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人,很多东西是娘胎里自带的,非常顽固,偏执到骨髓
繁体老话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初听这话会觉得太过绝对,等到历经人间冷暖,才明白其中道理。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也想要改变很多人。 可最终会发现,你越是用力,越是徒劳。
我们费尽唇舌,耗尽心力,关系却越来越僵。 后来才慢慢明白,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改不了的。 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改变别人,而是调整自己。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道德经》有言:“咎莫大于欲得。” 一个人最大的过失,莫过于想要的太多。 我们很多烦恼的根源,就在于对身边的人期望太高。 期望他们变得更好,期望他们符合我们的心意。 可这世上的事,偏偏就是你越期待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
看过一个寓言故事,叫做“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人,从来不养护庄稼,不给地里除草施肥。 可他却总是觉得自己家的禾苗长得不如别人家好,没有别人家高。 一天,他灵机一动,下地把禾苗一株一株地拔高。 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回到家他一脸喜色, 家里人询问他,遇到什么喜事了? 他得意洋洋地向家人炫耀: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但是,我让地里的禾苗一下子都长高了!” 农人的儿子很疑惑,便向地里跑去。 一到地里,儿子就傻眼了,禾苗全都已经死了。
有人会说,没人会这么傻,但若把禾苗换成人呢? 相信不少人都对身边人做过这样的事。
《论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有人希望儿女功成名就、指望伴侣浪漫体贴,还期盼父母理解支持。 但他们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我们只能陪伴,不能主导。 强求改变,只会让亲情蒙尘,让关系紧张。 所以,对于其他人,要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当你学会用平常心看待每个人的选择,你会发现,心中的负担轻了,眼中的世界也开阔了许多。
期待放低,生活更甜
《汉书》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人过于苛求,就会没有朋友。 当你放下改造对方的念头,接受他本来的模样,很多矛盾就自然消解了。 世间万事,难得糊涂。
对人对事,要求低一点,计较少一点,福气反而会多起来。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领袖,私交笃厚,政见与信仰却多有分歧。 柳宗元是革新的核心人物,韩愈则对此革新极力反对,二人立场针锋相对。 宗教上,韩愈反佛如仇,柳宗元却主张“统合儒佛”,常与僧人交游。
即便如此,他们从不强求对方认同自己。 柳宗元贬永州时,韩愈却仍与他保持书信往来。 柳宗元病逝后,韩愈却不顾其“逐臣” 身份,冒风险为其作墓志铭,盛赞其政绩与品行。 二人以“和而不同” 彼此相待,未因分歧损耗情谊,反倒成就了文坛上跨越政见的千古佳话。
老子有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万事万物各有其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很多争吵和别扭,都源于我们认为“你应该怎样”。 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应该”呢? 对方几十年形成的习惯和性格,怎么可能因为你的期待就轻易改变。
把心放宽,把期待放低。
当你不再试图去修正所有人的轨迹,你才能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品味生活的甘甜。
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创造幸福人生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凡事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 当你觉得周围的人和事让你痛苦不堪时,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
改变别人是痛苦的开始,改变自己才是幸福的源头。
你变了,你的世界就变了。
民国时期,有一位奇女子,名叫董竹君。 她出身贫寒,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后夏之时,并与之结婚,随他前往日本。 她本以为自己跳出了火坑,迎来了新生。 然而,她的丈夫夏之时,骨子里却有着极深的大男子主义和封建思想。 婚后,夏之时贬低、侮辱甚至家暴董竹君。 在痛苦的深渊中,董竹君终于醒悟:她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自己。
她毅然选择离婚,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在上海滩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她学习经营,提升自己,成为了中国商业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企业家。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如果情况无法改变,我们就调整自己。
去读书,开阔自己的心胸;去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去找到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 当你自己的状态好了,你便不会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别人身上。 你的平静和喜悦,会给你带来无与伦比的幸福感。
为自己而活,对自己负责,远比试图去改变一个顽固的人,要实在得多,也快乐得多。
▽ 《格言联璧》有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生活中要学会接纳,而不是改造。
把心力用来经营自己,提升自己。 当你把自己活成一束光,你的温暖,会照亮你的世界。
至于那光,能唤醒什么,改变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你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安宁。
来源:国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