午时分,邓仪石和邓辅良在族人掩护下逃出吉庆围,一路狂奔到了深圳河以北。英军大肆搜捕乡勇,还连环铁闸门给卸了,作为战利品运回了香港。
吉庆围村口的连环铁闸门,该门于1925年被港英政府归还给邓氏家族
07
新界反抗失败,骆克又萌生了更大的野心——
5月16日傍晚时分,大批英军突然越过深圳河,侵入深圳墟。此地本来有1000多驻防清军,但面对气势汹汹的英军,居然一枪都没敢放,直接缴械投降了。
英军继续北进,企图侵占更多的土地。饶是大清国再软弱无能,此时也无法忍受了。
李鸿章当即照会窦纳乐,质问英国为何不守条约?
窦纳乐反咬一口:新界的抗英运动是两广总督谭锺麟在背后指示的,而且有穿号衣的清军混入乡勇中参战,因此是大清违约在先。
李鸿章反驳道:谭总督几次给新界民众发去告示,告知英国即将接受的事情,要求乡民各守本分,不得作乱。你们说谭总督暗中指示民众抗英,证据何在?
其实窦纳乐心里都清楚,谭锺麟确实跟此事无关,但坚决拒绝撤兵。经过几番较量,英国开出了撤兵条件——罢免谭锺麟,同时赔偿英国军费15万银元,向英国赔礼道歉。面对如此无理蛮横的要求,清政府终于表现出了空前的强硬态度,坚决不接受。不过,也只是不接受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出兵反击收复深圳,那是打死也不敢的。
敢跟鬼佬干的,还得是广东百姓。
08
英军占领深圳后,跑回雁田老家的邓辅良马上召集乡民,再次组织起抗英义勇三千多人,跑到深圳墟北面的布吉和沙头角扎营,同一千多英军对峙。
经过新界之战,邓辅良深知英军火力凶猛,因此他没有和英军刚正面,而是组织小股敢死队,趁夜色不断袭扰英军营地,击杀英军哨兵。就这样,从5月耗到10月,英军伤亡者不断增加,军事行动花费的成本也是日甚一日。
终于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侵占深圳的合理性。经过评估,英国政府认为,这一地区人口众多,且民众反抗意识强烈,英国想长期占领,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得不偿失。
最终,11月13日,英军撤过深圳河。
09
新界的这场抗英运动,就军事上来说,给英国造成的损失非常有限。
据英方统计,只有2名英国军官受伤,另有30多名印度和华人士兵伤亡。而中国乡勇阵亡高达500多人,受伤上千人。
但从政治上说,这是一场收益很大的战斗——鉴于新界乡民的激烈抗争,港英政府不得不搞起了“一港两制”,即在香港和九龙实行英国法律,在新界实行《大清律》,保留新界乡绅的土地所有权,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祠堂,祭祖,纳妾,一切照旧。同时,还吸纳了大量乡绅加入新界的管理机构,实行“英华共管”。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和九龙是真正意义上的“英国殖民地”,一切都是英国人说了算,而新界只能算“半殖民地”,中国人说话依然很有分量。
1925年港督司徒拔向吉庆围交还铁门
深圳的抗英运动则意义更大——让深圳避免成为第二个新界。
PS:老王2017年去香港旅游时,住的酒店就在港岛的“骆克道”上。这条以骆克命名的道路紧邻维多利亚湾,酒吧众多,非常繁华。而1899年抗英牺牲的新界乡勇们的义冢却鲜有人知道。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香港史》、《被遗忘的六日战争》、《香港6000年:远古-1997》、《骆克与香港新界》
来源:汉周读书,历史老师王汉周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最近,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搅得世界不宁静,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了全世界的反对和谴责。美国为何如此行为?中国该如何应对?15年前,彭晓光先生的一篇奇文,竟准确...
