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庚寅冬,耿、尚二王入粤,广州城居民流离窜徙于乡,城内外三十里所有庐舍坟墓,悉令官军筑厩养马,梁子见面哀焉,作《养马行》。

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王乐养马忘苦辛,供给王马王之民。马日龁水草百斤,大麦小麦十斗匀。小豆大豆驿递频,马夜龁豆仍数巡。马肥王喜王不嗔,马瘦王怒王扑人。东山教场地广阔,筑厩养马凡千群。北城马厩先鬼坟,马厩养马王官军。城南马厩近大海,马爱饮水海水清。西关马厩在城下,城下放马马散行。城下空地多草生,马头食草马尾横。王谕 “养马要得马性情,马来自边塞马不轻。人有齿马,服以上刑。” 白马王络以珠勒,黑马王络以紫缨,紫骝马以桃花名。斑马缀玉缫,红马缀金铃。王日数马,点养马丁。一马不见,王心不宁。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

【鉴赏】

据方恒泰 《坪诗话》记载: 顺治七年 (1650) 冬,清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率兵攻破广州,然后屠城七日,广州市民得免诛戮者仅七人。在空城内外的所有庐舍坟墓中,耿、尚悉令清兵筑厩养马。面对如此之贵畜贱人,梁佩兰哀叹不已,写下是诗。

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诗歌。沈德潜说: “此种诗前无所承,后无所继,应是独开生面之作。” (《清诗别裁集》)无疑,这是梁佩兰的代表作。张维屏 《谈艺灵》就称 “药亭古诗以《养马行》一篇为最。”而朱庭珍 《筱园诗话》在批评梁佩兰诗 “往往失之奔放,堕入空滑一路”时,则以为此诗无此弊病。

开始二句点题:“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在分享贤王之仁政。按理,贤王之施仁义于人,有其可能,于马则不可思议。而如果人与马处于同等位置,本已是重马轻人而不仁。但是,这恰恰是事实。因此,这里所谓“贤”,所谓“仁”,均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实质是言“不贤”、“不仁”。

接着,诗人就叙述了“贤王”是如何不畏辛苦、关心养马。首先是关心养马的饲料:马匹除了日食水草百斤以外,还要吃大麦、小麦十斗。并且,为保证马能够在夜间食豆数次,驿站也在忙于运输大豆、小豆。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人的温饱都无法落实,马却可以食用如此之多、如此之精的饲料,已见人与马在“贤王”天平上的分量。而“马肥王喜王不嗔,马瘦王怒王扑人”二句,更是画龙点睛之笔:王之喜怒竟是因为马之肥瘦,喜怒的表达方法又是或不嗔,或扑人,足见“贤王”爱马是真、爱人是假了。

其次是关心养马的场地:东山原是习武之教场,地域开阔,故养马最多:凡千群。但是,所养之马委实太多了,故北城原先的坟墓中,现在也建起了马厩。而城南的马厩靠近大海,在海边养马,马可以饮用清澈的水。那么西关呢?西关城下地空草多,当然最宜放马,马可以在那里悠然自在地低头食草。于是,广州城的东南西北,到处都成了马的世界。经过了残酷的战争,原先繁华的五羊城现已是荒凉至极。“贤王”不知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却处处修筑马厩,此又可见其贵马贱人了。

不仅如此,还下颁王谕。谕告中首言养马之要领,即要得马之性情。次言马之身份:来自边塞,当贵视之,故普通百姓如“人有齿马,服以上刑”。《礼记·曲礼》:“齿路马者诛。”谓计算国君马匹的年齿(岁数)要处刑。梁佩兰用其典,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贤王”之重马轻人,同时也反映了耿、尚的骄奢和淫威。

如果说关心养马的饲料和场地虽是过分,但仍稍有可以理解之处的话,那么,因马而对人施刑,则荒谬之至。而下文所言的对马的装饰打扮,诸如络珠勒和紫缨、缎玉缫和金铃,就更是毫无道理的浪费了。此不过说明“贤王”倾全心血于马。诗写至此,读者对“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的深刻内涵,就不难明白了:爱马胜于人,马果得王仁,而人并非如此。

作者还嫌不够。于是与开头呼应,将人、马再次并写:“贤王”每天要数马,每天要点养马军士。写他一马不见,便心神不宁,而字里行间所隐含的,当然是对人的死活无所谓。所以结句便云:“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在终篇似乎平淡幽默的运笔之中包含着极凄惨的情感色彩。常言人如牛马,这才是确确实实的牛马不如。惨就惨在当有人羡慕牲畜的生活、想与牲畜分享时,却无法得到,原因是“王不应”。至此,则王之不贤、不仁,就毕露无遗了。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即沈德潜所谓的独开生面者),就是作者能够以颂扬之笔,写讽刺之旨。诗歌表面上好像在赞赏耿、尚二人养马的不辞劳苦。其实鞭挞了他们的缺乏人性,以他们的贵畜来衬托他们的贱人,强烈的对比所造成的效果,当然也是强烈感人的。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立即阅读
毛与中国抗战
毛与中国抗战
夏燕月
立即阅读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曹雪芹等
立即阅读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立即阅读
古籍序跋集
古籍序跋集
立即阅读
集外集拾遗补编
集外集拾遗补编
立即阅读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