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建筑有关的成语——门当户对
你以为躲在深宅大院里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那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哪,都像黑夜里的萤火虫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家门口威猛的石狮子,门楣上的门簪,都深深的迷住了我......
百度百科对门当户对的解释是这样的:
门当是指官宦人家门口的抱鼓石
户对指的是门楣上的门簪
通过抱鼓石的大小和造型、门簪的数量和造型就能大致知道业主的身份信息,听上去好像与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完美契合,实则却有着一定的偏差。
理性分析中...
首先,建筑学领域并没有门当和户对这两个建筑构件,因此这两个词大概率来自于坊间那些乐于给人科普的群众。
被称作门当的抱鼓石,原型是朝廷大门前的谏鼓,作用和便民大厅里的抽号机一样。敲完鼓见到有人提着棍棒出来,就算预约成功了,于是门前立鼓便有了欢迎来访的寓意。同时,百姓还认为洪亮的鼓声能辟邪,因此后人便将圆鼓立在门外。
想把抱鼓石整明白,还要从它的前身门枕石说起。传统的门扇上、下两端突出的(红色)部分都卡在槽里,下端开槽(海窝)的石头便是门枕石。门枕石一定是成对出现,内侧开垂直于地面的门槛槽,门槛就卡在两槽口之间。装上门槛后,整个门框便从“门”字型变成了“口”字型,整体性大大提高。
门是门,门框是门框,两者不直接连接。
门扇上端突出的部分嵌进了连楹的槽里,连楹与门框的上槛也是完全独立的两部分,因此需要门簪穿过上槛和连楹,并最终用销子锁死。因此门簪并不只是个装饰。
门洞越大
需要的连楹就越长
从而需要的门簪也就越多
门簪是短柱状的(柱状朝外,插销子端朝内),砖雕或木雕,长一尺(33CM)左右。之所以做成这个形状,官方解释是寓意着“添丁”,而不买账的百姓则认为它就是杵在门楣上的“丁丁”。无论哪种说法,归根结底都是希望人丁兴旺。
业主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越高,门的尺寸和重量也就越大。如此一来,就需要让门枕石变得更重,以平衡门扇变大所增加的力,所以门枕石就越做越大。单纯将石墩做成傻大傻大的憨憨,肯定是不符合当时审美的,因此匠人索性就将立着的战鼓做成了石鼓,与抱枕石合为一体成为了抱鼓石。
小墩儿对小门、大墩儿对大门。
看到这里,问题肯定来了:“呐,皇上家的门肯定是最大的喽,比百姓家十个门都大”,这句话前半句没错,但后面不对。以紫禁城“大门”五兄弟为例,尽管建筑物很大,但“门洞”的尺寸并没有盲目地跟着一起变大。
门洞的尺寸决定了门的大小
门的大小又决定了门簪的数量
至于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天子家用九个门簪,一品有八个,二品以上有六个,三品以下可以有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这种说法其实是不严谨的。
天子家的太和门就不是九个
既然门的尺寸相差不多,那些权贵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只能在抱鼓石上做文章了。
武官选了战鼓
文官选了商务背包
随后便在造型和纹饰上做起了文章
抱枕石都比完了,怎么可能放过门簪?主流的说法是武官用圆柱,文官用棱柱。就不反驳了,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且也并非圆柱状的只能雕纹饰,棱柱状的只能赋予文字。
简单总结一下
抱鼓石:越大越厉害,大小相近的情况下,雕神兽的比雕家常动植物和纹饰的厉害,雕东西的比光板儿的厉害;
门簪:数量越多越厉害,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比材质和尺寸,最后比雕工。图案方面没有绝对的高低;
然而单纯两个建筑构件也没啥好比的
所谓门当:指的是门第相当
所谓户对:指的是门户相对
古文中,双扇为门,单扇为户。因此,这个成语其实是围绕着府门来讨论的,而非那两个构件。
第一梯队 宫门
紫禁城里等级最高的是万岁爷家的太和门,它是九间三启门(九间:十根柱子分成九段;三启:三个门洞)、然后是乾清门(五间三启门)。
第二梯队屋宇式大门
第一组:王府大门,极个别亲王家的府门也是五间三启门、多数王府用的是三间一启门,王府大门往上是允许有门钉的。府门的位置在整个院落的中轴线上。
*小知识点:浅聊一下门钉所反映出的等级信息。通常情况下门钉数量越多,业主话语权越大。
