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方是“假民主”,你很可能被洗脑了!
繁体当西方高喊“一人一票”时,为何政策却总偏向那1%?
如果民主真能解决一切,为何美国疫情失控、英国脱欧翻车?
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民不民主”,而是,谁在定义民主?谁在真正受益?
第一章:西方民主的“高贵”起源:少数人的特权游戏
古希腊人总爱吹嘘自己是民主的祖师爷,但他们的民主其实更像是“有钱有闲俱乐部”的VIP专属派对。
雅典城邦鼎盛时期,公民总数大约4万,但能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公民”只有不到4万人,等等,数字怎么一样?
别急,这里的“公民”可不是指所有居民,而是特指那些父母都是雅典人、拥有财产、成年男性,还得服兵役的群体。
妇女、奴隶、外邦人?抱歉,你们连围观投票的资格都没有。
雅典民主最辉煌的时刻大概就是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发表那篇著名演讲的时候,可讽刺的是台下听演讲的“人民”里可能连一个阵亡士兵的母亲都找不出来,因为女性根本不算公民。
罗马人稍微大方一点,至少给了平民一些参与政治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得先成为“公民”。
罗马公民权最初只授予罗马城里的贵族,后来慢慢扩展到意大利半岛的其他部落,再后来通过战争和金钱交易,把公民权像打折商品一样批发给外省人。
但即便如此,真正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元老院手里,那群穿着白色托加袍的老头子,个个都是大地主和贵族出身。
普通公民可以投票选保民官,但保民官的提案能不能通过,还得看元老院脸色。
更有趣的是罗马公民权后来变得太泛滥,导致军队里全是拿着公民权的雇佣兵,这些人打仗不是为了罗马,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后直接把皇帝当提款机,罗马帝国就这么崩了。
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制度说白了就是“有产者的游戏”,雅典的民主依赖于奴隶制,因为只有让奴隶干苦活,公民才有时间去广场上吵架、辩论、投票。
所以罗马的民主是建立在征服和奴役之上,公民权的扩大不是因为统治者突然良心发现,而是因为需要更多士兵去打仗,更多农民去交税。
这种民主的本质是什么?是少数人通过制度设计让多数人看起来像是参与了统治,但实际上权力仍然牢牢掌握在他们手里。
现代人总喜欢把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包装成“人类文明的灯塔”,可问题是,那盏灯只照耀了一小部分人。
雅典的民主制度下,苏格拉底因为“腐蚀青年”被投票处死,所谓的“民主决策”,很多时候不过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只不过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
西方后来把这套制度包装成“自由民主”的典范,可仔细想想,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和现代民主真的有关系吗?
现代民主强调普选权、人权、平等,而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恰恰建立在排他性之上。
如果非要扯上关系,大概就像说“黑奴贸易和现代人权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一样荒谬。
所以,为什么现代西方仍然要拼命鼓吹古希腊罗马的民主传统?
难道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历史依据?
还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高贵”的起源来掩盖现代民主的实质:资本控制的选举游戏?
下一章我们会发现美国这个“民主灯塔”在建国之初,其实连灯座都还没造好。
第二章:美式民主的诞生:继承排他,粉饰门面
美国独立的时候,那帮开国元勋可没想着搞什么“全民民主”,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要是让所有人都来掺和政治,那他们这些地主老财还怎么混?
于是美国宪法里压根就没提“民主”俩字,而是整了个“共和制”,听着挺高大上,其实就是换了个名字的精英统治。
华盛顿、杰斐逊这些大佬,哪个不是大奴隶主?
他们嘴上喊着“人人生而平等”,转头就把黑奴当牲口使唤,这波操作是不是很熟悉?
