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东方智慧中,中医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人体的气血流转与自然的昼夜交替紧密相连。人体的气血在十二经脉中周流不息,而这些经脉又与十二时辰相互呼应。不同的时辰,气血在经脉中的盛衰各有不同。自汉代以来,古人为每个时辰赋予了诗意的名字:夜半、鸡鸣、平旦……这些名字不仅美得令人口齿生香,更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便是依据自然规律,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着人体不同的气血活动状态。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与饮食调理,我们可以在顺应自然的同时,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当夜幕低垂,万籁俱寂,我们迎来了丑时,即凌晨1:00至3:00。此刻,雄鸡尚未啼鸣,曙光尚在沉睡,但天地间已有了苏醒的迹象。《黄帝内经》有云:“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脏在这一时段最为活跃,它默默地为身体排毒、藏血,推陈出新。若能在这时安然入睡,肝血得以滋养,面色自然红润,情绪也会平和稳定。反之,若熬夜不睡,肝气郁结,面色青灰,情绪浮躁,肝病便会趁虚而入。因此,顺应自然,早些入睡,让肝脏在丑时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是养生的关键一步。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随着夜色渐浅,曙光初露,我们来到了寅时,即凌晨3:00至5:00。此时,万物在黎明的曙光中慢慢苏醒,阴气达到顶峰,阳气开始萌动。这是人体休息养精的黄金时段。若能在这时深度睡眠,身体的气血得以重新分配,精气神满满,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古人云:“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这不仅是对睡眠质量的描述,更是对养生效果的肯定。所以,不要辜负这美好的寅时,让自己沉浸在香甜的梦乡中,为新的一天储备能量。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当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缓缓升起,大地被金色的阳光照亮,我们迎来了卯时,即早上5:00至7:00。此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古人重视日出而作,朝廷也在此时“点卯”,开始一天的工作。卯时,是大肠经当令之时,正是排便的最佳时机。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不仅能湿润肠胃,还能帮助排出体内毒素,让身体更加清爽。然后,披衣起床,感受阳光的温暖,迎接新的一天,开启充满希望的旅程。

辰时,即早上7:00至9:00,是胃经当令的时刻。此时,吃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不仅能补充能量,还能促进消化吸收。7:00左右,喝一杯温水,可以湿润口腔、食管和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为进食做好准备。7:30左右,吃一顿热乎的早餐,避免冰冷食物伤害脾胃,引发胃病。研究表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胃病、十二指肠溃疡、低血糖、记忆力下降以及胆结石的风险。所以,辰时吃早餐,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对身体的呵护。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巳时,即上午9:00至11:00,是脾经当令之时。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此时,阳光充沛,正是人们精神饱满、投入工作的好时机。但要注意,久坐不动会阻碍气血流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俗话说:“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它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午时,即11:00至13:00,是心经当令之时。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的气血也需要在这个时刻进行调整。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其华在面。午时小憩片刻,能让心脏得到休息,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养神、养气、养筋,让下午乃至晚上的面色更加红润,精力更加充沛。午时的重要性,从古人的诗句中也能窥见一斑:“日薄西山日中天,午时三刻半,半点形似光阴短,时光匆匆说再见。”这不仅是对时间的感慨,更是对养生的提醒。所以,午时不妨稍作休息,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片刻的安宁。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未时,即13:00至15:00,是小肠经当令之时。此时,人们从午睡中醒来,精神抖擞地投入下午的工作。但身体也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多喝水、喝茶,不仅能润喉清心,还能帮助排毒降火。选择清凉去火的绿茶,更能让人在夏日中感受到一丝清凉。不过,也要注意适度,过量饮水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所以,未时适量饮水,是养生的智慧之选。

申时,即15:00至17:00,是膀胱经当令之时。古人将这一时段称为“晡时”,是古人一天中第二顿饭的进餐时间。此时,适当增加运动量,进行户外活动,不仅能帮助膀胱经的气血循环,还能让身体更加舒适。因为膀胱经与津液的循环密切相关,运动能让身体的津液更好地分布,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申时不妨走出办公室,到户外走走,让身体在运动中焕发活力。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酉时,即17:00至19:00,是肾经当令之时。此时,太阳落山,天地间渐渐暗了下来。肾在酉时进入贮养精华的阶段,身体需要放松身心,避免过度劳累。此时,不要大量喝水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肾脏的休息。相反,多休息、多睡觉,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才是养生的正确之道。古人云:“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这不仅是对肾经的描述,更是对养生的指引。所以,酉时放松身心,让肾脏在宁静中贮藏精华,为身体储备能量。

戌时,即19:00至21:00,是心包经当令之时。此时,万物都笼罩在昏黄的暮色中,天地间一片宁静。心包经在这一时段最为活跃,是保护心脏健康的最佳时机。此时,可以选择阅读有益的书籍、聆听舒缓的音乐,让自己进入宁静的状态,缓解一天的压力。此外,练习太极等柔和的运动,也能帮助我们舒缓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古人云:“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这不仅是对养生的建议,更是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戌时不妨放慢脚步,让心灵在宁静中得到滋养。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亥时,即21:00至23:00,是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夜幕深沉,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开始享受宁静的时光。此时,百脉得以休息,身体和心灵都沉浸在温暖的睡梦中。古人云:“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亥时的宁静,更道出了养生的真谛。在亥时,古人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品茗,讨论天下事。这个时辰也是读书人写诗作文的最佳时分。因为心灵得到宁静,人也会变得格外温柔,仿佛诗意的时刻能够抚慰人们的心灵。所以,亥时不妨静下心来,享受这宁静的时光,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充分的休息。

老祖宗传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都是啥你知道吗?一篇教你看懂!

十二时辰,周而复始,蕴含着无尽的养生智慧。从丑时的肝血滋养,到寅时的养精蓄锐,从卯时的肠胃排毒,到辰时的早餐滋养,从巳时的脾经运化,到午时的心经养神,从未时的小肠分清浊,到申时的膀胱经循环,从酉时的肾经藏精,到戌时的心包经护心,再到亥时的百脉休息,每一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养生之道。让我们顺应自然,遵循十二时辰的规律,用古人的智慧,守护自己的健康,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来源:晓说文史

本文初摘录于:2025-07-2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7-23