第二组:广亮大门,门的位置在正脊的正下方,屋檐下的空间门里和门外一样大,位置一般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
第三组:金柱大门,门的位置与金柱一个平面,屋檐下的空间外小里大。
第四组:蛮子门和如意门,门的位置与檐柱在一个平面,屋檐下的空间全归内。两者区别在于蛮子门嵌在木框子上,如意门嵌在砖墙上。
第三梯队墙垣式大门
这类大门十分常见,在墙上抠个洞,装上门扇就可以了,也是普通百姓家最常使用的大门样式。
简单总结一下权贵阶级的门:大的比小的厉害;开间多的比开间少的厉害;有门钉的比没门钉的厉害;屋檐下门外占比多的比占比少的厉害;门在中轴线上比在边边角角的厉害;嵌在木头上比嵌在砖墙上的厉害;做成房子的比墙上掏洞的厉害;门扇是双数的比单数的厉害。
因此
门当户对应该理解成两家人是否在同一梯队
而非门上的几个构件那么简单
相似的古建筑 谁更厉害?——壹
似乎我们从小就喜欢贴标签,同时也逃不掉被贴标签。“这是好人,她是坏人;这个汽车跑得快,那个不如它;这个老师凶巴巴的,那个老师温柔......”
古建筑也分三六九等
该如何贴标签呢?
第一种 比大小
这种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房子越大,用到的木料就越多、越粗大,越名贵,等级就越高,自然也就越厉害。
然而比大小谁都会
压根儿就没有装到位
万一碰到俩大小相近的可咋整?
第二种 比开间和进深
这两个词解释清楚就成功
一半了
若是房子面不朝南可咋整?
(就像红色屋面的这四间)
另外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数柱子,无论纵、横的一排柱子,“柱子数-1”就是开间数和进深数。由于中间是明间,左右又严格对称,因此开间数一定是单数。等级最高的是万岁爷的太和殿,十一开间。往下数分别是九、七、五、三。
九开间的都在故宫的中轴线上
坤宁宫是中轴线上唯一个的满族建筑
(我承认我画的时候偷懒了)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
同样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保和殿
为了让万岁爷视野开阔
去掉了店内的六根金柱
太后住的地儿是七开间
需要注意的是
计算的时候只算墙里面的
墙外的廊不算
太和门东边的文华殿
为五开间
三开间的可就太多了
这里就不举例了
简单理一下
十一开间和九开间不只是紫禁城里有,皇家庙宇和孔庙中也会出现
和珅这样的住七开间
五品至一品五开间
九品至六品三开间
庶民最高只能住三开间
相似的古建筑 谁更厉害?——贰
上回说到,古建筑在做比较的时候可以根据它的大小(开间和进深)来进行判断,今天接着上次的继续唠。
如果两个建筑物大小相似
开间、进深数相等又该如何判断呢?
第二种 看屋顶
建筑物的屋顶就像是扣在头上的帽子,在人民当家做主以前,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因此,不同的脑瓜子上扣着不同的帽子,住在不同的屋檐下,过着不同的生活。先看第一梯队:
我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称为庑殿顶(也称为四阿顶、五脊殿),前后(长边)两个坡交于最高的正脊(正脊之前讲过:眼前的古建筑究竟多少岁了?),正脊两端分别连接四条垂脊。单檐庑殿顶通常用于礼仪盛典或宗教建筑的配殿或门堂。
下面这种结构看上去更加复杂的称为歇山顶,尽管花里胡哨,却比庑殿顶低一个等级。单檐歇山顶通常用于皇家建筑中的:祠庙坛社、寺观衙署、公众殿堂,百姓和官宦都不够资格。
如果将歇山顶的正脊换成一个通长的弧形顶,就变成了卷棚歇山顶,只要名字里加上“卷棚”两个字,在等级上就比不加这两个字的尖山(有正脊)低了那么一丢丢。后面提到悬山顶和硬山顶等形式,还会反复出现“卷棚”这个东西。
第一梯队里第三档的称为攒(cuán)尖顶,它是最容易辨认的,甭管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哪怕是圆形的,只要向上最终交汇于一点就没跑儿了。这一类单檐的顶只用于体量不大的楼、阁、亭、塔。
有一种在排序的时候将攒尖顶踢出第一梯队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无论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还是北京故宫的中和殿,都是在中轴线上重要位置出现过的,也算是对那些来自草原先祖的致敬,RESPECT!而全国各地的皇家寺院及孔庙的中轴线上也只会出现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三种,因为只有他们仨有重檐、甚至三重檐的PLUS版本。
啥是重檐屋顶?