现代某些公司高管喊着“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背地里却拼命压榨996福报,历史啊,就是个循环播放的录像带。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那帮人关起门来密谋了好几个月,最后搞出来的宪法简直就是给有钱人量身定做的。
参议院议员由州议会选,而不是直接民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机会染指最高权力。
选举人团制度更是绝妙,选民投票选的是“选举人”,而不是总统本人,这些选举人爱投谁投谁,完全不用对选民负责。
2016年特朗普普选票比希拉里少近300万张,结果还是当上了总统,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少数人决定多数人命运”吗?古希腊罗马玩剩下的把戏,美国拿来用了个彻底。
最搞笑的是美国宪法最初连选举权都不给普通人,白人男性得有财产才能投票,穷光蛋连资格都没有。
妇女?想都别想。黑人?当时连人都不算,还投什么票?
直到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黑奴才被解放,但想投票?得先通过识字测试,还得交人头税,这不就是明摆着说“穷鬼和文盲不配参政”吗?
1920年妇女才获得选举权,1965年《投票权法案》通过后才勉强让黑人能去投票站。
算一算,从建国到黑人有投票权,整整189年,这民主进程堪比蜗牛爬树。
美国开国精英对“纯粹民主”怕得要死,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里直白地说:“民主政体就是暴民统治。”他们设计的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多数人暴政”,翻译成人话就是“别让穷鬼们翻身”。
选举人团、参议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终身制,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确保了权力永远掌握在精英手里。
现代美国大选,候选人得花几十亿美元打广告,普通老百姓谁砸得起这个钱?资本已经把民主选举变成了拍卖会,出价最高的人才能上台表演。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民主灯塔”,可它的民主制度从来就不是为大多数人设计的。
建国初期,只有不到10%的人口有选举权;现在虽然名义上全民普选,但选民压制、选区划分、媒体操控这些手段层出不穷。
2020年大选后,懂王输得不服,直接煽动支持者冲击国会山,这不就是对“美式民主”最辛辣的嘲讽吗?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美国要拼命向全世界推销它的民主模式?难道是因为它真的有效?还是因为它需要用“民主”这个幌子来掩盖背后的资本控制?
下一章我们会看到民主制度在西方是如何一步步被资本绑架的。
第三章:民主的异化:从“人民做主”到“资本操盘”
美国大选看起来热闹非凡,候选人走街串巷握手拥抱,电视辩论火花四溅,可这出大戏的真正导演是谁?是站在台下的金主爸爸们。
2024年大选总花费超过147亿美元,这笔钱从哪里来?当然是各大财团和富豪们的政治献金。
一只耳(懂王)能当上总统,背后站着硅谷科技巨头;小糊涂仙(拜登)能入主白宫,离不开华尔街和军工复合体的支持。
所谓的民主选举,早就变成了资本家的风险投资项目,投钱买候选人,等他上台后再连本带利赚回来。
选举人团制度更是给资本操控开了后门,2016年希拉里普选票比特朗普多近300万张,结果还是输了大选。
为什么?因为选举人票是按州分配的,候选人只要在关键州赢下多数就能锁定胜局。
这种制度设计让竞选策略变成了“保住基本盘+抢夺摇摆州”,而不是真正争取全国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资本家们精明得很,他们把资源集中投给最有胜算的候选人,确保自己的投资不会打水漂。
于是我们看到,民主党在加州砸钱如流水,共和党在得克萨斯州稳扎稳打,至于那些注定一边倒的州?反正选举人票已经稳了,懒得浪费弹药。
媒体在这场资本游戏里扮演着关键角色,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CBS、NBC,还有CNN、FOX这些“主流媒体”,背后都是大财团控股。
它们表面上标榜客观公正,实际上早就是政治立场的传声筒,2016年大选期间,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希拉里,把特朗普塑造成疯子形象;等到懂王真的当选了,这些媒体又集体懵逼,仿佛被狠狠打脸。
更讽刺的是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和Twitter后来直接封杀特朗普账号,理由是“防止煽动暴力”。
可问题是谁给它们权力决定谁能在公共平台发声?这不就是资本控制的审查制度吗?
