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之女贾浅浅改简历:本科学习经历由5年改为3年,高校回应

繁体

最近,贾平凹之女、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贾浅浅修改了自己在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的简历,但这一修改却改出了新的“问题”。

此次修改有两个地方:第一处,其在西北大学的博士学习已于2024年12月结束,目前已获博士学位。

第二处,其在西北大学学习经历由“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修改为“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西北大学本科”。

贾平凹之女贾浅浅改简历:本科学习经历由5年改为3年,高校回应

贾浅浅原简历截图 资料图

贾平凹之女贾浅浅改简历:本科学习经历由5年改为3年,高校回应

贾浅浅现简历截图 图源: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

对此,西北大学文学院工作人员2月2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清楚学院官网贾浅浅信息更改一事,但 官网上老师的个人信息均由本人提供,包括贾浅浅在内

根据目前施行的《西北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 学校本科各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五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五年制本科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为四至七年)。”

对此,记者询问了负责本科生学籍学历、学位、考试、成绩及教学运行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的制订、修订与落实等工作的西北大学教务处教务科。该科工作人员提到,西北大学的学分制是于2018年开始正式执行,在学分制下,本科生的正常毕业范围是三至六年。 很多高校都有类似三年制提前毕业的先例,但也不清楚贾浅浅信息更改的相关情况。

一个学者的本科学习经历可长可短,随意收缩,这自然引发了舆论场的高度关注。

作为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进入公众视野源于2022年其进入中国作协拟发展会员公示名单。有网友质疑其部分作品文学水平不高,中国作协最终决定不将其列入2022年新会员名单。

在那一次争论中,其“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经历也被网友争议。有网友认为,其5年本科学习经历实为“专升本”,以此质疑其学习能力。 贾浅浅此次主动修改本科学习经历的时限不排除是对2022年外界对其争议的一种“回应”。

但这一“回应”非但没有打消外界顾虑,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疑问:

第一,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贾浅浅在做什么?是否也在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第二,如果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贾浅浅也在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学历层次是专科还是本科?

第三,贾浅浅从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三年时间就读完了本科,是提前毕业还是另有隐情?为什么之前填报的是5年完成本科学习?

第四,如果贾浅浅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西北大学读专科,2000年9月份之后转为本科,其间经历了何种考试或者考核程序实现了这一转化?是否属于“专转本”(不同于专升本,指的是专科学校在校生通过一定程序转入本科院校相应年级学习,最后取得本科学历)?

第五,如果贾浅浅属于“专转本”,当年其经历了哪些程序?

根据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简历,出生于1979年11月的贾浅浅现任西北大学副教授,隶属创意写作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诗歌。她于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研究生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18年9月至2024年12月博士就读于西北大学。2003年8月至2018年7月,贾浅浅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后于2018年9月起在西北大学文学院任教至今。

贾浅浅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生命的言说与意义——试论贾平凹的书法创作》《文学视域下贾平凹绘画艺术研究》《男权秩序中挣扎的女性类型》《审美泛化与文学真实观的转变》《历史与文学的双重变奏——贾平凹<古璐>的叙事策略》《诗人与时代》《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我读<山本>》《泼烦背后的精神之光——从辛起与严念初谈起》《诗歌:呈现生命的独特方式》《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漫谈<暂坐>的话语与结构》等论文,《选编<贾平凹散文精选>》《诗集<第一百个夜晚>》等著作,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贾平凹书画与文学艺术精神关联性研究(2015.1—2016.12)》,并曾于2017年12月获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历、论文、职称对其极其重要,是衡量一个学者学术能力和诚信精神的重要参照材料。其本科学历的时限居然可长可短、随意收缩,自然难以服众,也需要其本人或者学校更详细的解释。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历、论文、职称对其极其重要,是衡量一个学者学术能力和诚信精神的重要参照材料。其本科学历的时限居然可长可短、随意收缩,自然难以服众,也需要其本人或者学校更详细的解释。

来源:新黄河

本文初摘录于:2025-03-22,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3-22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