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央国企里的“太监党”
繁体央国企本是国家的筋骨,是支撑关键行业的压舱石。可惜的是,有些地方骨头虽硬,血里却养出了软蛋。说得直白点,“太监化”的作风,正在一些央国企里滋生蔓延。
什么是“太监化”?就是没有主见、唯上是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满脑子都是“如何讨好领导、保住自己”,却一点没想过“该干什么事、该担什么责”。
这种人,对组织伤害极深。
01|“太监化”的关键,是心里没企业,只有主子
“太监化”的根子,是心术偏,不为事,只为人;不顾企业死活,只看领导脸色。
明朝有个权臣叫严嵩,本职是辅政理政,结果整天就研究一件事:怎么让嘉靖皇帝高兴。皇帝迷信修道,他就大谈天象;皇帝不喜欢听不同意见,他就把谏官一个个打压下去。表面是忠心,实则是掏空政务、粉饰太平,朝廷烂在表面,民间苦没人管。
现在一些央国企里的“太监党”,和严嵩没什么两样。他们不为企业,只为领导。项目要不要上,看脸色;方案靠不靠谱,看能不能出彩;出了问题,先问“谁能背锅”,不是“怎么补救”。
这种人,心思不在事上,只在“上”上。只认主子,不认是非。
02|“太监党”是怎么养出来的?
一个部门谁升得快?不是干得多的,是心思活的;谁最容易被晾着?不是水平差的,是不懂“气氛”的。久而久之,大家都心里有数:真话少说,问题少提,别太出头,别太讲理。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跟,话里话外全是“主旋律”。
更糟的是,这套做派从来不靠文件推行,全靠“氛围”养成。
新员工进来,刚开始还想做事,没几个月就学会“看气氛”;老员工混得越久,越明白“真话不能乱讲,问题不能瞎提”。嘴上说讲规矩,私下全是照着人情走。
最后谁都不提事,谁都不担责。一个组织,就这么在“多说多错”的恐惧和“会来事才有出路”的默契中,慢慢塌下去。
03|央国企,不该养“太监党”
央国企该是什么?是国家的骨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干正事的地方,不是搞小圈子、养太监文化的温床。
但现实中,那些最擅揣摩、最擅长“只传圣意不干实事”的人,反而活得很滋润。他们把这里当成现代“皇宫”,一门心思想的是主子高不高兴,一门手艺练的是人情世故,硬是把干事的地方,变成了表演的舞台。
央国企再大,也经不起“太监党”一茬茬复制。你给他们权,他们做局;你给他们平台,他们钻空子。最后能干的被架空,想干的被冷落,只剩一群只会点头哈腰、装模作样的“样板人”。
一天天混,一年年拖,组织没散,人心先散。
撑起央国企这副担子,靠的从来不是谁最会揣摩,而是谁扛得起事、担得起责。
太监党再多,也垒不起国家的脊梁。
(对了,杜绝“太监化”,还有个前提——上面也得真不喜欢太监。)
来源:职海集
本文初摘录于:2025-07-20,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