选票政治早已沦为表演艺术,候选人上台前个个都是“人民代言人”,承诺要改革医疗、降低学费、提高最低工资,可一旦当选就立刻变脸。
奥巴马竞选时高喊“改变”,上台后推动的《平价医疗法案》被华尔街财团改得面目全非;特朗普承诺“抽干沼泽”,结果内阁成员一半是亿万富翁。
为什么政客上台后就翻脸?因为他们的权力来源不是选民,而是背后的金主。
选民投完票就被遗忘,资本家却能通过游说团体直接影响政策制定,美国商会每年花费数亿美元游说国会,结果就是企业税率一降再降,普通人的所得税却居高不下,这算哪门子的民主?最近通过的大而美法案,更是赤裸裸的“劫贫济富”。
最荒诞的是美国民主制度还发明了一套“合法腐败”的体系,政客卸任后可以轻松进入企业当高管,领取天价年薪;企业高管则可以通过“旋转门”进入政府担任要职。
前国防部长埃斯珀在入职前是雷神公司高管,卸任后又回去领高薪;前财政部长姆努钦曾是高盛合伙人,现在依然和华尔街关系密切。
这种无缝衔接的利益输送,让民主制度彻底沦为资本的工具,选民以为自己在选总统,实际上只是在给资本家的提线木偶投票。
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明知道民主制度已经被资本绑架,美国人还是愿意玩这个游戏?是因为他们傻吗?还是因为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
下一章我们讲讲西方民主制度最致命的缺陷其实不是被资本控制,而是它根本就不适合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当普通人开始当家作主,事情反而会变得更糟。
第四章:西方民主的致命缺陷(一):群体非理性
想象一下,让一百万人投票决定如何治疗你的牙疼,结果会怎样?
大概率是有人建议拔牙,有人建议吃糖,还有人提议用大蒜敷脸,这就是民主决策的日常。
古希腊人发明陶片放逐法时,本意是防止独裁者出现,结果被流放的全是能干的政治家,因为平庸之辈根本引不起民众注意。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谷歌搜索量暴增的关键词居然是"欧盟是什么",这画面太美不敢看。
群体决策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能让理性思考集体蒸发,1348年黑死病席卷欧洲时,恐慌的民众认定是犹太人在井里投毒。
尽管当时犹太社区同样死伤惨重,但愤怒的人群还是把无数犹太人烧死在广场上。
类似的剧情在2020年重演,当新冠疫情暴发时,欧美民众一边抢购卫生纸,一边坚信5G基站传播病毒,英国多个信号塔被烧毁。
历史告诉我们,当恐惧遇上无知,再配上群体投票的合法性,什么荒唐事都干得出来。
现代社会的网络暴力更是把群体非理性发挥到极致,2015年朋友圈疯传"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倡议,获得数百万人支持。
听起来很解气对不对?但法律专家指出,这种极端刑罚只会让人贩子选择灭口,反而害了更多孩子。
可民众才不管这些,他们要的是情绪宣泄,不是理性思考,就像古罗马角斗场里的观众,根本不在乎角斗士的死活,只想看个痛快。
当个体融入群体,智商就会自动对齐最低水平,这就是著名的"群体降智"现象。
英国脱欧公投堪称群体非理性的经典案例,卡梅伦首相原本想用公投吓唬欧盟争取更好条件,结果玩脱了。
投票前,脱欧派在巴士上刷着"每周省下3.5亿英镑投入医保"的标语;投票后,民众才发现这数字是瞎编的。
更搞笑的是公投第二天,英国人疯狂搜索"欧盟是什么",还有人发起请愿要求二次公投。
早干嘛去了?这就好比结婚第二天才想起来问"老婆是谁",荒诞得令人心疼。
群体决策还有个致命特点:责任越分散,行为越极端。
网络暴民敢对陌生人恶语相向,因为他们知道没人会追责;游行队伍敢打砸抢烧,因为他们觉得法不责众。
2011年伦敦骚乱中有个姑娘在镜头前理直气壮地说:"反正大家都在抢,不拿白不拿。"
这种集体免责的心理,让民主制度下的多数暴政变得肆无忌惮,古希腊处死苏格拉底时,500人陪审团里只要有30人改变主意就能救命,但谁会为陌生人冒险呢?