古代的帝王为了追求建筑物的庄严和雄伟,便让开间数不断增加,同时屋顶也会按照相应的比例一起升高,然而升高的速度赶不上变宽的速度,因此开间数超过一个临界值就会变得极不协调(明清建筑)。比如十一开间的太和殿和太庙的享殿,如果变成单檐,看上去就会十分奇怪。
换句话说,只有开间大到一定程度才会使用重檐屋顶,所以重檐屋顶的前提必须“大”。建筑大了等级自然也就高了,因此相同样式的屋顶,重檐的等级比单檐的高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为什么庑殿顶比歇山顶等级高?
我国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农民起义,他们怀揣着梦想的火种,点燃了别人(家的房子),照亮了自己......
烧就烧呗!和屋顶等级有什么关系?
帝王的房子盖的时候都是一堆一堆的,烧起来是一片一片的,最后可能连一片完整的瓦都不剩。所以在这帮人一次次努力推动我国古代建筑行业GDP的同时,上等木材也逐渐被霍霍完了。于是用料挑剔的庑殿顶的数量就被严格限制,自然也就成为等级最高的屋顶了,歇山顶顺带成为了次一级的形式。
简单理一下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尖山歇山顶→单檐卷棚歇山顶→单檐攒尖顶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镶嵌在石块中,揭开一个史前的巅峰时代
考古学家最怕什么,最怕挖到看似不属于该时代的文物,比如三星堆的文物,长得跟穿越过来的一样。对此古生物学家表示,早已经习惯了,只要见识过史前海洋生物化石的,再看见什... -
转自凤凰网最华人号作者:余叶子近日,4名中国公民在美国突然遇害的消息,震动了海外华人圈。嫌犯是谁?为何行凶?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后,网友评价格外戳心:老乡见老乡,背后...
-
苏轼这位大诗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一生有过三任夫人,这三位夫人恰巧都姓王,分别是:王弗、王润芝、王朝云。苏轼将他人性中最华丽、最深挚的感悟与文字,写给他的三位...
-
云南白药创始人:救人无数,因拒交秘方被软禁入狱,58岁死于狱中
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晚年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1942年他到云南昆明视察,云南王龙云送了他十二瓶白药。车子开到贵州境内,那里山高弯多,他看到一辆卡车不小心翻车了,还造成... - 据环球网6月28日报道,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当天迎来首场候选人电视辩论,此前一直隔空打“口水仗”的现任总统、民主党人拜登和前任总统、共和党人特朗普时隔近4年再次登台交锋...
- 高宗,名赵构,字德基,汉族。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赵构不愿收复北...
-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年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
- 《杜鹃花落》引起很多人的愤怒,这种愤怒是朴素的,有道理的。这篇小小说完全以一名侵华日军指挥官为视角,对八路军的评价是日本式的,而且让人觉得那名日军大佐心疼儿子,要...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为何无法统一六国?秦国又为何能统一天下?
齐国是首先成为春秋五霸,并且也是战国七雄当中实力靠前的,为何它无法统一六国呢?我认为有三大因素。第一,齐国的地势位置适合防御但不适合进攻。大家请看图一,齐国南面是... - 一起故意伤害案日前在陕西咸阳秦都区开庭,被告人张恒系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街道办资村村民,被害人石某是一名参与非法强拆的社会人员。2023年4月1日6时许,石某等人持械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