- 之前打死老胡也不敢想象,一位美国总统竟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假图片”诋毁中国。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混乱、堕落到这个样子了吗?特朗普4月21日在他自己的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
-
特朗普仍相信普京想达成协议:他没夺取乌克兰整个国家,这是很大的让步
俄罗斯4月24日凌晨对基辅等地实施了空袭,造成人员死亡。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罗斯提出严厉批评。不过他仍然相信俄方想要达成和平协议。4月24日,有记者问特朗普:“鉴于俄罗斯... - 1、侠客岛:最近,中国的跨境在线购物平台“敦煌网”,突然在美国爆火,展示了中国工厂内部的运作情况。很多中国工人、企业主也到TikTok,展示一些名牌产品在中国生产的低成本...
- 美国这件事,真是让全世界大开眼界。您能想到的,就在最近,负责美国安全的国土安全部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她的手提包居然被偷了。这不是段子,这...
-
每一个技术突破都可能成为国家间角力的新武器,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央情报局(CIA)不仅扮演着情报收集与分析的传统角色,更通过其风险投资机制,悄然在全球科技版图...
-
世界博弈局中局:大戏接连不断:哈马斯的辛瓦尔死于精心策划的击杀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鉴于当前的形势,还是值得说一说。还记得OpenAI的吹哨人是怎么死的吗?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6日,26岁的美国OpenAI公司前研究员苏奇尔·巴拉... -
对不少年轻的中国观众来说,尚格·云顿这个名字已经有些遥远。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他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动作巨星。和吴宇森(《终极标靶》)、李连杰(《敢死队2》)等中国影人...
-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有两个华人博士毕业生,王宇歌与周叶斌。王宇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免疫学博士,微博名为“子陵在听歌”。周叶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遗传学博士,...
- 【文/观察者网 邵昀】从大举削减联邦科研经费、以“打击校园反犹太主义”为由威胁冻结高校资金,到无故剥夺留学生签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三板斧”令科研界风声鹤唳。据美国...
- 摘要:人们习惯于认为,潘汉年当初如果没有擅自见汪并长期隐瞒此事,就会终身太平无事甚至官运亨通。这是大错特错的。像潘汉年这样的人,即便没有擅自见汪一事,也决不会善终...
-
当代人相亲,有一条赤裸裸的鄙视链:没房的不行、收入低的不行、女博士不行、属羊的不行、没编制的再考虑考虑……基于这些成见,中国式相亲奉行一套所谓心照不宣的标准。不过...
- 晚清发生的“刺马”一案,是电影《投名状》的故事来源,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原型是太平天国灭亡后出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马新贻被刺后,多位官员在审案时做法怪异,其案件草...
-
题记:国家发展不能背离文明,一个民族应当有人去探求真理。最近在看到一些关于前苏联的段子和笑话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说他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有高度集权等,不乏还有一...
- 明太祖朱元璋奋起布衣,以滁阳一旅,削平群雄,戡定四方,驱逐胡虏,夺取天下。虽曰应天顺人,抑亦群臣之力。然晚年沉猜果诛,胡蓝党狱,开国元勋鲜克有终,令人致概于兔死狗...
-
前言多数人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都是从影视剧中得到了,这也是一种普遍情况,把戏剧当成了历史,实际的清朝并非如此。就拿乾隆皇帝来说,在电视剧里都给整成什么了?花花公子、...
-
山叫翠微,海叫沧渊,雨为灵泽,雪为寒酥,云是纤凝,风是扶摇,太阳是扶光,月亮是望舒,天空叫碧落,大地叫坤灵,星星是白榆,风吹沙砾又...
-
"事实上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大唐使者“一人灭一国”,又或吐蕃对印度的入侵,倒不如说是一场印度内战。是一直希望打回恒河平原的梨车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1990年...
-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胡说八道、六亲不认,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再熟悉不过了。但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含义,恐怕我们还真不一定知道!今天一起科普一下吧。人有三急。这一...
- 老何这十年来提出过三大阴谋论:第一是十几年前发表“退休感言”,指出五大妖魔三座大山压迫c国,第二是指出犹太人的金融共济会在幕后控制美国和世界,第三是指出犹太雇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