最讽刺的是现代社会明明信息爆炸,群体判断力却不升反降,占领华尔街运动喊着"我们是99%"的口号,结果被主流媒体抹黑成暴徒集会。
当情绪战胜事实,当口号取代思考,民主就变成了集体催眠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在捍卫正义,实际上只是在发泄情绪。
那么既然群体决策这么不靠谱,为什么现代社会还在迷信投票万能?难道我们还没吃够民粹主义的苦头?
下一章你会发现民主制度另一个更可怕的缺陷,当专业问题交给外行决定时,整个社会就会像让厨子开飞机一样刺激。
第五章:西方民主的致命缺陷(二):专业缺失
古希腊雅典号称民主典范,结果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民众投票决定处死打了胜仗的将军,理由是他没及时收殓阵亡士兵尸体,仗还没打完,先把最能打的将军砍了,这操作连斯巴达人都看傻了。
现代社会的政策制定比开飞机复杂百倍,可决策权却常常交给连基本概念都搞不清的民众。
抗疫期间,欧美民众集会反对戴口罩,理由是"口罩阻碍了呼吸自由"。
要命的是,这些人的选票和医学专家的票分量相当,难怪西方抗疫会变成大型翻车现场。
专业问题民主化的后果在希腊债务危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政府知道高福利不可持续,但每次试图改革就会被民众投票赶下台。
政客们很快学乖了,既然说实话会丢饭碗,不如跟着民众一起疯,公务员退休年龄降到50岁?通过!电价水价政府补贴?安排!
结果就是国家债务飙升至GDP的180%,最后全民为这场狂欢买单,民众在投票时个个都是经济学大师,等养老金发不出来时又集体装失忆。
更荒诞的是民主制度下的政策制定往往变成"谁嗓门大听谁的",德国能源转型计划本意是环保,结果在绿党鼓动下变成激进的"立即弃核"。
等俄罗斯断供天然气,德国人才发现自家风电太阳能根本不够用,只能烧煤救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因为当初喊得最响的环保主义者,根本不需要对后果负责。
就像公司里最会拍马屁的同事,方案说得天花乱坠,等搞砸了早溜得没影。
资本对这个道理门儿清,风投选择项目时,最看重股权结构是否集中,因为分散决策的公司死得最快。
苹果要是由员工投票决定产品,现在可能还在卖五彩斑斓的iMac;特斯拉要是听车主意见造车,估计满街都是镶金边的电动超跑。
可到了国家治理层面,人们却迷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殊不知臭皮匠凑在一起更可能互相扯后腿。
讽刺的是民众对专业领域的无知,往往与自信程度成正比,英国脱欧派代表人物法拉奇宣称,欧盟规章里要求香蕉必须"无异常弯曲",以此证明布鲁塞尔的官僚主义。
后来发现这规定根本不存在,但不妨碍他获得17%的选票,这就像病人拿着百度搜索结果教训医生,还觉得自己比专家懂得多。
当这样的逻辑主导国家决策,结果只能是专业人才闭嘴,江湖骗子当道。
那么既然民主决策这么不靠谱,为什么现代社会还在坚持"外行领导内行"?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下一章我们将揭开西方最擅长的概念魔术,他们如何把民主从目的变成工具,让全世界为这个政治正确买单。
第六章:西方民主的幻象:方法论偷换与价值绑架
西方政客最爱玩的魔术是什么?不是把兔子从帽子里变出来,而是把"怎么治国"悄悄换成"必须民主治国"。
这手法堪比把"怎么吃饭"偷换成"必须用金筷子吃饭",然后宣布用其他餐具的都是野蛮人。
古希腊人发明民主是为了解决问题,现代西方却把民主变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就像病人去看医生,医生不开药却坚持讨论听诊器的颜色。
这套话术的精妙之处在于概念置换,美国一边在中东扔炸弹,一边高喊给当地带来民主,结果叙利亚人均GDP从11304.64美元跌到不足900美元。
但西方媒体不会告诉你这些,他们只会强调"叙利亚人民获得了投票权",这逻辑就像抢劫犯抢走你的钱包,然后骄傲地宣布帮你减轻了负重,被抢的人还在流血,强盗已经开始自夸做慈善了。
民主被包装成普世价值的过程,堪称现代最成功的营销案例,可口可乐至少还承认自己是卖糖水的,民主推销商却坚称他们的产品包治百病。
经济增长慢?缺民主!社会不公?缺民主!连新冠疫情失控都能归咎于"不够民主"。
这套说辞的荒谬程度堪比卖保健品的声称自家产品能治癌症,事实是,按照民主指数排名,前二十名里有十五个在疫情中表现糟糕,但这不妨碍西方继续把民主当万能膏药。
更精妙的是西方设定的双重标准,沙特是君主制?没关系,只要买军火就是好朋友。
古巴搞选举?不行,必须按美国规则玩才算数,这套规则的弹性程度,比瑜伽教练的韧带还灵活。
2019年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赢得连任,西方立刻指控选举舞弊;2020年拜登邮寄选票激增,却被视为民主典范。
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很简单,听话的就是民主,不听话的就需要"民主改造"。
媒体在这个骗局里扮演着帮凶角色,CNN报道别国选举时最爱用的镜头是荷枪实弹的军警,报道美国大选时却只拍投票站里的温馨场景。
同样的选举乱象,发生在盟友国家就是"民主的阵痛",发生在敌对国家就是"专制的证明"。
这种选择性报道的伎俩,就像健身教练只给你看成功案例的照片,绝口不提那些交了钱就消失的会员。
最讽刺的是这套话术连西方民众都开始不信了,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对民主制度的信心连年下跌,但政客们依然坚持在全球推销这个品牌。
这就像手机厂商拼命吹捧某款机型,结果自家员工都在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或许他们心里清楚民主神话的最大功能不是治国,而是为干涉他国内政提供道德遮羞布。
下一章我们将看到,在西方民主神话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当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时,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第七章:人民民主的实质:主体觉醒与问题导向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艘大船,西方民主就像让乘客们投票决定航向,却不告诉他们罗盘怎么看。
而人民民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先教会了乘客航海术。
1949年前的中国人均识字率不到20%,到1978年飙升至65.5%,这不是慈善事业,而是让劳动者真正获得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
古希腊把公民权当特权藏着掖着,新中国却用扫盲班和夜校把"主人翁意识"种进每个普通人心里。
西方总爱质疑:没有多党制怎么算民主?这问题本身就暴露了他们的思维定式,把民主简化为政党轮替的杂耍表演。
真实的人民民主体现在抗疫时社区志愿者的自发组织,体现在五年规划草案的百万条群众意见,体现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干部的笔记本。
这些细节不会出现在选举秀的镁光灯下,却是实实在在的治理毛细血管。
在纽约市民为抢购卫生纸打架时,中国社区网格员正在统计独居老人的药品需求,两种画面,哪个更接近民主的本意?
问题导向是人民民主的杀手锏,美国政客把90%精力花在攻击对手和筹款上,中国干部的年终考核却要看修了几条路、解决多少就业。
贵州毕节曾经是贫困代名词,十年攻坚后,这里的农民学会用直播卖农产品,孩子坐进新校舍,这些变化不是靠电视辩论吹出来的,而是一个个扶贫干部用脚丈量出来的。
民主如果不能让山沟里的光棍娶上媳妇,不能让农民工按时拿到工资,再华丽的制度设计也是皇帝的新衣。
西方总说中国没有反对党,却忽略了最关键的反对力量,人民群众。
环保督察组接到举报就查,纪委网站点开就能举报,这种无处不在的监督压力,比几年一次的选举投票持续得多。
当美国议员忙着和药企代表吃饭时,中国医保局代表正在和药企砍价,现场直播,一分一厘都要为老百姓争,两种画面,哪个更能体现"权力属于人民"?
最让西方困惑的是没有他们的标准套餐,中国怎么做到民意上传下达?其实很简单,民法典编纂时收集了42万条群众意见,个税法修改时收到13万条建议,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真实诉求。
当美国黑人还在为警察暴力游行时,中国通过《反家庭暴力法》只用了五年,从基层妇联的案例积累,到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再到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没有街头政治的喧嚣,却有解决问题的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评判民主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是看投票站前的长队,还是看老百姓的获得感?
下一章我们将直面终极问题:当人类面对气候危机、疫情等共同挑战时,哪种治理模式更能交出合格答卷?
第八章:超越标签,人类共同价值的真谛
当全球变暖的洪水真正漫到脖子时,人类才会明白一个残酷的事实:地球从不在乎你用什么制度喊口号,它只认结果。
2020年新冠疫情像场全球统考,有的国家忙着争论该不该戴口罩,有的国家已经组织全民抗疫。
三年后成绩单出炉:中国每百万人口死亡数不到美国的1/300,这个差距比我和马云的财富差距还刺眼。
制度优劣的评判标准,什么时候变成了比谁的口号更动听?
西方总爱把民主自由当广告词循环播放,可现实是这个品牌正在严重掉漆,德国一边关核电站一边买俄罗斯天然气,环保少女坐着柴油游艇抗议碳排放,这些行为艺术解决过什么问题?
而中国光伏装机量相当于20个三峡,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这些实打实的减排数据,哪个对地球更有意义?
当格陵兰冰盖以每天80亿吨的速度融化时,人类需要的不是民主辩论俱乐部,而是能立即行动的治理能力。
国际秩序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认知革命,曾经被西方鄙夷的"亚洲模式",如今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化内涵。
新加坡用55年时间把人均GDP从400美元冲到6.5万美元,靠的不是两党互撕,而是公务员队伍的专业主义。
越南学习中国经验后,贫困率从70%降到5%,这些案例都在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治理效能才是真本事。
就像顾客不会关心餐厅是股份制还是合伙制,只在乎菜品好不好吃,老百姓真正在意的是收入涨没涨、看病贵不贵。
所以,什么才是人类共同价值的真谛?
甘肃定西的农民在政府帮扶下告别"老、少、边、穷",福建宁德靠精准扶贫把荒山变梯田,这些故事里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解决问题的执着。
西方学者还在争论"自由民主是否历史终结"时,中国用8亿脱贫人口的数据展现了另一种可能。
真正的普世价值应该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每个病人都看得起医生,每个劳动者获得尊严,而不是强迫所有人都玩同一套政治游戏。
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一场治理能力的马拉松。
当气候变化、疫情、金融危机这些真正的魔王降临时,哪个制度能更快集结力量?哪个体系能更准识别风险?这才是关乎人类生存的终极考题。
雅典民主输给斯巴达不是因为口号不响,而是决策太慢;大英帝国让位美国不是因为女王不够优雅,而是工业实力落伍。
历史从不同情失败者,哪怕他们戴着民主的勋章。
或许该换个角度思考:当北极熊失去冰面,当马尔代夫沉入海水,当非洲儿童饿着肚子时,他们会在意拯救者是民主国家还是别的什么制度吗?
人类需要的不是意识形态的胜利,而是能让所有文明延续下去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人说的"民惟邦本"比任何政治标签都更接近文明的本质。
来源:大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